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沒那麼神?170歲史官用兩字評價他(圖)
諸葛亮的過人之處。(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晉史》中記載:公元347年,桓溫征蜀,看到了諸葛亮當年的小史官,年紀已經170歲了。桓溫問:「諸葛公有什麼過人之處嗎?」史官回答:「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桓溫就表現出一副自大的樣子。史官停了很久說:「但是從諸葛公以後,便不曾見過像他那樣為人處世如此妥當的人。」桓溫這才慚愧心服。明代馮夢龍引述這段故事時,如此評論:「凡事只難得『妥當』,此二字,是孔明知己。」
古人聽到「妥當」這兩個字會心悅誠服,是因為在傳統文化標準下,人的道德水準很高,能把事情處理的各方面都滿意是不容易的,那得多高的姿態與境界。諸葛丞相能做到,說明他的思想境界遠遠高於當時人,對自己要求更嚴,處理問題更全面。
今天人看到這個故事,有的人認為這算啥境界,不就是「妥當」嗎?我要有了錢,什麼事都能辦的妥妥當當的。有錢人愛說的一句話是:「只要能用錢辦到的事,都不叫作事。」把金錢看作是萬能的。真實的生活是,人沒有錢很煩惱,有了錢煩惱更多。因為今天的人沒有心法約束,貪慾多。人的貪慾是無止境的,無法滿足的,再加上道德的敗壞,帶來的各種問題接踵而來,自顧還不暇,哪有什麼心思辦「妥當」的事?!
諸葛亮真正過人之處是:妥當處事過程中,給後人留下了一條傳統回歸之路。留下了一條可參照的回歸傳統之路。
上述記載中,小史官沒有舉例說明諸葛丞相遇事如何的妥當處理,但我們可以從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瞭解一二。諸葛亮能掐會算,通曉過去與未來。他的所作所都是為了未來需要什麼文化而做,他在輔佐劉備打天下與守天下的過程中,把古人的君子標準「仁、義、禮、智、信」演繹的淋漓盡致,什麼是忠、孝、節、義,在面對選擇時,如何兩全都完美的詮釋出來。
趙雲是常勝將軍,本事很大,可是在劉備打敗仗時,諸葛亮卻不用趙雲打前鋒,安排他去斷後。很多人難以理解。是因為諸葛亮知道哪些戰役必敗,是天定的,不可改變的,即使趙雲當先鋒也改變不了必敗的命運。安排趙雲斷後,敵兵不敢追,成全了趙雲常勝將軍之威名,而且也奠定了常勝將軍這一文化。
曹操對關羽有恩,如何報恩,諸葛亮這樣安排。赤壁之戰,曹操必敗,而且曹操命不該絕,必然敗走華容道,安排關羽去守,走前還簽下了生死狀,最後關羽義釋曹操,成全了關羽「義薄雲天」的千古美名,了了世間這段恩怨。
諸葛亮深知天理不可違,違天理有報應。為了留下這個文化,諸葛亮不惜以身試法。不得已火燒少數民族籐甲軍,諸葛亮自己都感慨:滅了一個種族,要折壽。明知司馬懿父子命不當絕,還是設計火燒司馬懿父子,結果火起大雨至。明知逆天改命違天理,還是仗著胸中所學強行為之,結果關鍵時候魏延踏滅了主燈,失敗。表現上看諸葛亮不自量力,實際上是諸葛亮用盡心機想留下這段文化:人要順應天理而行,逆天理有報應。
清殿藏本诸葛孔明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諸葛亮為了給後人留下一條可以參照的傳統回歸路,真的是「鞠躬盡瘁」,但不是「死而後已」。諸葛亮去世後也給後人留下了很多東西。諸葛亮算到他的後世多少代孫有難,給他們也留了一個錦囊妙計,結果救了縣令,打贏了官司。他留下的《馬前課》預言的極準。還有很多民間傳說中提到了諸葛亮算到了身後很多事。諸葛亮警示後人:人間的一切都是神佛安排好的,人不要被謊言欺騙去反對天地神佛,會斷了人的未來。
中共摧毀傳統文化的目的就是切斷人回歸傳統之路,毀滅人類。中共也在詆毀諸葛亮,掩蓋歷史的真實。中共選編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失街亭》,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明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諸葛亮不是完人,沒有那麼神奇,要相信魯迅的說法:諸葛亮的「智」「近乎妖」,這是古人的胡編亂造等。諸葛亮知道街亭必失,這是天意。安排言過其實又立功心切的馬謖去守街亭,是有用意的。留下的文化中不能有空白,同樣要有反面人物,要有教訓,便於後人吸取前人的教訓,修正人生路。馬謖起到的就是這樣的作用,實際上成就了馬謖,為留下這一個文化做了貢獻。諸葛亮處事是不是為了留下正統文化很「妥當」?「妥當」二字伴隨著諸葛亮的一生,為這兩個字殫精竭慮,鞠躬盡瘁。
今天大陸的學者站在中共黨文化角度研究古人,研究諸葛亮,只能得到中共毀滅人類所需要的答案,永遠也找不到出路,只能走到中共處心積慮安排的絕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