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用俄烏戰爭警告中共不要入侵臺灣(圖)
圖為2022年7月28日,在臺灣屏東舉行的模擬中共軍隊入侵臺灣島的漢光軍事演習期間,士兵們在操控AAV7兩棲突擊車。臺軍進行為期五天的全軍實彈演習,以擊退模擬的中共武力入侵。(圖片來源:Annabelle Chih/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9月27日】(特約記者程雯綜合報導)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的官員們正在利用俄烏戰爭中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成功來警告中共不要入侵臺灣,否則這種侵略戰爭的代價會非常嚴重。
《國會山》9月26日報導說,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Frank Kendall)上週在記者會上說,中國領導人「會犯下入侵臺灣的巨大錯誤」。他指出,俄羅斯已經招致嚴重的經濟後果,並警告中共政府這種侵略戰爭的代價「可能非常嚴重」。
肯德爾部長提到莫斯科對戰爭持續時間的錯誤估計、烏克蘭人戰鬥的堅定決心以及西方世界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武器援助和軍事專業知識的意願。他說:「你想像的短暫戰爭可能不是你要的戰爭。我相信臺灣人民會戰鬥,我相信我們會以某種形式幫助他們。」
在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8月初率領國會代表團訪問臺灣之後,北京與華盛頓的緊張局勢嚴重加劇,美國官員已發出各種公開警告以阻止中國(中共)可能對臺灣的武力侵略,並承諾武裝臺灣,甚至派兵保衛臺灣免受入侵。
拜登總統9月18日接受美國CBS電視臺的《60分鐘》採訪時表示,如果中國(中共)入侵,美國軍隊將幫助保衛臺灣,這是拜登就任總統以來第四次發表類似聲明。
在俄烏戰場上,烏克蘭本月的反攻取得了驚人的戰果,迫使俄羅斯軍隊從東北部佔領區撤退到邊境地帶,這也讓拜登政府向中共展示了美國支持的軍隊有對抗侵略者軍隊的力量。
五角大樓政策副部長科林.卡爾(Colin Kahl)9月7日說:「我認為中國(中共)不想讓自己處於俄羅斯今天所處的位置,俄羅斯正在入侵一個民主的鄰國——我認為這會引起全球(對烏克蘭或臺灣)的巨大同情。我希望他們(中共)能從俄羅斯的經驗中吸取教訓,『嘿,也許……我們不應該那樣做。』」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在抵制中國(中共)在印太地區的恐嚇戰術,特別是通過演習和派遣海軍軍艦穿越被中共聲稱擁有主權的國際水域。最近的一次這樣的行動就發生在上週,當時五角大樓派出一艘軍艦通過了臺灣海峽。
但是北京對距離中國大陸的海岸不到110英里(180公里)的臺灣島一直在加強軍事恐嚇,這引發了人們對北京發起的軍事衝突是否會加快時間線以達到武力控制臺灣的疑問。
中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此前曾表示,他的軍隊有能力在五年後的2027年之前佔領臺灣。然而,最近臺灣海峽發生的事件,尤其是中國(中共)8月在臺灣附近海域舉行的大規模實彈軍事演習,讓一些人擔心中共入侵臺灣的行動可能會更早發生。
中國(中共)外交部長王毅9月24日(週六)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了不祥的信息,他的講話一再強調中共對臺灣的主張,這再次加強了人們的那些擔憂。
王毅說:「任何干涉中國內政的圖謀,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的強烈反對,任何阻撓中國統一的舉動,必將被歷史的車輪碾碎。」
儘管拜登承諾保衛臺灣,但拜登政府官員堅稱美國對臺政策沒有改變。美國自1979年以來一直維持「一個中國」政策,在承認北京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的同時,與臺灣保持非官方關係。
美國政府今年2月向臺灣派遣了一批前美國國防和國家安全官員,美國和平研究所的專家安德魯.斯科貝爾(Andrew Scobell)和露西.史蒂文森-楊(Lucy Stevenson-Yang)在3月分析說,此舉意味著向中共發出一個信號,即「與臺灣的戰爭也意味著與美國的戰爭」。
迫在眉睫的美國軍事存在可能會暫時阻止中共對臺灣的行動,五角大樓上週透露,美國空軍的新型B-21 Raider戰略轟炸機將於12月初推出時,似乎押注了這種策略。
五角大樓新聞秘書帕特.萊德准將(Brig.Gen.Pat Ryder)上週四(9月22日)在記者會上被問及該聲明是否是對中國(中共)發出的信息,他回答說:「憑藉B-21,以及它將向美國軍方以及我們在世界各地的盟友和合作夥伴提供的軍事能力,它確實發出了一個信息,即我們隨時隨地提供全球打擊的能力。」
自從拜登總統在《60分鐘》節目裡發表了會派兵保護臺灣的評論以來,五角大樓表示還沒有看到中國(中共)在臺灣海峽發生任何軍事變化。
本月早些時候,中央情報局(CIA)副局長大衛.科恩(David Cohen)表示,美國情報界並不認為習近平已經下定決心要還是不要攻打臺灣。他相信中國(中共)領導人寧願使用「非軍事手段」控制臺灣島。
與此同時,CIA和其它機構正在密切關注中國(中共)可以從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戰爭中吸取哪些教訓,美國官員們認為,這影響了中國(中共)何時以及如何攻擊臺灣。
科恩說:「我們正在非常仔細地觀察中國人如何理解烏克蘭的局勢——俄羅斯人的表現如何,烏克蘭人的表現如何,以及這對他們(中共)自己對臺灣的計畫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