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人選或反映中共未來政治走向(圖)


習近平認為香港未來的發展大計只是融入大灣區,充當深圳的配角。(圖片來源:RFA)

【看中國2022年3月29日訊】香港特首提名期將於4月3日,即本週日展開。截至3月28日,還未有任何重量級人物宣布參選。眾所周知,特首選舉一直是由北京在背後操控,各路人馬即使有意入場競逐特首寶座,也須北京點頭。時至今日,特首爭奪戰仍一片死寂,可見北京方面並未有心儀人選。

香港是外資進入大陸的樞紐

香港經歷反送中和國安法,未來5年誰來掌舵備受注目。從中共角度來看,香港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這個被大英帝國統治逾150年的殖民地,不是一個普通城市,而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和航運中心,更是為中國吸納外資不可或缺的窗口。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1至4月中國吸收外資總額為428.3億美元,其中310.6億美元來自香港,佔72.5%。

香港之所以有「吸金」能力,不外乎幾點:一、香港是自由貿易港,零關稅。二、香港過去一直奉行「小政府、大市場」的原則,一切由市場主導,政府甚少干預。三、香港實行歐美的普通法體系,這亦是外商所熟悉的法律。香港的「法治」保障了外資權益,讓他們有信心來港投資。

香港金融發展局最近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七成的國際金融機構均認為,香港是他們進入大陸的主要樞紐。除了上述優勢,香港還有完善的金融監管制度,基礎設施及配套等。此外,香港的稅制亦相對簡單。凡此種種令香港的地位遠超越所有大陸城市。

香港民主、自由威脅中共統治

吸納外資對於中共來說固然是好事,但事有利弊。香港作為一個自由的經濟體必然也有言論自由、集會自由等諸多自由,這些對於極權的中共來說皆為「大忌」。過去25年,香港人為了捍衛民主、自由和人權,曾舉行過無數大大小小的集會和遊行。從2003年的50萬人遊行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到2012年的反國民教育,到2014年的雨傘運動,再到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

最終習近平以「快刀斬亂麻」方式強行將「港版國安法」在港實施,以「國家安全」名義將民主派斬草除根,並肅殺社會一切反對聲音。從習近平及其他中央領導人的發言中不難發現,北京欲以深圳等城市取代香港。

2020年10月,習近平在深圳特區40週年慶祝大會上幾乎沒有提及香港,反而強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才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不難看出,習近平對香港並無好感,甚至認為香港未來的發展大計只是融入大灣區,充當深圳的配角。

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一旦失去香港,中共也將面臨財困。尤其在疫情的2年後,全世界都在解封,逐步恢復社會經濟秩序。如果中共還手持「清零」大棒繼續毒打經濟,那麼習近平「新發展格局」則無法再上演下去。若經濟一敗塗地,勢必影響連任。

中共重啟香港經濟地位?

早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亦效仿習近平在港實施「清零」,導致香港百業凋零,民生經濟一敗塗地,大量外資撤離。各方壓力下,本月21日林鄭不得不宣布為防疫政策鬆綁,包括恢復英美加澳等9國的航班,逐步開放早前關閉的「表列場所」等。

當然以林鄭事事請示中央的做法,今次放寬防疫政策,固然得到北京的認可。近日亦有港府官員公開表示,香港是聯繫大陸和世界的橋樑,應繼續發揮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換言之,香港應繼續為大陸吸納外資。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中表示對香港經濟前景有信心,並稱「即既要遏止疫情也要穩住經濟;既要穩住內部狀況也要兼顧外部情勢」;「動態清零」的同時也要穩住經濟;要有底線思維,最終戰勝疫情,推動經濟全面復甦。

目前全世界都選擇與病毒共存,經濟也在恢復之中,中國能否跟上這一波世界經濟復甦大潮還是未知之數。如果習近平欲保中國經濟,必然要重啟香港的經濟地位,同時放棄在港實施「清零」等一系列嚇走外資的高壓政策。新一任特首固然不能是靠鐵腕鎮壓而上位的李家超、鄧炳強之流。何況此二人已經被美國制裁,更無法外訪促進香港與世界的經貿交流。

因此下屆特首人選,就成為中共未來政治走向及治港態度的真實反映。

本文留言

作者李子壬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