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少年才子 當場受題作詩 疑問難倒其父(圖)


唐朝眾多的少年才子才思敏捷,能夠當場受題揮毫作詩。(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文化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潮,同時也出現了眾多的少年才子。他們才思敏捷,能夠當場揮毫作詩。

少年博覽群書 隨興作詩寫賦

唐朝年間的李琪是豪門貴族的後代,他的父親李敬是唐朝廣明中佐滑州王鐸的幕僚。李琪從小就顯得特別聰明,他十歲就能看懂《詩》、《書》、《禮》、《易》、《樂》和《春秋》等六經。而後又博覽了文史群書。他無論是睡覺和休息的時候都不忘學習。

李琪十三歲的時候所作的詞賦詩頌就得到了親戚朋友們的讚賞。府帥王鐸聽到後感到奇怪,他每次看到李琪的詩作,都有所懷疑。王鐸曾經留下李琪的父親在府內喝酒,暗中派人以「漢高祖手下三傑」為題目去考李琪作賦。等到李琪寫完後,派去的人把它拿回來交給王鐸。王鐸一看、只見賦的末尾寫道:

「得到人才就昌盛,不是賢士不要與之共事。像三國「一龍三友」一樣的朋友非常珍貴,如鼎足一樣支撐局面的大臣要格外器重。項羽之所以失敗滅亡,主要是有范增而不用。」

王鐸驚奇地說:「這個孩子能成為大器啊!」於是想要抬高李琪所寫文章的聲價,便將他作的賦拿給座上的官員客人們看,結果大家看了以後全都稱讚誇獎不已。

有一天李琪去拜見王鐸,王鐸看著他說:「正好蜀中的公文到了,決定任用夏州拓跋思恭為京北收復都統。你能以此為題材寫一首詩嗎?」李琪拿過筆立即寫成一首詩:「飛騎經巴棧,鴻恩及夏臺。將從天上去。人自日邊來。此處金門遠。何時玉輦回。早平關右賊,莫待詔書催。」王鐸親眼見證,比先前更加驚奇。他握著李琪的手說:「你真是少有的人才啊!」這時李琪才十四歲。

第二年,李琪母親故世了,於是他家搬到青齊一帶居住。當時他燒米糠和木柴來照明,將夜間當作白天,因此看了數千卷書,同時也寫了不少詩賦。唐僖宗再次巡視梁洋時,李琪私下寫了一篇賦,其中說:「哀痛不下詔,登封誰上書。」

到了昭宗年代時,李琪參加科舉考試被錄取。過後他有點悶悶不樂,因為他恨自己沒有分別用四種字體來書寫訓導文章和詔書等考試文章。等到後梁的太祖皇帝接受皇位時,李琪從前殿中侍御史被提拔為翰林學士。

少兒讀書發疑 其父語塞難答

唐朝大臣真公高郢的兒子高定從小熟悉周易和八卦。他著述過《易經》外編二十二篇。高定七歲那年讀《尚書》,當讀到「湯誓」一篇時,他問父親:「為什麼臣子要討伐君王呢?」父親回答說:「執行天命,順應民心。」高定又問:「用天命則說是受賞於祖先,不用天命就殺戮於社祭前。這怎麼是順應民心呢?」父親居然被一個孩子質問得無法回答。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