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備「防災食物」(組圖)


如果平時生活中若能多儲放一些「防災食物」,就能避免災難來時斷糧的危機。

由於中共肺炎(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來勢洶洶,而有一些臺灣人還在這段時間還到歐洲旅遊累積確診達到100多例,造成很多人對於疫情的恐慌。於是許多人紛紛從外食改成買回家自己煮,甚至會多買一些糧食囤積於家中以備不時之需,導致各大超市、賣場湧現物資搶購潮。對於此現象,於是就有了一個想法,如果平時生活中若能多儲放一些「防災食物」,就能避免災難來時斷糧的危機;如何為自己或家人準備生活所需食物與飲水,也就成了防災不可或缺的防災準備工作。

以下依據臺灣內政部消防署,所提供民眾準備防災食物時之參考。


蛋白質含魚肉罐頭。

什麼是「防災食物」?

居家防災食物要準備哪些:

1、必需品():每人每日至少3公升(及飲用水加上料理食物所需用的水)。

2、主食(提供熱量及碳水化合物):即米、乾麵及泡麵等。

3、主菜(提供蛋白質):如調理包(包含)牛肉罐頭(魚、肉)。

4、副菜:可耐保存蔬菜、調味料、蔬菜汁及果汁等,即食杯湯、巧克力和餅乾等等。


可準備一些根莖類蔬菜。

飲用水是維持生命必需品,在發生災害後,停水、停電等情形時有所聞,做好居家飲用水儲備,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醫師建議,每個人每天至少需要攝取1公升的飲用水,但也應考量家庭成員不同的個別需求而增加。

除了飲用水,加上料理食物所需用水,每人每日至少要準備3公升才足夠。飲用水應儲存在避免陽光直射、低室溫的地方,配合保存期限,適時的更換,並記得在購物時補足該有的儲備量。

●重要的「飲用水」該怎麼準備?


做好居家飲用水儲備,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有一簡單的計算公式提供參考:

體重 1KG x 15ml = 每日最低水份攝取量

如果一個人體重50公斤,那每日最低水份攝取量約為:50KG x 15ml = 750ml

所謂的「防災食物」即當災害發生前預先在家中準備好的食物,通常適合於常溫狀態下長時間保存,具營養價值;於災害發生時在家中避難生活時即可食用,提供身體攝取足夠所需的營養。

●那防災食物要準備幾日份?

在防災食物份量的準備上,首先評估瞭解平常居家食物儲存狀況,家庭人數、營養均衡、個別喜好、慢性病或過敏禁忌,進而決定准備食物項目及數量。考量家中每位成員之需求及營養,以家庭為單位,最少準備「3日份以上」的防災食物,讓家人在災害來臨時也能安心、平安的度過。買回家後請確認各項食物保存期限,並於外包裝標示日期;於保存期限前食用完畢,並在下次購物補足食物品項。

四個原則挑選防災食物:

1.可以常溫保存的食物(最好可以保存半年以上)。

2.方便攜帶的食品(有外包裝的食品)。

3.最好可以不需加熱或加熱水即可食用的品項。

4.符合家庭日常飲食習慣的品項。

呼籲大家準備防災食物的當下,不要囤貨,也替別人想一下。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