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委林文程28日質疑,前總統馬英九在執政時期,曾跟對岸秘密協定,犧牲臺灣主權。(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0年12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監委林文程28日質疑,前總統馬英九決定以「中華臺北」名義及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年會,當時跟對岸秘密協定,犧牲臺灣主權。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全力配合監委追查真相;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表示,現在完全執政的是民進黨,若「中華臺北」是出賣主權,為何蔡英文政府還要接受。
相關新聞報導如下:
參與案未列WHA議程 臺灣抗議北京阻撓
96年台海危機 李登輝政府有19套劇本
臺公民調查 「具國家認同感」表現最好
民進黨批國民黨:九二共識換不來RCEP
中共將重懲台獨者 綠委:只有一種人不算
監委質疑馬英九政府犧牲主權 蘇貞昌:配合監委追查真相
綜合中央社與自由時報報導,監察院28日進行年度巡察行政院,而監察院外交及僑政委員會亦透過新聞稿表示,監察委員林文程就「政府推動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與該組織大會與相關會議策略作為之檢討」議題聲稱,聯合國於1971年通過2758號決議案,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72年排除了中華民國的會籍。
林文程表示,政府從1997年就開始在爭取參加WHO,多數國家支持臺灣參加,但北京對於臺灣參加政府間的國際組織,特別是涉及政治及安全者向來持反對立場,要求必須要經過兩岸協商,在臺灣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才能夠參加。
林文程表示,從2002年底因為非典型肺炎(SARS)在廣東省爆發,因中國當局隱瞞疫情,導致疫情失控,並擴散至其它國家,讓不少國家造成嚴重人命及經濟損失,臺灣也遭遇重創。在國際壓力之下,北京當局對於國際組織及國際會議邀請中華民國醫療衛生專家參與諮商會議,是沒有辦法完全封殺的。所以,中國衛生部於2005年跟WHO秘書處簽署關於「WHO秘書處和中國諒解備忘錄的執行」要點(MOU)。
林文程表示,中國跟WHO簽署的MOU嚴重傷害臺灣的主權及國家利益,包括規定以「中國臺灣」(Taiwan,China)作為名稱,臺灣醫療公衛專家參加WHO舉辦的技術會議及活動,必須要先經由WHO秘書處轉交中國衛生部審核、決定是否同意,而且必須以個人身分出席,層級需在處長以下。
林文程表示,因此在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臺灣一再對WHO秘書長表達抗議,亦曾透過友邦在WHA質疑該MOU的正當性;2008年國安會成立「跨部會WHO小組」,最後的決策者是前總統馬英九,其後臺灣均以「中華臺北」名義及觀察員身分參加WHA年會。
林文程表示,外界質疑當時的馬政府跟對岸秘密協定,接受對岸條件,甚至是可能接受WHO秘書處跟中國衛生部簽署的MOU,而犧牲了臺灣主權。雖然從2009年至2016年之間,臺灣能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年會,代表團長也獲得了10分鐘發表談話機會,但卻沒有投票權,而且是非經許可不得以參與討論。
林文程表示,若北京當局在臺灣參加WHO案的立場沒有鬆動,當時的政府是否做出了重大讓步以換取北京同意?若當時政府確實以犧牲臺灣主權作為代價,擅自接受北京的條件,不只是得不償失,出賣主權也屬於重大缺失,因此行政院應該要深入調查政治協商的詳細情形,且須追究責任。
對此,外交部長吳釗燮回覆,依據我國(臺灣)透過管道掌握到MOU施行細則內容,在申請參加WHO的案件上,確實都要經過北京。2020年11月,世界有1700名以上的各民主國家國會議員公開力挺臺灣,外交部將積極來爭取聯合理念相近國家或友邦,並在WHA的支持,以避免MOU對臺的干擾。
蘇貞昌則表示,不接受傷害主權的MOU;為了維護民眾知的權益,應該蒐集資料來還原事實,並將請外交部等全力配合監委持續追查真相。
另外,軍事專家王臻明昨天透過臉書發文表示,臺灣的首艘國造潛艦,即使一切順利,最快也要於2024年第三季或是第四季才有可能下水,若要形成戰力,至少還需要再一年的時間。
王臻明表示,如果2024年政黨又輪替,後續艦的建造,說不定會存在變數。「馬英九過去全力阻擋潛艦,對臺灣國防的傷害真的很大。」
馬辦:若中華臺北是出賣主權 蔡英文政府為何接受
馬英九辦公室28日下午發布新聞稿表示,蘇貞昌既然已指示配合監委調查,建議蘇貞昌應先公開說明,若中華臺北是出賣主權,為何蔡政府要接受;現在是民進黨完全執政,為何還要繼續此政策,不只2017年世大運以「中華臺北」參賽,未來東京奧運亦不放棄「中華臺北」名稱。
馬辦表示,蔡英文總統每年派出代表與會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仍是接受「中華臺北」這一稱謂;民眾也很想知道,蔡英文總統主動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豬,這是否為出賣國家主權,並請林文程即刻約談調查蔡英文與蘇貞昌。
另外,臺北地院審理三中案,馬英九28日下午以被告身分受到傳喚,前國民黨中央投資公司董事長張哲琛及前總經理汪海清等3人也到庭。庭前,馬英九就臺灣即將開放「萊豬」進口回應稱,蔡英文在8年前曾經主張「開放萊豬,總統下臺」,因此透過臉書重複一遍提醒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