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致習近平 三峽大壩害國害民非拆不可(圖)
如果對生態環境破壞如此嚴重的三峽工程不是破壞性的大開發,難道世上還有其他破壞性的大開發嗎?(網絡圖片)
前言
筆者出生於1951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時為浙江大學附屬中學初二的學生,文化水平初二。1969年到黑龍江北大荒插隊落戶。1978年至1982年上大學。1985年到德國留學,入學時拿不出德方需要的高中畢業文憑。多德蒙特大學外國學生辦公室的辦事人員將南京大學的畢業文憑當作是與高中畢業文憑相同的文件,得以入學,重上德國大學。1993年獲得德國工程博士學位。像我們這一批沒有知識的
一、習近平考察三峽工程
2018年4月24日下午習近平在李小鵬等的陪同下考察了三峽工程,參觀了通航船閘、升船機和左岸發電廠。這是1997年11月8日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帶領一大群中央地方領導出席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儀式以來,中共最高領導人第一次考察三峽大壩,中間時隔21年,這也是習近平擔任中共領導以來第一次考察三峽大壩。
筆者以為,習近平此次考察三峽工程有四重任務:
第一是工程上的;
第二是政策上的;
第三是政治上的;
第四是個人原因。
第一任務是關於三峽工程是否要建設第二座雙線通航船閘,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決策。建造三峽第二船閘的四百多億元人民幣由誰來出?是否還是從過去的三峽基金如今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中出?如果考慮得長遠一些,八年或者十年之後,三峽工程需要建設第三座通航船閘。而目前中國所有重大問題的決策權都在習近平手中,需要習近平定奪,而李小鵬是交通部長,長江航運是交通部的管屬範圍。
第二是習近平必須對他在兩年前提出的「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政策做出新的解釋。2016年1月5日,習近平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讓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按照習近平的講話字面理解,在這之前長江搞的是大開發,是錯誤的。現在要實現政策措施的大轉變,抓大保護。那麼長江大開發具體是指什麼?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沿長江的工業、城鎮布局?什麼又是大保護?兩年前習近平沒有講清楚。現在急需做個澄清。
第三是政治層面上的需要。最近一段時間讓習近平鬧心的事情比較多,所以需要找一個地方來調節一下,來顯示習近平的治國理念,顯示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展示一下「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重要性。可供習近平選擇的有中國的高鐵、中國的高速公路、中國的港口、中國的橋樑、中國的水庫大壩、中國的調水工程等。習近平選擇了三峽工程。
第四是個人原因所決定的。不久前,三峽工程反對派的領軍人物李銳在101歲生日之際,對習近平發表了一番評論,很不給習近平面子,讓習近平很不高興。但畢竟李銳是習仲勛的好朋友,又曾考察、提拔過習近平,習近平無法將敢於如此冒犯的101歲老人再次送入秦城監獄,讓他再坐單號。但是為了讓李銳知道習近平的憤怒,習近平選擇了去視察三峽工程,選擇和李鵬利益集團站隊,讓李銳永遠流淚。
筆者,一個初二博士生,要對習近平說,你選錯了地方。三峽工程論證錯誤百出,因此這個大國重器是害國害民,三峽大壩是非拆不可的,只是早拆晚拆的問題,是由你來拆還是由別人來拆的問題。
二、語焉不詳
根據報導,習近平「在宜昌的第一個考察點是位於長江岸邊的興發集團新材料產業園,聚焦的是破解『化工圍江』問題。興發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從2017年開始,企業對園區臨江生產設施拆除或整體搬遷,關閉了排污口,並對拆除區域進行全面綠化。」
習近平對企業員工說:「我強調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說不要大的發展,而是首先立個規矩,把長江生態修復放在首位,保護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能搞破壞性開發。通過立規矩,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在堅持生態保護的前提下,發展適合的產業,實現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提出「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寳庫。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項目的優先選項,實施好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區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還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等工程,增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要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抓長江生態保護。要在生態環境容量上過緊日子的前提下,依托長江水道,統籌岸上水上,正確處理防洪、通航、發電的矛盾,自覺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真正使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
2016年1月26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習近平又指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河。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理念要先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優先地位,涉及長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思路要明確,建立硬約束,長江生態環境只能優化、不能惡化。要促進要素在區域之間流動,增強發展統籌度和整體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要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產業發展要體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要求。推進要有力,必須加強領導、統籌規劃、整體推動,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2016年3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習近平再次指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建立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列出負面清單,設定禁止開發的岸線、河段、區域、產業,強化日常監測和問責。要抓緊研究制定和修訂相關法律,把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覆蓋到長江流域。要有明確的激勵機制,激發沿江各省市保護生態環境的內在動力。要貫徹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在改革創新和發展新動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後過剩產能上做『減法』,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道路。」
習近平在三個月的時間裡,三次提到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可見對這個指示的重視。但是到底什麼是大開發?為什麼不搞了?到底什麼是大保護?為什麼要共抓?誰也不知道。因此下面的官員有了一個怠工的理由:命令不清。舉個例子,江西省要建的鄱陽湖攔湖大壩,是屬於大開發?還是大保護?湖南省要把洞庭湖和長江隔開來的工程,是屬於大開發?還是大保護?長江中下游曾規劃的600多個調水計畫是屬於大開發?還是大保護?這些工程讓搞?不讓搞?
這一次習近平做出了解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說不要大的發展,而是不能搞破壞性的開發。如果習近平在2016年1月5日的會議上說:「共抓大保護,不搞破壞性的開發」就比較好懂了。但是這樣說話,似乎不合現在的時髦,前句五個字,後句八個字,體現不出水平。
之後習近平視察了三峽工程,稱之為大國重器。可見在習近平的心中,三峽工程不是破壞性的大開發。如果對生態環境破壞如此嚴重的三峽工程不是破壞性的大開發,難道世上還有其他破壞性的大開發嗎?
所以,習近平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就比較好理解了:「既要大保護,也要大開發。寧要大保護,不要大開發,而且大開發就是大保護」。繞了一圈又回來了。
就和習近平的「金山銀山青山綠水」論一樣:「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話說和不說都一樣。
三、「圍江」的化工企業都有環境評估報告,而且都是利大於弊
精細磷化工企業的領導匯報說,企業已經把臨江生產設施拆除,關閉了排污口,並對拆除區域進行全面綠化。這些措施對於來視察的領導的眼球有作用。只要這個精細磷化工企業還是留在長江流域內,對長江流域的環境的污染破壞依然存在。無論排污口設置在什麼地方,最後都流回到長江中來。中國化工企業上馬之前,都做過工程對環境影響的評估報告,結論都是利大於弊。三峽工程對環境影響的評估報告是中國第一個環評報告,在全國有示範作用。由馬世駿為組長、侯學煜等為顧問的第一個三峽工程對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結論是弊大於利。領導對這個結論不滿意。於是頂層設計,換個方子雲來長江流域做組長,組成生態環境二組,做了第二個環評報告,結論是利大於弊,經過國家環保局的批准。經過批准的三峽工程的環評報告給全國做了一個很壞的榜樣。既然三峽工程這個對生態環境破壞這麼嚴重的工程,它的環評結論可以是利大於弊,那麼哪一個化工企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能大過三峽工程?所以建立在長江邊上的化工企業的環評結論都是利大於弊。哪裡還有什麼破壞性的大開發呢?特別是對於廢水排放來說,環評報告中都號稱企業內採用水循環、重複利用,沒有廢水排放。其實是先將嚴重污染的廢水在廠區存蓄起來,等到下大雨、發洪水時,把廢水一起清空,排入長江,然後把責任推給「天災」。
前幾年有資料顯示,長江流域年污水排放總量達到250多億噸,佔全國的40%以上,其中80%的污水未經過有效處理直接排入河流。
其實,就是全部廢水都經過中國污水處理場處理,出來的水也是劣V類的水(中國地表水分I至V類,I類水質最好,V類最差,劣V類是後增加的,水質比V類還差),也就是說,依然是有毒的污水。德國污水處理場出來的水,其水質達到中國地表水III類水的標準,也就是可以作為中國飲用水水源的標準。如果中國污水處理場也能達到這個標準,哪裡還有「化工圍江」的問題?
四、長江自淨能力的減弱是長江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緊接著習近平驅車來到緊鄰三峽大壩的太平溪鎮許家沖村,瞭解這個移民村的變遷和發展特色產業等情況。正在村裡洗衣服的幾位村民告訴總書記,過去是在江邊洗衣服,現在村裡建起了便民洗衣池,用上了自來水,污水集中處理,既尊重了生活習慣又很環保。總書記接過洗衣用的棒槌,俯下身,試著捶打了幾下衣服,說:現在洗衣服也是綠色環保的了。習近平說,看見大家日子過得好,我高興!
從這段報導可以看出三峽工程移民家庭的一些真實生活情況:
第一,三峽工程移民安置沒有什麼成績可展示的,展示一下村姑洗衣服;
第二,移民家裡沒有洗衣機,可能是買不起洗衣機,或者無法支付洗衣機的電費。守著三峽大壩的三峽工程移民付不起洗衣機的電費,可以算是內涵段子。當初建設葛洲壩工程時,宜昌地區的電費為全國水平的四分之一,移民用電免費;
第三,移民家裡沒有自來水供應,否則不需要建立集中的洗衣池,可以一邊在家洗衣,一邊看孩子或者做飯;
第四,過去用江水洗衣服,現在用自來水洗衣服,洗衣後的廢水集中處理,移民不但要付水費,還需支付污水處理費。
為什麼過去居民可以直接在長江邊用江水洗衣服,而長江水質量還很好?你住江之頭,我住江之尾,同飲一江水。在三峽工程建設之前,長江三峽河段是中國水質最好的河段,II級水質,相當於現在中國最好的I類水。
河流有自淨能力,流速越大,河流的自淨能力越大。俗話說:流水不腐。奔流的河水在運動中會增加水中的氧氣。污水處理廠的曝氣過程,就是模擬自然河流中河水的快速流動。河水與河床的砂、石發生碰撞產生波紋,加上風的作用,河水波紋增加了與空氣的氣體交換,將空氣中的氧氣溶於水中。自然河流河床的砂石和底泥、河流的河漫灘、沙灘,河流中的微生物和動物群落,水生植物都有水淨化功能。
三峽大壩建造之後,長江三峽河段的水流由於大壩的壅堵而大大減小。讀者可以做一個實驗,裝一大碗水,放在室外太陽底下,幾天後水就變色、變臭了。根據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態環境組的報告,三峽大壩的建設,將使三峽河段水流變緩,河流的自淨能力減弱。
流速減小20%,污染物濃度增加11%;
流速減小40%,污染物濃度增加28%;
流速減小70%,污染物濃度增加82%;
流速減小80%,污染物濃度增加158%
(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影響,第31頁)。
根據蔣高明先生提供的資料,河寬50米、沙灘寬1公里、長約10公里的健康的天然河流,其具備的水淨化能力相當於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建造的污水處理場。建造水庫大壩是犧牲河流的自淨能力去換取電力。這是一種交換。這種交換往往得不償失。
許多人也許還記得,堅決支持三峽工程上馬的張光斗在大江截流之後給中央領導寫過一封信,表示他對未來重慶庫區的水污染問題十分擔憂。張光斗建議中央政府投資3000億元人民幣來解決水污染問題。當時三峽工程的總造價為900億元人民幣,而1992年全國人大批准三峽工程時的總造價才570億元人民幣。三峽工程總造價900億元人民幣,卻要用三倍多的投資去解決由於三峽工程建造而產生的河流自然淨化能力減小的問題。這樣工程能有經濟效益嗎?做出正確的判斷,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知識。
三峽工程建造之前,長江三峽河段的水質為II級,相當於現在的I類。目前三峽水庫的水質為III類,部分庫區水質為IV類甚至V類,部分庫區富營養化現象嚴重,出現藍藻、水葫蘆等,並有擴散的趨勢。如果把流經三峽水庫的水全部恢復到三峽大壩建造之前的水平,每立方米的水處理費按象徵性的費用0.10元人民幣計算,三峽壩址處每年流量按4500億立方米計算,每年水污染處理費為450億元人民幣,超過每年250億元人民幣的三峽工程發電毛收入。所以,三峽大壩一天不拆,中國人就必須為長江自淨能力的下降支付成百上千億元人民幣的代價。
其實,讓中國厲害的許多大國重器,如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中國的高鐵、中國的高速公路、中國的港口、中國的橋樑,都是經濟效益很差的工程。習近平依靠這樣大國重器,怎能把中國建成強國。
五、中國如何才能無敵天下?
聽說習近平特別愛好國學。中國政法大學郭繼承教授說:「如果習近平思想是一座山,那麼這座山的根脈部分就是國學。國學是習近平思想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對其他思想起到支撐和滋養的部分。」
國學中對於如何治國理政都有很多教誨。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寳,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
老子把慈作為第一寳。做皇帝的,對子民、對下屬要慈悲,對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要慈悲,這樣才能有可持續的發展。
老子把儉作為第二寳。無論齊家還是治國,都要勤儉。所擁有的資源總是有限,如果做皇帝的貪得無厭,到處撒幣,再多的資源也會枯竭。
最為重要的是不敢為天下先。夫唯不爭,故無尤。不爭天下第一,就不會感到有人會掐你的脖子,也不需要把大國重器掌握在自己手裡。沒有對手,就無敵天下。
正如老子所說:「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不知道道家思想是否是習近平思想的根脈?
(王維洛先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