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錢選 王羲之觀鵝圖 (圖片來源: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大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曾任會稽太守,累遷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永和九年(353年),組蘭亭雅集。撰寫的《蘭亭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李世民極為推崇王羲之的書法。當他看到當年智果和尚所拓的《蘭亭集序》拓本時,極為激動,於是命人向智果和尚求得。當李世民登基為唐太宗後,命人臨摹出了十本。據說,在唐太宗駕崩之後,真跡也就隨其被葬在昭陵之中。
王羲之隸、草、楷、行各體皆精,精研體勢,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擺脫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王羲之的書法主要特點有三:一是筆法精妙,有如行雲流水,唐太宗讚之曰:「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二是結體遒美,骨格清秀。三是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內蘊含著極豐裕的藝術美。
清代書法家包世臣認為,「王羲之愛鵝」是與書法相關,鵝的體態及行姿,對王羲之在執筆、運筆方面有很大的啟發。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執筆,食指須高鉤,大指夾食指、中指之間,使食指如鵝頭昂曲;中指內鉤,小指貼無名指外距,如鵝之兩掌撥水者。故右軍愛鵝,玩其兩掌行水之勢也。」包世臣認為王羲之在書寫過程中通過觀察鵝的泳姿受到了啟發。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列傳〉記載,王羲之生性愛鵝,會稽有一位孤老太太養了隻鵝,叫聲很好聽,他想買而未能得,於是就帶著親友去觀看。誰知老太太聽說他要來,竟把鵝烹煮了,準備招待他,他為此難過了一整天。當時,山陰有位道士,養了一群鵝,王羲之去觀看時非常高興,多次懇求道士要買他的鵝。道士對他說:「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經》,這群鵝就全部送給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筆,寫好後把鵝裝在籠子裡回去了,一路上樂不可支。
王羲之養鵝還鬧出人命呢。有一老人和王羲之非常要好,常常到王羲之家作客,可是有一次當老人離去後,王羲之發現他最愛的一顆珍珠竟然不見了,由於當時並沒有其他人在場,自然便懷疑是老人所偷走了。過了幾天,老人又來拜訪,發現王羲之對自己的態度變得非常冷淡,於是私下向僕人打聽原因,得知此事,老人為了表示自己清白,竟然採取最差勁的手段,上吊自殺了。然而真相終於大白,僕人在白鵝的大便中發現了珍珠。原來,當天老人來時白鵝也跟著進來,王羲之當時正在練字見朋友來到便起身去幫老人倒水,獨留老人和白鵝在書房,而白鵝也趁此機會把珍珠吞到肚子裡了,只是當時誰都沒看見,因而造成此冤案。王羲之為此深感內疚,懊悔莫及,於是給老人立碑,並把自己的屋子改名為「戒珠寺」,自此以後再也不再玩珍珠了。
近代海派畫家任伯年創作過多幅表現人禽和諧相處、情誼綿綿的《羲之愛鵝圖》,此圖繪王羲之與童子在橋上觀鵝之景,是其中的代表作。任伯年此畫用筆用墨,豐富多變,構圖新巧,主題突出,疏中有密,虛實相間,濃淡相生,富有詩情畫意。畫作的主角之一鵝半遮半掩浮於水面,鵝並沒有被重點表現,而是通過王羲之專注的目光才使它引人注目,從而形象生動地反映了「羲之愛鵝」的創作主題,全圖構思巧妙。任伯年以他在清末傳統中國人物畫創作上的獨特成就,成為近代中國傳統人物畫別開生面的主要代表。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