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 臨終叮囑弟子一定要毀掉的藥方(組圖)


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並嘗試草藥,神農炎帝更是嘗盡百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孫思邈是我國著名的藥理學家,也是歷史上少有的神醫,他的著作《千金方》是我國的醫藥寶典,有很高的藥理價值。孫思邈一生都致力於研究藥理,然而,他一直努力想毀掉另一個藥方「五石散」,直到他臨死前,都還在囑託弟子們這件事,他想毀掉的「五石散」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孫思邈天資聰穎,他在七歲時,每天就能背誦上千篇文章,西魏的朝廷忠臣孤獨信還稱他為「聖童」!其實孫思邈的主業並不是一位醫生,而是一個道士,他行醫只是為了救濟百姓,不在乎賺錢,他在歷史上最突出的貢獻就是寫了醫藥寶典千金方。

這本書記錄了中國歷史上許多的著名藥方,但是除了研究藥方以外,孫思邈還致力於銷毀五石散這個藥方,五石散是道家用來修煉成仙的藥方,這個藥方會讓使用者產生幻覺,刺激他們的大腦,給人一種極樂世界的快感!

孫思邈研究了這個方子後得知,這個藥方對人體根本沒有一點好處,長期服用此藥方還會致死,所以長期以來孫思邈一直奔波著,呼籲大家不要食用這些東西,他還想盡各種辦法銷毀原材料,但那時的人們很迷信,他們只相信自己的感覺,對孫思邈的勸誡根本不放在心上!

他直到142歲快閉眼時,還再三囑咐他的弟子們,一定要銷毀五石散,他心裏一直都掛念著老百姓的健康問題,孫思邈生前受到老百姓的崇敬,被後人尊稱為藥王,可以說孫思邈是值得醫學界學習的好榜樣!

依據維基百科的資料,《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千金方》,唐朝醫學家孫思邈著,共三十卷(《道藏》收入時析為93卷),二百三十二門,收集藥方五千三百首。撰於公元652年。該書有述有作,驗方經方兼備,是中國第一部理法方藥俱全的醫學巨著,是繼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後中國醫學的又一次總結,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臨床醫學百科全書。

《千金要方》汲取《黃帝內經》關於臟腑的學說,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臟腑寒熱虛實為中心的雜病分類辨治法;蒐集了唐以前許多醫論、醫方以及用藥、針灸等經驗,兼及服餌、食療、導引、按摩等養生方法,內容豐富,是唐代中醫學發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對後世中醫學特別是方劑學的發展,有著明顯的影響和貢獻;並對日本、朝鮮傳統醫學之發展也有積極的作用。日本於1974年成立千金要方研究所,特重新精印南宋本《備急千金要方》,並譽之為「人類之至寳」。

寒石散又名五石散,興於魏晉,唐代後逐漸不為人所服用,現今流傳方帖是由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味石藥合成的一種散劑。

礦石性的藥材大多藥性偏熱,服用後全身酷熱難當,必須以陰寒食物來抑其燥火,故又別名「寒食散」。例如南梁的張孝秀在服寒食散後,「盛冬能臥於石」。服後身體燥熱,需要吃冷食(酒須溫)、洗冷浴及步行來發散藥性,謂之「行散」。魏人何晏說:「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覺神明開朗。」長期服用,皮膚便會變得白嫩細緻,六朝美男子,膚質皆以白皙聞名,王衍「手白更勝玉柄」,何晏引來魏明帝湯餅之宴。

但寒食散終究是毒物,長期服用會有很大的副作用,管輅形容何晏:「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晉書・皇甫謐傳》提到服五石散「違錯節度,辛苦荼毒,於今七年,隆冬裸坦食冰,當暑煩悶,加以逆咳,或若溫瘧,或類傷寒,浮氣流腫,四肢酸重。」王奎克《五石散新考》推測五石散中含有礜石(砷礦物)而會使人中毒。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