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智慧 順依民心的智慧
順民者昌,逆民者亡。無論是奪取天下,取得國家的獨立統一,抑或治理天下,使國家走向繁榮昌盛;也無論是君王們個人的功名業績,宦海沉浮;大至事關全局的壯舉,小至一次局部的戰役,凡欲成功者,欲實現其最終理想者,首先必須得到民心,受到人民的擁護。具此智慧的君王們,大多功成名就。以得民心建立大功名者,上古就有很多,而失信於民,失去民心而建立功名的人,還未曾有過。
得到民心的方法是什麼呢?其關鍵在於取民之所悅——做人民所喜歡的事。無論是擁有萬乘兵車的泱泱大國裡,亦或是僅有百戶黎民的小邑中,人民總有所好,總有所喜悅的事情,只要順此所好、所悅,民心就獲得了。賢德聰明的君王,總是千方百計去順依民心。
商湯滅夏後,建立了商王朝,恰逢天大旱,五年沒有好收成。人民十分貧苦。於是,湯王在桑林,用自己的身體,向天祈禱:「我一人有罪,不要殃及萬民,即使萬民有罪,其罪責也在我一人。不要因我一人不賢,致使天帝鬼神傷害人民性命。」商湯祈禱完畢,自剪其髮,自拶其手,把自己的身體,當作犧牲,代人民向天帝求福。上蒼果降大雨。人民非常感激。
文王在岐山,臣事紂王時,受到紂王賞識,被封為西伯,賞賜縱橫千里的土地。文王卻再拜稽首,而辭謝說:「我願舍棄這千里土地,而請求廢除對人民施行炮烙之刑(殷紂時所用的酷刑,使犯人赤腳步行在燒紅了的銅器格子上,而墮入火中燒死)。」文王並非厭惡千里之地,意在以它替人民請求廢除酷刑,而博得民心。知道得到民心,大大勝過得到千里之地,可見文王深邃明智。
越王蒙受會稽之恥後,想通過求得民心,來與吳國拚死一戰。他身不安於枕席,口不食美味,眼不看美色,耳不聽美樂。三年苦心勞力,焦唇傷肺,對內親撫群臣,對下教養百姓,以此獲得他們的喜悅,使他們專心歸順自己。有美味與人民共嘗,有美酒與人民共飲。而且親自耕種而食,靠妻子親手紡織而衣。食不求肴,衣不求麗。時常載著食物出巡,探視和撫恤孤寡老弱病殘,解除他們的痛苦,親自把食物送到他們的手上。然後,他才宣誓天下,決心與吳一決雄雌,且願以一己之全部身心,報仇雪恨。後來越國終於大敗吳軍。攻下城門,活捉夫差,殺死吳相。越王夙願實現,稱霸諸侯。這都是由於越王苦心孤詣,臥薪嘗膽,順依民意並得到了民心的結果。
商湯、文王、越王的謀劃決策和行為,都是爭得民心的成功案例。
往溯千古,歷史的興盛亡衰,朝代的更迭變幻,無不顯示了民心之可貴!民心之不可逆!!民心之不可辱!!!----缺乏這種認識,則萬事不成!!!!
(源自《呂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