截止8月15日,全球負收益率債券總規模已超過16萬億美元。(圖片來源:Adobe stock/Dana S. Rothstein)
【看中國2019年8月26日訊】如果說,當前的全球金融市場,有什麼龐氏騙局正在盛大演出的話——毫無疑問,就是負收益率債券!
截止8月15日,全球負收益率債券總規模已超過16萬億美元。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負收益率債券,為什麼說負收益率債券就是龐氏騙局?
一般而言,債券最初發行的時候,其名義收益率是固定的(比方面值100元的債券,其年息5%,這個5%就是名義收益率),但通常大家所說的收益率,是指債券「到期收益率」——按照市場上的債券價格,反過來計算的債券到期之後的收益率。舉個例子,某十年期國債,面值100元,票面利率5%,當前市場價格96元,還有8年到期,那麼,到期收益率=[5+(100-96)/8]/96=5.73%。進一步地,如果這張債券當前市場價格為150元,那麼到期收益率=[5+(100-150)/8]/150=-0.83%。是不是就出現了負收益率?
為什麼說負收益率債券是徹頭徹尾的龐氏騙局呢?因為,現在你花150元購入這張債券,哪怕你有耐心將其持有到期,最終你收到的所有本金+利息,總共也只有140元(100+8*5=140元),還抵不過你現在的買入價格150元。
你說這是不是典型的龐氏騙局?
嗯,就是這個龐氏騙局,現在正在金融市場大規模上演。2019年7月份,負收益率債券規模還在13萬億美元;進入8月份以來,這個規模每天都在上漲(意味著不斷有人買入)。目前其規模已超過16萬億美元,佔全球國債市場總規模的1/4還多。中國2018年的GDP是多少?13.6萬億美元!
眾所周知,一個龐氏騙局能夠持續,而且還有越來越多的「聰明人」加入其中,那只有一種可能:他們都算定了,會有更傻的傻子,在未來以更高價接盤。
大家都不是傻子,那誰會來充當最後接棒的大SB?
當然是各國央行!
這一次負收益率債券的大規模增加,歐洲國家是最大貢獻方,約2.83萬億歐元的歐元區國債收益率低於歐洲央行-0.40%的存款利率,同時,收益率為負值的投資級歐元計價公司債,規模也接近1萬億歐元,瑞典、德國、芬蘭和荷蘭四國的國債幾乎全面陷入負收益率……
為什麼歐洲的國債全面向負收益率轉變?
這是因為市場預計,歐央行很快將再次開啟大規模印鈔,需要購入大量的債券作為抵押品,投資者現在買入國債,將來一定可以以更高的價格轉賣給央行。
至於日本央行,更是一直持續在市場上買入國債,其政府債務/GDP已達到253%的逆天水平。
這就是騙局得以持續上演的市場邏輯。
截至目前,全球有13個國家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負,除日本之外全部是歐洲國家,包括德國、法國、瑞士、瑞典、奧地利、荷蘭、丹麥、芬蘭、比利時、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和愛爾蘭——要知道,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是各國資產定價的基礎。國債收益率為負,意味著,這些國家的國內資產定價體系已陷入紊亂……
大家可以想想,現在購買負收益債券的投資者算定自己能賺錢,而各國央行充當這樣的傻子,天上的餡餅就這樣掉了下來,財富憑空被一部分人轉移,到底是誰吃了虧?
在這場全球盛大上演的龐氏騙局中,唯一的好消息是:世界上信用最好的信用貨幣——美元,其債券收益率,目前還沒有變成負值。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美聯儲並沒有在市場上大規模購入債券的計畫。
儘管美元債券收益率自2018年10月份以來也不斷下降(意味著債券價格上漲),距離其2016年所創下的歷史低點(1.36%)僅有一步之遙,但至少美元的國債收益率,並沒有變為荒唐的負值。
說到底,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不斷的資產購買計畫,不斷的QE,不斷的瘋狂印鈔,才是這一輪16萬億美元盛大龐氏騙局的總導演,相比之下,現在的美聯儲,簡直是全球發達國家央行的「良心」!
不過,這個「良心」還能堅持多久,也要打問號了。
美國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預測:到2021年,美國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可能下跌至零,屆時美國將加入日本和德國等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負的「俱樂部」。負利率(負收益率)意味著,借債人借了債主的錢,從此以後,債主必須天天給借債人送錢花,債主成了借債人永生永世的奴隸……
財富,是因為其稀缺,所以才會被渴望擁有。貨幣是衡量財富價值的標準,利率(收益率)是貨幣的價格,只有正的價格才會對財富創造起激勵作用——延伸到到財富創造上,想想看,你辛辛苦苦地創造某種商品或服務,拿到市場上去賣給別人,結果賣的是負價格,你不僅不能賺到錢,反而以後還要天天免費給這個人生產商品或服務。
這是什麼?
這是奴役和搶劫!
如果貨幣利率變成負值,就意味著社會不鼓勵創造財富,而是鼓勵互相掠奪和搶劫對方!動不動就出現負利率、負收益率,這意味著,幾千年來人類最基本的財富常識和邏輯,都被當代信用貨幣體系所顛覆,儲蓄者和債權人被深度掠奪,而那些借貸者卻在資產泡沫中狂歡——這是什麼樣的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為什麼會出現負利率和負收益率這樣的荒謬現象?
最核心的原因,是因為當代信用貨幣創造沒有成本(或極低成本),從「利率是貨幣的價格」這個邏輯上推演,最終一定會在利率方向上走向兩個極端:
(1)第一種極端:超高利率。
這種信用貨幣,由那些毫無責任感和廉恥心的政府所創造(如委內瑞拉、辛巴威、阿根廷、土耳其的政府),他們將信用貨幣視為「點紙成金」法術,毫無規則地擴張其數量,稀釋其購買力,其貨幣貶值在短期內就會被公眾察覺——我稱之為「不要臉貨幣」。這種貨幣最終必然是一文不值,利率也將飆升到不可思議的高度。例如,現在阿根廷央行的基準利率就是55%,而1990年阿根廷的央行利率更是創下1400%的世界記錄。
(2)第二種極端:0利率
這一類信用貨幣擴張,有明確可信的規則(例如,用國債或外匯作抵押),其數量的擴張與經濟規模增長、與社會總體債務增加有直接對應關係,貨幣數量增長速率相對較低,貨幣的貶值在短期內公眾基本上察覺不到——我稱之為「要面子貨幣」。因為公眾對於這種紙幣的信任度極高,在債務沒有到達週期性頂部的時候,貨幣可以持續發行,其溫和通脹也能被公眾所接受。
但這種貨幣有一個最大的命門——因為是信用貨幣,其擴張必須依賴於債務增加,而當整個社會的債務到達極限(收入不夠支付利息),其正常擴張就會停滯下來,社會也會爆發債務危機(其實就是金融危機)。為了拯救債務危機,政府會暫時不顧及規則來大量印鈔,畢竟,貨幣創造沒有成本嘛!
在債務危機第一階段,整個社會出現債務通縮,而公眾對於貨幣價值的信任也一直都在,但是因為債務負擔沈重,無法通過更多借貸來創造貨幣,而政府(央行)又希望大家繼續借債來擴張貨幣(換個說法就是促進經濟增長),於是只有把貨幣利率一降再降,一直降到0這個極限,就如同現在的日本和歐洲央行——為什麼會出現利率為負這種更極端的現象,是因為央行無法在傳統規則之下擴張貨幣,但為了「熨平經濟週期」,強行創造條件擴張貨幣,於是就讓國債變成了負收益率,這本質上是另外一種不要臉。
這就是現在歐洲和日本所處的狀態!
當然,筆者相信未來還會有第二第三階段,也就是公眾對於債券大規模抵制,然後就是對貨幣價值信心的喪失,最終變成和不要臉貨幣的結局一樣。
人性就是這樣,獲得沒有成本,最終就不會珍惜。
創造成本接近於0的信用貨幣,其最終的價格(利率或收益率),要麼是無限高(本幣計價),要麼就是0。
那些不要臉貨幣我們且不去說它,即便是有面子的信用貨幣,當代的經濟理論,也是典型的永動機模式:在經濟好的時候,使勁兒擴張借貸印鈔,這是促進經濟發展;經濟不好的時候,更要使勁兒擴張借貸印鈔,這是熨平經濟波動。
我去,刀切豆腐兩面光,反正都特麼要擴張、要借貸、要印鈔……當代的各國政府和央行,都這麼能,咋不都上天去呢?!
注意,我要強調的是,借貸給普通公眾的錢,是永遠也不可能出現負利率的(最近有傳聞說丹麥的銀行給客戶的房貸是負利率,但我詳細瞭解過了,因為存在「手續費」和「服務費」,其實還是變相的正利率),否則,我現在要去借1億元,每年債權人還會再給我100萬元利息,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幸福生活?
現在,歐元、日元國債陷入負收益率已經夠荒唐了,如果美元國債也在未來變成負收益率,我想,這應該就是當代金融體系和信用貨幣體系的終局。雖然說,有了日本這樣現實案例,可以將違反基本財富邏輯的0利率和負利率維持長達20年,但我不認為美元可以這麼玩——如果美元開始玩負利率,那麼就是美元喪失其世界貨幣地位的開端。
作為當代唯一的、真正的世界貨幣。大家使用美元,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無非是希望將自己賬戶裡的美元變多一點兒。為什麼想變多,是因為期望用這個賬戶的美元購買更多東西,實現更多慾望——是因為這個美元具有稀缺性,人們為之努力是為了兌換未來的財富。
如果實施負利率,意味著「世界貨幣」可以根據美國政府的需要任意發行,而且你知道它一定會越來越多(因為政府的開支一直都越來越大、債務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美元對所有參與金融市場的人來說,將逐漸不再具有稀缺性——不具有稀缺性的世界貨幣,還能充當世界貨幣麼?
(參見「MMT,一個足以毀滅當代金融市場的理論」和「美國霸權的軟肋」)
如果美國國債收益率真出現零利率或負利率,標誌著整個人類正式進入互相搶劫時代!
接下來,不管是戰爭還是其他選項,世界貨幣體系和金融市場都將進入重置時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