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哲理小故事(圖)
四個小故事看你人生的態度。(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故事一:猴子和香蕉
一個猴子實驗如下:把五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裡,籠子上頭有一串香蕉。
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裝置,若是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向籠子,這五隻猴子馬上會被淋濕。
首先有隻猴子想去拿香蕉,馬上水噴出來。每隻猴子都淋濕了,每隻猴子都去嘗試了,發現都是如此。於是猴子們達到一個共識:不要去拿香蕉! 因為有水會噴出來!
後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隻猴子換掉,換一隻新猴子A關到籠子裡。
這隻A猴子看到香蕉,馬上想要去拿,結果被其他四隻舊猴子猛揍了一頓。
因為其他四隻猴子認為新猴子會害他們被水淋到,所以制止這新猴子去拿香蕉。
這新猴子嘗試了幾次,被打的滿頭包,還是沒有拿到香蕉,當然這五隻猴子就沒有被水噴到。
後來實驗人員再把一隻舊猴子換掉,換另外一隻新猴子B關到籠子裡,這隻B猴子看到香蕉,當然也是馬上要去拿,結果也是被其他四隻猴子猛揍了一頓。
那隻A猴子打的特別用力(這叫老兵欺負新兵,呵呵!)
B猴子試了幾次總是被打的很慘,只好作罷!
後來慢慢的一隻一隻的,所有的舊猴子都換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動那香蕉,但是他們都不知道為甚麼,只知道去動香蕉會挨打。
當你接受某種環境的制約,而失去反省及思考能力時,將永遠不會有新的解決方法,個人的能力就成為負成長。
故事二:原來如此
甲:「新搬來的鄰居好可惡,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靜之時,竟然跑來猛按我家的門鈴。」
乙:「的確可惡!你有沒有馬上報警?」
甲:「沒有。我當他們是瘋子,繼續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 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會不一樣了。在你面對衝突和爭執時,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虧,或許很快就能釋懷了。
故事三:將心比心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油放太多了!」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妳知道,我在開車時,妳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故事四:成功
同樣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說他們將來的志願是當小丑。中國老師斥之為:「胸無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國老師則會說:「願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
身為長輩的我們,不但容易要求多於鼓勵,更狹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