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海外子公司加快在港註冊「非香港公司」(圖)


《明報》報導指,長江和記(長和)近年正陸續將旗下海外註冊的公司在港登記成為「非香港公司」,數目高達80間。圖為長江實業集團的旗幟。(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4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被指洞識政商界先機的李嘉誠,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8日,《明報》報導指,長江和記(長和)近年正陸續將旗下海外註冊的公司在港登記成為「非香港公司」,數目高達80間,當中逾半數集中於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期間註冊。至於動機,一種分析指或涉及政治因素,如美國正在多方面對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公司進行制裁,若轉用「非香港公司」運作,則會方便很多。

《明報》翻查公司註冊處紀錄,發現長和自2022年尾起,陸續將旗下或相關的海外註冊公司拿到香港登記成為「非香港公司」,截至今年2月8日,涉及公司數目多達80間。當中尤以去年12月及今年1月登記為「非香港公司」的數目佔最多,分別達到29間及17間。

報導指,相關「非香港公司」經營行業廣泛,不過大多數側重於零售及港口相關領域,前者涉及29間,後者則涉及27間。

據介紹,若想在香港成立一家全新的實體公司,如果該公司總部設於外國,比如英屬維京群島(BVI),則可在香港註冊一家「非香港公司」,即分公司。該公司有別於本地公司,可以在印花稅、管理、會計要求、企業流動性和稅務方面享有優惠。

立信德豪(BDO)審計部董事總經理陳錦榮對《明報》表示,「過往見到較多公司在上市前,在未到最後階段時,都未能確定那些附屬公司會用作安排上市時,考慮到為了利便日後轉手,會選用註冊為離岸公司,藉此取得彈性,方便重組架構。」至於將來是否再將離岸公司登記成為非香港公司則屬後話。

陳錦榮亦不排除長和將離岸公司登記成為「非香港公司」,當中涉及政治因素。他表示,「例如到美國投資,或營運供應鏈時,在香港視為中國的一部分時,顧及到將來營運涉及的出入口關稅問題時,企業家會轉用非香港公司運作。」至於有哪些行業需要登記較多「非香港公司」幫助營運,他認為難下定論,最終取決於有關企業的全球策略部署、稅務安排、併購、中長期發展及政治考慮而定。

有分析認為,難以斷定長和成立「非香港公司」的目的,可能與政治有關,畢竟長和是國際企業,在全球投資,部分業務就要避免和中國香港有瓜葛。不過,也有可能是成立「非香港公司」方便國企日後收購或買賣。

據Easy Marketing網站介紹,在港註冊「非香港公司」(分公司)有幾大好處:首先,「非香港公司」在港不具備獨立的法人資質,其財務和責任由母公司籌劃、承擔,對財稅籌劃的要求比較低。

其次,「非香港公司」在香港之審計取決於母公司所在地之法令稅制,一些總公司(如BVI)毋須審計,故其運營成本得以相應降低。

第三,「非香港公司」若轉股、減少資本、回購股份、終⽌業務等取決於總公司所在地的法令稅制, 一些分公司(如BVI)毋須繳付印花稅,也不用透過繁復的程序去減少其資本、回購股份或終⽌業務等。

第四,「非香港公司」經營初期如果出現虧損,通過合併財務,可以抵沖母公司之利潤,減輕總公司之稅收負擔。假設企業在香港只有短期的、臨時的商業專案,較之設立本港子公司,「非香港公司」則有其登記、運作便捷之利。

據公開資料顯示,長和是於2014年12月11日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公司,總部設在香港,屬於長江企業控股有限公司和和記黃埔有限公司的主要控股公司。公司創辦人為李嘉誠,董事局主席為李嘉誠長子李澤鉅。在2015年3月18日,原有長江實業(長實)股份撤銷港交所上市後,換取該公司上市,同時成為恆生指數成份股,業務在香港和全球經營港口及相關服務、零售、基建、能源以及電訊。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