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交媒體爆炸性增長 但面臨中共顛覆隱私(圖)


中國出臺新法嚴控數據監管。(圖片來源:網路圖片/自由亞洲電臺)

【看中國2021年11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戈御詩編譯/綜合報導)美國的社交媒體平臺LinkedIn在上個月宣布離開中國,被視為美國和中國社交網路之間的最後斷裂。但是對於中國的大多數社交媒體用戶來說,LinkedIn的關閉並不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原因是中國用戶有大量的其它選擇,大陸的社交媒體生態系統龐大。然而中共對社交媒體生態圈的監管極具侵入性,推出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對個人的隱私是顛覆性的挑戰。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媒體市場的所在地,在2020年吸引了9.27億用戶,美中之間越來越多的地緣政治競爭是社交平台上常駐的討論話題,不斷變化的法規和審查制度在平台上隨時被發布,從魷魚遊戲到有毒的工作文化的一切也都在被討論。

然而更加深度的平臺融合正在中國本土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序中發生。密歇根大學教授林德納(Silvia Lindtner)表示:「在中國,社交媒體和許多其他平臺深度融合,從支付、食品配送到銀行業務[或]城市導航。」 他解釋說,隨著此類一站式超級平臺的誕生,人們可以輕鬆的參與多種活動,購物、發簡訊、轉賬和預訂航班,而無需切換應用程序。此類平臺有微信、有微博、有豆瓣。更不用說,還有中國大陸火爆的直播行業,讓數以億計的人通過尋找親密關係和商品。

繁榮的社交平臺遭遇中共侵入性監管

然而,隨著中共政府不斷推動的行為規範和社會規範塑造,這些一站式平臺已經成為越來越嚴厲的限制目標,監管達到了侵入性的程度。

《外交政策》網站介紹說,過去的中國社交媒體,其審查是緩慢而笨拙的。在2000年代末,微博比今天開放的多,腐敗或濫用職權的官員經常在微博上發布的視頻中被曝光,有時還會因為被曝光受到懲罰。但是後來,隨著中共加強調意識形態鬥爭和封鎖西方思想,社交媒體的開放程度急劇縮減。2013年對「大V」(相當於Twitter上的藍標賬戶)的鎮壓,有效地扼殺了微博辯論。當一些政治討論轉移到微信上的私人群組時,中共政府在2017年進行了整治,要求組織者對群組中任何政治偏差的言論負責。現在,在社交媒體上嘲笑共產黨的戰爭英雄,可能會讓發帖人被投入監獄。

此外被中共控制的不僅僅是政治內容,在過去的幾年裡,法規已經穩步地侵入到個人領域,看似無害的話題也被審查。比如說mukbang(一種在韓國流行的食物大餐視頻)視頻,被視為不適當的、低俗的戀物癖主題,已經被禁止了。自2014年開始流行以來,直播也一直是政府打擊的對象,最近的限制甚至規定了影響者的穿著和說話方式。

隨著中國政府繼續收緊其控制,這些規則也在不斷變化,嚴酷的自我審查環境已經形成。被授予仲裁者權力的社交媒體平臺,正在塑造人們駕馭公共對話的方式。在監管內容方面,應用程序往往必須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來監測用戶的行為。2020年字節跳動僱用了約2萬名管理員來審查帖子。林德納表示,「你永遠不能完全確定確切的規則。它們會改變,會轉變。今天可以的,明天就不可以了。通過持續的推動和拉動,中共正在測試監管能走多遠。」

《個人信息保護法》顛覆了隱私

談到中國新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外交政策》的文章指出,理論上這部新法為企業處理個人信息劃定了紅線,被外媒稱為最嚴格的數據隱私保護法,可以保護社交平臺的用戶;但問題是,這些法律在實踐中是否會嚴格執行,而且預計中共政府將保留自身對數據的訪問許可權。

中國資深法學專家、原公安大學法律系講師趙遠明分析說,中共頒布了很多法律是說的冠冕堂皇,執行起來面目全非。中共憲法寫得很明確,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宗教自由等等,但實際情況是中共並沒有遵守。鑒於中共政府主動窺探個人私隱、個人信息,掌握你的思想動態、個人社會網路、社會信息、交友網路的黑歷史,《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關鍵要看具體的執行情況。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碩士賴建平分析指出,《個人信息保護法》表面上是限制/禁止企業收集、濫用公民的個人信息,規定的是空前的嚴格,甚至比歐盟的個人信息保護機制還建全,實際上則不然。西方國家的政府是中立機構,目的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和個人權利。但中共的極權政府,是為了維護一黨專政。即使法律條文裡面沒有明確規定,中共可以用國家安全的名義,使用公檢法司去各公司和機構調取公民的個人信息,但是國家機關在實際工作中就是這樣做的。

耶魯大學法學院蔡元培中國中心的高級研究學者道姆(Jeremy Daum)總結說,「隱私在中國幾乎完全被顛覆。美國幾乎所有的法律,包括憲法,都是在限制政府的權力,而在中國,完全就是反過來了。」

本文留言

作者戈御詩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