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日記》揭飛離中國最後一天心境轉折(圖)
圖為台北陽明山公園中的蔣中正總統雕像。(圖片來源:李子霽/看中國)
【看中國2023年10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歷經10年纏訟,「兩蔣日記」等文物原件重返台灣,國史館31日將舉行「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會。新書提到,前總統蔣中正當年在中國最後一天,從成都飛抵台灣的心境轉折。
據中央社報導,蔣中正1949年12月10日從四川成都飛抵台灣後,自此再未離開台灣,但他的日記卻在美國歷經10年跨海爭訟。國史館表示,兩位蔣總統的日記重新回到台灣,這是台灣歷史上值得記錄的一件大事。鑒於各界對開放兩蔣日記的期盼,先授權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蔣中正就任第一任總統任期(1948-1954)的日記,明(2024)年起再根據任期及年度依序出版。
關於蔣中正當年決定轉至台灣的始末,根據《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記載,蔣中正在1949年12月9日下午,得知西南軍政長官公署軍政長官張羣等人的飛機在昆明被扣,確定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已經叛變;隔日,蔣中正又收閱盧漢致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電報,「請其四川各將領活捉蔣匪」。
蔣中正當下命令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參謀長胡宗南部隊「從速解決劉(文輝)部」,此時文武人員皆要求蔣中正趕快「離蓉(成都)回台」;但因胡宗南部隊尚未如期集中,蔣中正希望「多留成都1日,即於胡部之掩護多得1日之效益」。
新書記載,蔣中正因盧漢叛變,劉文輝、前四川省政府主席鄧錫侯避不見面,且西昌兵力單薄、不如劉文輝留在西昌的,所以決定回台「處理政府遷移重要業務」。
新書中提到,蔣中正在1949年12月10日記述,與胡宗南單獨面商3次,午餐後起行到鳳凰山上機,下午2時起飛,途中假眠3小時未能成寐,晚間8時30分飛抵台北,與台灣省政府主席陳誠同車入草廬(陽明山行館)回寓,空氣清淡、環境清靜,與成都晦塞陰沉相較,則判若天淵矣。
國史館長陳儀深說,蔣中正抵台後,再也沒有出國或離開台灣,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從成都到草廬,從晦塞陰沉到空氣清淡、環境清靜,也反映出蔣介石的心境轉折。
國史館指出,蔣中正從1926年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起,就開啟他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的篇章,1948年就任行憲後第一任總統,1949年中央政府遷台後,於1950年3月宣布復職,至1975年過世為止,是統治台灣時間最久的一位領導人,不僅對台灣,也對近代東亞歷史的走向影響深遠。
Newtalk新聞報導稱,有關蔣中正的功過與得失,台灣不同群體甚至來自海峽對岸,都存在著對立與矛盾的詮釋,其中不免「一個日記、各自解讀」。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認為,蔣中正是一個有功有過的政治人物,如果大家願意面對他是一個統治台灣25年的前總統,功過可以三七開、五五開或八二開等等,那台灣社會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有和解餘地繼續往前走,否則一直維持在100分與0分的差距,那就是繼續分裂下去。
據了解,為避免涉入歷史解讀等正反觀點爭議,新書將僅有3篇序言,而無導論。
中研院院士張玉法在序言說,蔣中正日記初由自己保管,1975年蔣中正死後由其子蔣經國保管,1988年蔣經國死後由其子蔣孝勇保管,蔣孝勇死後由其妻蔣方智怡保管。蔣中正原望其日記存於台灣,於其逝世51年後(2026年)開放,後因蔣孝勇夫婦移居加拿大,日記被帶到該處。2005年蔣方智怡將日記移存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