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促放寬疫情限制 香港「清零」兩頭不到岸(圖)
圖為港府為「清零」大搞封區,並強制市民做檢測。(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新聞處)
【看中國2022年3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自從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後,民生和經濟也隨著鐵腕清零步入蕭條。17日,三位醫學專家聯名在報章發表文章,建議政府推出措施以便市民恢復日常生活。有政界人士分析香港根本沒有客觀條件去執行大陸的「清零」政治,指香港既享受不到「清零」的安全,又要「硬食」背後的沉重社會及經濟代價,是兩頭不到岸。
三位醫學專家分別是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龍振邦,及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薛達。三人在文章中直言,疫情終有回落之日,港府亦須盡快向市民公布本港「復常」計劃和路線圖,讓公眾重拾對香港的信心和希望。文章預計,雖然疫症走勢向下,第五波尾聲仍然每日能增逾數千宗確診,預計此階段可以延續數月,故有必要實行一些緩解措施。
文章提出四點建議:一、建議市民繼續緊守防疫措施,直至每個符合條件的市民都接種了兩劑復必泰或三劑科興;政府應組織大量醫療隊上門為長者接種,並邀請醫護深入社區,為老弱解答釋疑。文章指,如果香港能全速建立「抗疫韌性」,為應付「後疫苗浪」打好基礎,香港有機會在7月前後復常,逐步解除防疫措施。
二、建議政府允許輕症者留家隔離(除非家居條件不適合隔離),並提供物資包及醫療諮詢服務,讓患者安心休養。如此一來可以消除對患者造成的不便,政府也可集中資源協助其他更有需要的市民。
三、建議政府應放寬限制,容許每日早上抗原檢測呈陰性的密切接觸者復工,條件為出門時佩戴雙重口罩或N95口罩,並每天進行抗原檢測。文章指,該政策對於醫護人員、保健員、救護員及從事運輸等基本或緊急服務之工作人員尤其重要。
四、建議當局盡早恢復國際航班,使完成接種的商務旅客和海外港人及早回港。文章指香港社區的感染人群可能高達幾百萬,即使再有輸入個案,亦只是滄海一粟,對整體疫情之影響微不足道。文章還指夏季氣溫上升,病毒環境存活率低,肺炎亦較輕。如本港市民疫苗接種率能超過95%,建立足夠抗疫韌性,政府可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清零」或「與病毒共存」一直是香港社會備受爭議的話題,因為「清零」是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抗疫方針,因此「與病毒共存」則成為政治不正確的做法。不過香港情況與大陸不同,有評論分析林鄭無法效仿習近平在香港動用舉國體制來實施「清零」。香港是在經濟層面仍然是資本主義社會,林鄭還沒有能力號令全港商界人士在犧牲經濟和利益的情況下配合政府抗疫。
近期多名建制派人物發聲批評港府抗疫政策,包括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大律師清洪和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等。17日,林鄭亦首次承認,感覺到市民容忍力已下降,金融機構對香港隔離政策失去耐性,因此政府會就一系列防疫政策做中期評估。
《香港01》引述政界人士分析大陸「清零」政策的背後邏輯,即當有本土病例出現,大陸當局會快速採取嚴厲行政手段撲滅疫情,一有確診個案就要嚴格追蹤並隔離,不論輕症或重症醫療系統都要接收。但香港和大陸的客觀條件有明顯分別,在香港,「無差別收症隔離」的代價是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用在個案追蹤上,同時也會導致醫療系統癱瘓,真正需要照料的病人得不到診治。
該人士還指,事實擺在眼前:香港既享受不到「清零」的安全,又要「硬食」背後的沉重社會及經濟代價,實屬「兩頭不到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