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對修煉人展現了什麼態度?(組圖)


明代丁雲鵬應真雲彙之局部圖。羅漢示意圖。

中國歷代帝王,大多推崇神佛或推崇道教,排斥佛教的、滅佛的只有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與後周世宗)四個皇帝。也因此,歷史上留下了很多帝王與修煉人的故事。在此為諸君列舉知名幾例。

一、

關於黃帝,歷史上有許多關於他求道的傳說。傳說廣成子是一位神仙,住在在河南臨汝西南崆峒山的一個石洞裡。黃帝聽說後曾專程去拜訪他,向他請教修煉道術的要訣。誰知,廣成子並不因為黃帝地位崇高,反倒對他直言道:「你所治理的天下,候鳥不到遷徙的季節就飛走,草木還沒黃就凋落了,我和你這樣的人有什麼可談的呢?」

黃帝回去之後,三個月不理朝政,什麼事都不幹,然後又去見廣成子,很恭敬的跪著走到廣成子面前,再三叩拜求教修身的方法。廣成子這次告訴了黃帝修煉之法。黃帝得法悟道後,治理國事的同時還煉丹求鼎、靜心修煉。相傳公元前2598年,黃帝在橋山山下白日飛升。


漢文帝劉恆。(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二、

漢朝的第五位皇帝漢文帝劉恆,幼時就研讀《道德經》,領略道家思想的精髓,並走上了清淨無為的道路。劉恆當上皇帝後,依舊喜歡讀《道德經》,並命令王侯大臣們都要誦讀。不過,其中有些地方很深奧,漢文帝和大臣們都不太理解。

據《太平廣記》記載,漢文帝親自向後來成仙的河上公去求教《道德經》的問題。當時文帝說:「《詩經》上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老子也說過:『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君王也是『四大』之一。你雖然懂得道學,但你也是我的臣民嘛,為什麼不能尊重我,卻這麼高傲呢?」河上公就拍著手坐著慢慢騰空而起,離地有好幾丈高,低頭看著仰視他的漢文帝說:「我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中間又不牽累人世的事,怎麼能算你的臣民呢?」

文帝大驚,才明白觸犯了神人,馬上下了車向河上公跪拜謝罪,並請求河上公給予指點教化。河上公就把《道德經章句》二卷授給漢文帝,並告訴他要好好研讀。隨後,河上公就不見了。在河上公的幫助下,漢文帝更好的理解了《道德經》,並運用道家思想治理國家,具體就體現在他的仁慈、節儉等方面。

三、

東漢第二個皇帝明帝好佛,當他夢見「身高丈六,項佩日輪,光芒四射,金色燦爛,飛行於殿」,其名曰「佛」後,便在公元68年派人出使天竺(今印度)拜求佛經、佛法。

四年後,使者從天竺帶回了佛經,還迎回了兩位天竺僧人。明帝一見,更覺得神奇,因為跟自己夢中所見很相像,所以十分重視,禮敬有加,還特意在洛陽為他們建立了白馬寺,讓他們譯經傳法。


明代丁雲鵬應真雲彙之局部圖。

四、

南北朝梁武帝曾派遣幾個使者,至西域訪求佛法。此後,他在讀過佛經後,皈依佛門。後來,他建佛塔,造佛寺,塑像裝金,還度了很多人出家為僧。甚至他自己還披上袈裟,手持金缽,上座講《放光般若經》。

五、

後趙明帝石勒,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後趙的開國君主,在其治理下,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盛的國家。而石勒能有此功績,與來自西域的高僧佛圖澄不無關係。

《高僧傳》中記載,佛圖澄是西晉、後趙時的僧人,少年時即出家修佛,可以背誦經文百萬言。他還善誦神咒、能驅使鬼物。據說,當佛圖澄將麻油加上胭脂,並塗在手掌上後,千里之外的事情都可以在掌中顯現,猶如是面對面看到的景象一樣。

晉懷帝永嘉四年,為了弘揚佛法,佛圖澄前往洛陽,想在剛地建立寺廟。他以佛法教化石勒,使石勒停止了殺戮,開始以德治國。石勒非常尊敬佛圖澄,每遇到事必定詢問他,並稱之為「大和上」。

六、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自小就有佛緣,他不止一次對別人講過,自己前世是出家人,小時候到現在都喜歡聽聞鐘聲。當上皇帝后,他除了廢除北周皇帝定下的毀佛法令外,還大力宣揚佛法,廣建寺廟,成為中國帝王中又一位佛門皇帝。

由於楊堅的大力提倡,不僅民間信佛者日眾,連朝中的諸多大臣也多信奉神佛。隋朝簡直成了地上佛國。

隋文帝後來也受了戒,每日堅持誦經,還被稱作「大行菩薩國王」,他的皇后獨孤氏受戒之後,也被稱為妙善菩薩。滿朝文武大臣全都有自己的佛號。皇宮日日霧煙繚繞,設壇講經,佛樂高鳴永夜不絕,簡直跟寺廟沒什麼分別。帝王后妃出巡期間,常跟從僧尼,隨時可開道場講經拜佛。

隋朝期間,共修建寺塔五千餘所,塑造佛像數萬座,重修無計;出家僧尼達五十餘萬。隋代的莫高窟也蔚然一新。隋代重修和開建的洞窟多達九十四個,幾乎是莫高窟開鑿二百多年來總數的一倍。

七、

唐代皇帝大多推崇道家,求道訪道者非常多,像唐太宗李世民的身邊就有王遠知、薛頤、李淳風、袁天罡等知名道人輔佐,太宗對他們尊敬有加。

在登基之前,李世民曾與房玄齡穿著平民服裝去拜訪王遠知。以前從未謀面的王遠知在迎接他們時說:「此中有聖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大吃一驚,這位高人果然名不虛傳,於是以實相告。王遠知遂告訴他將來會做「太平天子」。

太宗即位後,繼續推行崇道政策,對王遠知器重非常,想委以重任,只是在王遠知力辭之下而作罷。李世民曾公開頒布了一道詔書,盡顯對這位世外高人懷念之情。詔書中說:「朕昔在藩朝,早獲問道,眷言風範,無忘寤寐。」

八、

二十多歲登上皇位的唐高宗李治,自小便受菩薩戒,並與其父親唐太宗一樣推動佛教事業,禮敬玄奘法師等有道高僧,並經過辯論後決定,出家人不用頂禮國君。

九、

僧人萬回歷經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時期,多有神跡顯現,受到唐朝上下的尊崇。唐高宗末年,還是皇后的武則天經常下詔讓萬回進入宮中,以宮人身份供事。中宗還曾親自詔見他。

十、


唐肅宗李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唐肅宗李亨在登基初,即請一百多位出家人,在行宮朝夕誦經,祈禱國泰民安。中唐時的唐宣宗,在登位前,也曾出家多年。

十一、

明朝的崇道之風從明成祖朱棣開始,到嘉靖、萬曆皇帝時達到頂峰。明成祖朱棣不僅多次派人尋訪大道張三豐,而且還曾寫信表達自己的心願:「久仰真仙,渴思親承儀範」,雖「才質疏庸,然而至誠願見之心夙夜不忘」。後來,張三豐給朱棣寫了一封簡訊並賦詩一首,為其開的妙方是「屏欲崇德」和「澄心寡慾」(心要乾淨,慾望要少),這樣老百姓富裕了,身為人主也就有德行了;老百姓長壽,身為人主也就長壽了,內中暗含修道之意。

此外,明成祖為了感謝在靖難之役中護佑自己的真武大帝,除了在北京修建宮觀,在紫禁城內建有玉皇殿,供自己和內宮中人奉祀外,還在真武大帝修道升天之地武當山大修宮觀以「報答神惠」,表達自己向道的誠意,並「為天下生靈祈福」。《太和山志》記載,「武當」的含義源於「非真武不足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真武帝)」的發跡聖地。


明代丁雲鵬應真雲彙之局部圖。(以上圖片來源皆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唐太宗曾感嘆道:「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帝王將相所易為。」意思是出家修行是男子漢大丈夫的高潔行為,既使是帝王將相想做,也不是容易做得到的。

無疑,上行下效,身為一國之君的帝王對信仰的推崇,對修煉人的尊敬,自然影響了臣子和百姓,所以中國古代社會形成了敬天重佛重道,對修煉人尊敬的氛圍。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