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古時的「大學」都學些什麼?(圖)


《大學》是儒家經典「四書」之一,內容是講述上古帝王修身治國之法。(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欲厚風俗,必先正人心,欲正人心,必先明學術,欲明學術,就先要讀書,所謂「開卷有益」,不防就從《大學》讀起。

《大學》是儒家經典「四書」之一,內容是講述上古帝王修身治國之法,孔子對其整理總結,曾子又作了十傳以解釋孔子的話。《大學》本不分章節,南宋朱熹將《大學》分為一章經,十章傳。經是孔子之言,傳是曾子十傳。

所以,《大學》的核心部分就是孔子的話,這段話並不長,只有不到三百字,卻是全書之綱領,錄之如下: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學》本是《禮記》中的一篇,而且是第二十四篇,在浩繁的典籍中似乎並不突出。其地位之重要以至成為後世儒學之圭臬,則始自南宋。南宋朱熹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單獨提出,並列齊觀。過去的讀書人都要讀四書五經,所謂四書,說的就是這四書,也稱四子書。

朱熹能夠從浩繁的經典中將《大學》一篇單獨拿出,必然有其原因。這是因為《大學》講的是大人之學。這個大人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成年人,而是指,德行高尚者,志向遠大者,身居高位者,所以下至白衣書生,上至帝王公卿,都要修學此「大人之學」。

而《大學》開篇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不僅是首章經的核心之句,亦是全書的提綱提綱挈領。

這句話講出了大人修身立世之道,就在於「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什麼是「明明德」呢。古人認為道德是天賦予人,與生具有的,德就像光一樣洞照四方,所以叫明德。人雖然生有明德,但在後天的社會活動中,難免受到世俗的污染,如光一樣的明德可能被漸漸掩蓋,這時人就會變得昏聵。所以,人生在世,需要時時修養,才能保持住自己的明德,使其不受污染,總是能像光一樣照亮四方,這就叫明明德。

至於「親民」,亦作「新民」。是指做到自明其德之後,還要推己及人,讓周圍的人也因能提升道德,對於天子來講,就是讓百姓們都能提升道德,經常洗濯其心。

最後「止於至善」是一種境界。也就是大學之道的目標,要達到至善之境。

本文留言

作者軼飛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