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做的事!盤點秋分的六大傳統習俗(組圖)
原來今天要做這些傳統習俗


有的地區在秋分時節會舉辦放風箏比賽,放得最高、風箏最漂亮者獲勝。還能為下半年博個好意頭:「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明天就是秋分了,你知道今天得準備好明天要進行啥事情了嗎?小編特別為各位準備好了簡介,供各位參考參考。

1、吃秋菜

在安陽善應鎮長春觀地區,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2、放風箏

秋分時節是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天氣晴朗舒暢,不但孩子們喜歡,甚至大人們也參與,能起到親子互動的作用。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有的地區還會有放風箏比賽,放得最高、風箏最漂亮者獲勝。還能為下半年博個好意頭:「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秋分這時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3、豎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中國很多地方都有「豎蛋」習俗。「豎蛋」玩法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4、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秋分在過往,曾經是一個傳統的「祭月節」。

5、送秋牛

秋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黃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6、粘雀子嘴

秋分時節,在廣大的農村還有煮湯圓吃的習俗。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放下手中的農活,在家裡做湯圓吃。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再插上細竹籤放在田邊地頭,這就是「粘雀子嘴」,寓意是讓雀子不要來破壞莊稼。


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黃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

說完秋分六大習俗,小編要再來三個溫馨小提醒:

1、防秋燥

秋分過後,暑熱餘氣漸消,天氣會越來越乾燥,人們經常會感覺皮膚乾澀、鼻子乾燥、嘴唇乾裂、咽乾等情形。所以,平時一定要多飲水、多喝湯、粥等,去除秋燥之氣。小編在此要提醒大家:喝水以「一次少量、多次緩飲」為宜。

2、注意保暖

秋分時節,晝夜溫差大,早晚氣溫低,中午時候的氣溫有時候則堪比夏天。而且還有「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這樣的天氣情況,為了身體健康,就要及時增減衣物,早晚穿的多一些,以免著涼感冒;中午穿的少一些,以免上火。這時候比較合理的衣著是:上衣是短袖加上外套,下身則穿著長褲或長裙。

3、運動適量

金主收斂,秋天的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這一時節的運動也應該順應這個規律,運動不可過量,運動項目也不宜太過激烈。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是這個時節的首選,這樣可以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秋分這時候還不算很冷,因此這時候我們只需要穿著短袖搭配外套,或是下身穿長褲或長裙即可。(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