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之十一:征匈奴 築長城 誰是孟姜女?(圖)
秦始皇派蒙恬,北逐匈奴,修築萬里長城。(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從公元前700多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這期間將近五百五十年,統稱為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混戰無休無止,百姓為躲避戰爭,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農業受到極大破壞,大量田地荒蕪。
秦始皇派蒙恬,北逐匈奴,修築萬里長城
秦始皇平定六國統一天下後,戰爭並沒有完全停止。當時的北方是匈奴民族居住的地方。長期以來在南從陰山、北至貝加爾湖之間的區域活動,成為北方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他們經常深入中原,進行襲擾和掠奪。秦統一全國後,匈奴對秦的威脅仍然很大。秦始皇一直就想要平定匈奴,去除這心腹之患。可是大臣中意見不一。後來,據史書記載,說有人從外邊帶來一紙讖書,上面寫著「亡秦者胡也」。很自然的人們都會認爲這個『胡』指的肯定是匈奴,那時候人們稱匈奴人為胡人。這就更加堅定了秦始皇要征伐匈奴的決心。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向河套(就是人們所說的「河南地」)對匈奴進行征伐。蒙恬兵分兩路,親率主力從上郡北出長城攻其東,另一路經義渠、蕭關攻其西,在黃河之濱展開一場激戰,收取了河南地。次年,蒙恬又率大軍北渡黃河,殺入陰山、賀蘭山,迫使匈奴人倉皇而逃,遠遁北漠七百里,不敢南下牧馬,原先被佔領的秦、燕、趙之地盡數收復。並在這個地區設置了四十四個縣,重新設置九原郡。北逐匈奴後,蒙恬奉秦王之命,長期鎮守邊疆,帶領著三十萬雄師,修築長城,抵禦匈奴。為了加強邊防,秦王決定把過去秦國、趙國、燕國這三個國家歷代所分別建築的城牆連接起來。由蒙恬帶領手下三十萬大軍,既駐防,又築牆,修築了一條西從臨洮開始,(臨洮就是現在的甘肅省岷縣)東邊一直到遼東碣石的萬里長城。這條長城,對於抵禦匈奴的騷擾,保障國內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安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長城不但用於防禦,蒙恬還將其改良為可以進攻的戰略場所。後世人們稱其為萬里長城。萬里長城,可以說是人類史上罕見的巨大軍防工程。現今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萬里長城,可以說是人類史上罕見的巨大軍防工程。現今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孫中山先生在評價秦始皇帝修長城時說:「長城有功於後世,實與大禹治水等。」今天,長城已由最初的一道防禦工程,演變成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再後來,秦始皇又遷徙三萬多戶居民到北河、榆中(現在的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地方,墾田生產,開拓邊疆。使得邊境地區發展起來。
孟姜女是誰?
說到長城,說到秦始皇,人們都會想到「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的原型最早來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550多年前,是在秦始皇出生三百多年前發生的事情。說的是齊國武將叫杞梁的,為國打仗戰死。他的妻子孟姜氏,在城外迎接夫君靈柩。齊王要在郊外祭奠。杞梁妻子孟姜氏認為那不合禮儀,不夠尊重。杞梁之妻孟姜氏要求齊王在宗室正式弔唁杞梁。那時的記載當中既沒有「哭」,也沒有長城或者城牆、更沒有「城牆崩塌」的情節。後來曾子在他的書《禮記・檀弓》中提到這件故事,就添加了哭的情節;再往後在劉向所著的《說苑・善說篇》中又加上「崩城」的內容。就這樣演變成了「杞梁妻子痛哭丈夫,齊國城牆崩塌」這樣一件事。但那也只是齊國的城牆崩塌。後來不知道是誰給安到了300多年後出生的秦始皇的頭上。後來明代作家馮夢龍在他所著《東周列國志》中對這件事已經做了澄清。他說後世傳秦人范杞梁築長城而死,其妻孟姜女哭倒長城,「蓋即齊將杞梁之事,而誤傳之耳。」就是說是在齊國那個事件的基礎上,人們誤傳的。這一誤傳可就誤大發了。平白無故的讓秦始皇背了兩千年的罵名。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文藝界,許許多多的歷史劇,很多都是為了迎合人們的口味,編者想像、編纂出來的。這個孟姜女哭長城,也是那時候的人們,出於自己個人對秦始皇的看法,或者是出於借古諷今的需要,加工編造出來,扣到了秦始皇的頭上。用現在的話說,整個就是一個冤假錯案。
所以,今後再聽見有人說孟姜女哭長城,您可以給朋友們講講真相,告訴他們是怎麼回事,給兩千年前的秦始皇平個反,還他一個公道哦。
秦始皇已經統一六國,北定匈奴,下一步,他還要做什麼呢?請關注:南征百越。
主要參考文獻:
李開元《秦謎:秦始皇的祕密》
李開元《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