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預兆 10萬人艦隊遭千人殲滅(圖)
氣勢磅礡的艦隊卻迎來付之一炬的結局。(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戰爭的勝負並非純看軍力的差距,過去有支乘載10萬大軍的巨大艦隊,聲勢浩大地向東出征,最後卻在一夕之間遭到僅數千人的敵軍殲滅,後人發現艦隊領袖的名字與旗艦名稱早已預言了戰爭的結果。
荊南節度使 成汭
唐朝時期,軍人家庭出身的成汭曾是會酒醉殺人的無賴,也曾出家成為僧人,後來他以蔡州節度使秦宗權麾下一名郭姓將領養子郭禹的身份生活。他在往後的時間裡身份多變,曾經作為強盜橫行,又搖身一變成為荊南節度使陳儒的牙將,甚至曾招募眾多無業遊民,將他們訓練成3千名精兵。郭禹於文德元年時陸續獲得戰功,唐昭宗聽聞後就將其任命為荊南留後,後來提拔成為節度使,他也在日後恢復本姓,改名為成汭。
10萬人巨大艦隊 遭火攻殲滅
據記載,天祐中年時期,淮南節度使楊行密與武昌節度使杜洪的戰爭一觸即發,杜洪向梁王朱全忠求救,對方則轉而要求成汭與另外兩名節度使共同出兵征討,成汭一方面是顧忌強大的朱全忠,一方面則是想要取得江淮之地,於是起了親自參戰的念頭,並異想天開地決定打造一艘巨大無比的戰船,投入大筆的財力斥資打造,耗時3年造出規模有如府第官署的巨大戰艦,並將其稱為「和州載」。這艘船艦內部有數層大小不一的船艙結構,裡面設置各種組織與官員,能夠如同官署衙門般運作,當時和州載是如此形容:「船高與山齊,船大截斷海。」能夠在字裡行間看出此船的規模是多麼巨大。除了和州載號戰艦外,還有由其他大大小小超過200艘以上艦船組成的艦隊,號稱上面動員的軍力達10萬之多,此等程度的動員不僅是為了救出困守於鄂州的杜洪,同時也是為了讓成汭能夠在此戰役中取得淮南的土地。
然而,戰爭並不是純粹的軍力展示秀,勝敗是由諸多因素所產生的結果。當時掌書記李珽出言相勸,每艘船艦1千人,需要的稻米隨之倍增,相比之下,敵軍迅速敏捷,同時又有武陵、長沙等仇敵環伺,不能如此衝動。他們只須派出將領駐守巴陵,不用一個多月,淮南軍隊糧食耗盡就會退敗,鄂州危機就能隨之解除。不過成汭依然堅守己見,毅然決然地率軍出征,聲勢浩大的艦隊朝鄂州進發。
李珽的擔憂果然成真,成汭的艦隊還沒抵達鄂州,長沙的馬殷就派出將領率領萬人水軍與武陵的雷彥威派出3千多名水軍聯合襲擊江陵,隨後在江陵地區肆意掠奪,人財盡失,這個消息傳到成汭軍隊的耳中,頓時重擊士氣,使得整支軍隊喪失鬥志,僅剩成汭著眼於如何奪取淮南地區,好以盡可能地挽回損失。後來楊行密麾下的名將李神福在偵察敵情中一眼看出成汭艦隊的弱點,能夠以速戰速決的方式快速擊破。
數天後,數千名精兵在洞庭湖的君山迎戰成汭的艦隊,他們順著風勢發動火攻,瞬間把成汭的戰艦群燒得潰不成軍,最後無路可退的成汭跳湖自殺,勝利擴張土地的大夢被應聲擊碎。
名字中的預兆
後人回顧這起事件時,發現成汭的名字與艦隊旗艦的名字「和州載」中早已有所預示戰爭的結果,成汭名字裡的「汭」能分為水與內,預言他最終將在水中身亡,而整個州的人民都被洗劫一空,讓來犯的敵軍滿載而歸,正是和州載隱含的預兆。相傳成汭在決定出征前,曾在廟中祈禱,使用杯珓占卜未來戰爭的結局,沒想到連續30次全都是「不吉」,但他最後仍聽信於親信的勸說而選擇出征,迎向最終敗亡的結局。
(事據《北夢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