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給窮學生20元買鞋 學生贈師1套樓房(組圖)
受人點滴之恩應當湧泉以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當今中國社會亂象頻生,道德一日千里下滑的大環境下,也有極少數難能可貴的人秉持初心,兢兢業業的守著自己的本分,並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目前早已退休的73歲張老師。他在從前當老師的時候,依然恪守師道,盡力幫助學生。這樣的老師,在現在的中國社會裡,由於受到黨文化的荼毒,已經非常稀少了。
像前陣子被老師逼到跳樓自殺的國小五年級學生繆可馨就是一例,她的死因只是因為寫了白骨精的陰險與可怕,就被老師以缺乏「正能量」大肆羞辱。曾幾何時,受中國人敬重,以「傳道、授業、解惑」為榮的老師,師道竟墮落至此。
受人點滴之恩應當湧泉以報!相信大家都曾聽過古代大將韓信「一飯千金」的故事,這樣的精神在中國社會或許難見,但還是張老師在執教鞭時,不忘初心盡力幫助學生,也在年老之際,得到學生感恩報答,師生之情,也傳為佳話。
38年前,老師為了低收入戶的學生寄出20塊人民幣,大約台幣83塊,讓他能買雙能抵擋寒冬的棉鞋,溫暖了學生的心和腳。26年後,學生為老師買了一棟房,溫暖了整個社會。
「家窮,刻苦。」這是張老師對陳同學的印象。
在張老師的記憶中,陳同學刻苦努力,成績好。他對知識的那種渴望,讓張老師常常勉勵自己,一定不辜負每一位學生。每天下午放學後的六點半到八點,張老師都給學生們輔導作業。
和現在的各種補課班各種收費的教育亂象相比,張老師說,她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額外的輔導算補課,更沒有想到向孩子要補課費。
放棄學業——國三剛開學,張老師在學生中沒有發現陳同學。
「他去哪兒了」?那是一個禮拜天,張老師騎著自行車和幾位同學一起去找陳同學。
把門推開,家徒四壁映入眼簾,不用問原因就可以明白,老師一瞬間就紅了眼眶,她明白了陳同學因為家裡沒有多餘的錢供他念書,只能放棄學業。看著這個影像,張老師當場就落下了眼淚了,她對陳同學的爸爸說:「知識真的能夠改變命運」,當時老師把陳同學抱在懷裡,自己的淚水打溼了陳同學的頭髮。
在張老師的說服下,陳同學父親終於點頭,同意了孩子繼續讀書。「孩子比以前更加用功」,而張老師也更加關注陳同學的學習和生活。在之後的學業中,陳同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時的重點高中。
可是不幸再次降臨到陳同學身上——母親因病離去。
這次,陳同學並沒有放棄學業,而是擦乾眼淚繼續求學。
命運總是讓人在苦難中接受洗禮。(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命運總是讓人在苦難中接受洗禮,要嘛沉淪,要麼崛起。
讀大一的時候,陳同學的父親也患病離開了。父母不在,還有老師的愛。對陳同學,張老師像母親一樣張開了雙臂。上大學只帶70塊人民幣(約新台幣290元),張老師寄去20塊,讓學生在東北買棉鞋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張老師說,陳同學上大學時,全身上下總共就帶70元(約新台幣290元),而堅強的陳同學卻始終不開口向別人求助。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老師張聽到令她驚訝的事情:「大冬天大東北下著大雪,卻有學生沒有棉鞋穿」,得知消息後,老師立刻從每個月37人民幣,約台幣153元的薪水中,掏出了2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3元,寄給了遠在東北的學生陳同學,並囑咐他,「同學,買雙棉鞋穿。」
可是,陳同學沒捨得花掉這20元人民幣,又把錢還給了張老師。不是這2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3元)的情分,而是師生的緣分。那一年,陳同學大學畢業,到老師家向老師匯報在外求學的情況。第二天早上,張老師發現,一張紙上寫滿了一位她曾經教過的女同學的名字。張老師明白了。她拉著陳同學的手去找這位女同學。也正是張老師的鼓勵和支持,她的兩名學生最終喜結連理。
陳同學父母離開後,兄弟姐妹也都相繼離開家鄉。陳同學大學畢業後,又繼續讀研究生,之後又讀了博士。直到2003年,才開始工作。陳同學每次回到家鄉時,總會第一個給張老師打電話,第一句也總是「我們家能住下嗎?」「家裡有地方,回家住!」張老師每次都這麼對陳同學說。
老師給窮學生20元買鞋,學生贈師1套樓房。(圖片來源:Adobe Stock)
2007年,張老師60歲生時,班裡的學生都來給她慶生。
當時,陳同學有事未能成行,但是他給張老師打電話說:「我給您補過一個吧!」那天,陳同學帶著1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1萬)來到了她家,說,要用這錢買一棟房:「房本寫您的名字。」
沒等張老師拒絕,陳同學已經聯繫在家鄉的老同學給張老師找一套合適的房子。
「孩子哪來這麼多錢,一下給了我十萬!」至今,張老師還在念叨這件事。
「怎麼想到給張老師買房子?」曾經有人問陳同學。
「沒有張老師,就沒有我的今天。我在外地,平時照顧不上張老師夫婦。他們一直住在沒有廁所和排水系統的平房裡,如今他們都上了年紀,我就想著給他們買一棟房,安度晚年。」陳同學這樣回答。
「自己的子女也做不到這樣啊。」張老師擦拭著眼角,哽咽了。
「我養您老」——
從平房搬進寬敞明亮樓房裡,張老師夫婦內心說不出的高興。張老師回憶,上高中時的寒暑假,陳同學總愛在張老師家住幾天,替張老師掃院子,看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陳同學上大學後,每次回來總要給張老師帶點禮物。儘管張老師為此沒少「批評」他,可他「知錯不改」。
工作後,雖然不能總回來看望張老師,但陳同學心裡一刻也沒有忘記過。陳同學得知同鄉的一個學生考到長春後,每逢這個學生假期時,他都會託這名學生給張老師帶錢。「每年給1000元(約新台幣4100多元),連續3年」。這個同鄉畢業後,沒有辦法再送錢。但陳同學知道張老師有高血壓,就給她送快遞藥物。
「這藥很貴,他一買就是好多盒。」張老師滿臉幸福地拿起手機向記者展示她和陳同學的微信對話。
「張老師,藥您要按時吃,在快吃完前,您跟我聯繫,我再給用快遞送過去。」
「這種藥在我們這裡也能買到,別再寄了。」
「張老師,這個藥和您說的不一樣。」
3年前,張老師老伴離去,剩下她一人住在這套21坪的房子裡。陳同學跟張老師說:「張老師,跟我回去吧,我養您老。」
其實,除了陳同學,張老師對班裡的其他學生也關愛有加,直到現在還能叫上許多學生的名字。張老師的另一位學生說,正是因為當年張老師一句:「你怎麼就沒考上大學?」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讓他有勇氣再復讀一年,最終考上大學。這時窗外又下起了小雨,但沒有影響張老師的早起鍛練。用她自己的話說,自己的身體健康了,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學生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