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創最早枯水紀錄 2006川渝大旱恐重演(圖)
中國持續高溫,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打破70年枯水期紀錄。專家指2006川渝大旱恐重演。(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8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姿綜合報導)中國今年遭受60年來最強的熱浪襲擊,在持續高溫和缺雨影響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打破70年枯水期紀錄,水體面積只剩803平方公里,比豐水期大減3000平方公里,創1951年有記錄以來最早進入枯水期的紀錄。大陸媒體形容鄱陽湖已瘦成河。
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微信公眾號通報,從今年6月13日迄昨的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高溫已持續66天,近4成氣象站測得高溫在40度以上。
鄱陽湖「縮水」3千平方公里 創最早枯水紀錄 洞庭湖水位創最低
中國中央氣象台8月18日連續第8天發佈最高級別的高溫紅色預警,預計未來10天,四川盆地、江漢、江淮、江南等地有持續性高溫天氣,累計高溫日數可達7到10天。
綜合央視財經、《現代快報》等中國媒體報導,7月以來長江流域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4成,流域大部分高溫日超過15天。其中,江西鄱陽湖的水位持續下降,截至8月17日早上8時,長江湖口站水位和鄱陽湖星子站水位均比往年偏低6公尺多,創同期歷史最低。
長江流域7月份以來的降雨量較同期少45%,洞庭湖和鄱陽湖水位創有紀錄以來最低,並已進入枯水期,較以往一般12月進入枯水期大幅提前。
全國最大淡水湖江西鄱陽湖,是1951年有紀錄以來最早進入枯水期,星子站水位今早降至只有10.14米,鄱陽湖區通江水域面積745平方公里,較去年同期減少2195平方公里,較豐水期更減少近3000平方公里。
目前,鄱陽湖水位仍在持續下降,在鄱陽湖入長江口,往日寬闊的湖面上出現大片黃色泥灘,航道變得狹窄難行。
根據資料顯示,長江湖口站水位為10.18米,較多年同期偏低6.42米,而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為10.29米,較多年同期偏低6.37米。
中國中央氣象局8月18日預估,陝西南部、四川東部、重慶、湖北西部和東南部、湖南中北部、江西中部、浙江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度以上。從中期預報看,未來一週,長江流域尤其是川蜀地區,依然將維持40度左右的高溫天氣。
江西省氣象部門預測8月份江西全省平均降水量只有120至140毫米,較以往同期少,部分地區乾旱情況恐進一步加劇,對湖區航運、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響。應急管理部指長江流域6個省市,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及安徽,有逾1760萬畝農作物受災。
專家:2006川渝大旱恐重演
長江流域旱情嚴峻,長江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均為有實測紀錄以來同期最低,中國國家氣候中心預測,長江流域秋季降水持續偏少的可能性大,中下游地區恐出現夏秋連旱。
大陸《澎湃新聞》8月17日引述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中心主任呂娟的報導稱,長江流域旱情整體上呈現頻發、重發態勢,中下游大旱與2006年川渝大旱原因類似,都是大氣環流異常導致長江流域在主汛期出現枯水現象。
呂娟指出,今年大旱有發生時間早、持續時間長、受旱空間範圍大、影響範圍廣等特點,判斷旱情將持續和加劇。她說,自6月上旬起,長江流域降水開始偏少,尤其是長江下游幹流及鄱陽湖水系偏少5至7成,為近10年同期最少;降水嚴重偏少的同時,長江流域氣溫嚴重偏高,流域大部分地區高溫日超過15天,中下游部分地區超過25天。
她說,受降水偏少及高溫影響,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6省(直轄市)自7月起發生旱情,旱情覆蓋長江幹流上中下游,與2006年受旱區主要為長江上游的重慶、四川相比,較為少見。目前旱情持續約40天左右,未來一周可能持續發展。
呂娟表示,由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旱情持續,洞庭湖、鄱陽湖等水位持續下降,草洲和淺灘面積擴大,大片灘塗裸露,湖床成草原景象,衝擊湖區的水產養殖、農業生產,也使生態系統受到破壞。
呂娟坦言,此次大範圍乾旱主要受制於主要氣候系統大氣環流狀況,何時恢復正常狀態還難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