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際聆聽 維瓦爾第四季中之春(視頻)
維瓦爾第。(圖片来源:公共領域 )
春天到了,儘管紐約的天氣寒冷刺骨,白雪鋪天蓋地的,但是望著窗外的瑞雪,冬日的陽光暖暖的透過松葉的空隙投射進屋,手裡捧一杯醇香熱氣裊繞的咖啡,坐在電腦前一邊聆聽著電腦裡播放的安東尼奧.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最為著名廣傳至今,各大世界有名無名的音樂家每年必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一邊敲打著鍵盤,實在也是一種暇意時刻。
「四季」具有鮮明的標題性音樂特徵,是標題音樂最早的音樂雛形,同時也是巴洛克時期協奏曲形式及結構的集中體現。在歐洲音樂史上,協奏曲「四季」是維瓦爾第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同時更是音樂會演奏中久演不衰的經典作品。「四季」共分為四個部分,大約創作於1725年。一直以來,「四季」就是演奏家們所深愛的作品之一,很多知名演奏家在世界的舞台上與樂隊多次合作此首作品。其第一部分「春」的旋律更是耳熟能詳。
安東尼奧.維瓦爾第,是巴洛克時期著名義大利作曲家及小提琴演奏家。維瓦爾第平生所創作的音樂體裁涉獵廣泛,以其協奏曲體裁的音樂作品為數最多,在他所譜寫的大量獨奏協奏曲中,尤以小提琴協奏曲「四季」最為卓著,此曲的誕生把巴洛克時期的協奏曲推向新高度,使協奏曲邁向新的里程碑。
維瓦爾第;「四季」;作品分析。
「四季」是一部音樂愛好者們都耳熟能詳的作品,由於它旋律優美,曲意清新,具有很強烈的形象感與很高難度的技巧性,因此備受小提琴演奏家們的青睞與聽眾們的喜愛。本文將對第一部分「春」做全面分析。
「春」的曲式分析
維瓦爾第利用小提琴獨奏與樂隊協奏的形式,描寫春天來了萬物復甦的畫面。在每一段的獨奏和協奏中都能充分的刻畫出作者所要表現出的事物形象。
春天來臨
第一段獨奏是「小鳥之歌」,原本擔任伴奏的第一小提琴首席與第二小提琴首席,也加入獨奏的行列,分別模仿小鳥的啼鳴聲。這時通奏低音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才首次露臉。在演奏中可以明顯聽出通奏低音的聲音。
小鳥之歌
第二段由獨奏和合奏交替的部分,重在描寫「微風親切地絮語」。中段所描述的是「泉水在流動」。
微風絮語
第三段描寫的事「暴風雨與春雷」,低音合奏是作為烘托的「雷鳴」「第一小節」而高音獨奏則是與之交融的「閃電」「第二小節」從而形成「電閃雷鳴」的效果。
暴風雨與春雷
當全曲逐漸進入平靜後,第四段獨奏便是用來表現「春之喜」,先由三把小提琴奏出開頭的「小鳥之歌」,經過獨奏與合奏的交替後,結束這樂章。
維瓦爾第和他的小提琴。(圖片來源:公共領域)
第一樂章曲式分析:
「四季」的「春」第一樂章採用迴旋曲式結構,主題展現華麗灑脫、春意盎然勃勃生機,運用輕鬆愉快的旋律表現初春的景象。維瓦爾第以協奏和獨奏巧妙地的配合,輕快地旋律在E大調上呈現。第一樂章採用迴旋曲式結構。
本樂章為廣板,調式為升c小調,3/4拍子。這個樂章是描寫田園風光的一個樂章,獨奏小提琴像詠嘆調一樣貫穿全曲,並出現微妙的轉調。
第二樂章曲式分析:
「春」第二樂章採用均等的二部曲式結構,有A、B兩個樂段,方正性結構。
「春」第三樂章為舞曲風格的快板,E大調,12/8拍。曲式結構為迴旋曲式,其表現為樂隊四次全奏插入三次小提琴獨奏的回歸結構形式。
田園舞曲在四段合奏之間,安插了三段獨奏。先在持續低音上出現十分輕快的曲調,隨後出現的是小提琴獨奏,此時的大提琴和大鍵琴擔任伴奏的角色。
第三樂章曲式分析:
「春」第三樂章同樣採用迴旋曲式結構,共4個主部,3個插部。
「春」的演奏
維瓦爾第《四季》中的第一首作品《春》,描寫的是萬物復甦,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一」第一樂章
樂曲的前兩句要求形成鮮明的強弱對比。每一個八分音符都應該有音頭在實。隨後是一系列模仿小鳥的叫聲,此部分由獨奏和第一小提琴首席及第二小提琴首席進行協奏,表現的是鳥兒們在林中快樂的唱歌。此部分對於演奏者的心理上應該有更高的要求,演奏家們在演奏之一部分時也會心有餘悸。
「二」第二樂章
在演奏第二樂章時要求獨奏者演奏出十分優美的音色,努力做到把小提琴最好的音色展現給聽眾。
「三」第三樂章
首先,出現的是兩個形成對比的樂句,需要獨奏及樂隊做好明顯的強弱對比。另外,本樂章具有大量的獨奏部分,對於獨奏的節奏音准上都有很大的要求。
第二部分的SOLO,需要演奏者演奏出顆粒清晰並具有跳躍感的八分音符。
第三部分的SOLO要求運用跳弓演奏,演奏位置在弓根部分,需要演奏者在右手放鬆的狀態下對弓子加以控制的去演奏,我們又把這種跳弓稱為人工跳弓。
隨著突強的結束便是四段SOLO。
通過對維瓦爾迪作品「四季」「春」的分析,無論從維瓦爾第複雜又獨特的創作手法,還是對小提琴復調作品演奏技法方面的挖掘,都可見維瓦爾第在小提琴歷史上留下了多麼輝煌的一筆。時至今日,這部作品在小提琴演奏中依然發揮著其重要的作用。
维瓦尔第的漫画,P.L.Ghezzi(1723)。(圖片來源:公共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