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失業者「假裝上班」 圖書館人滿為患(圖)


中國深圳的圖書館(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7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中國失業率不斷攀升,就業問題給年輕人造成巨大壓力。許多失業者怕家人知道後擔心,因此假裝每天仍在工作。這些人通常都往各地的圖書館跑,把那裡當成待業過程的避風港。

成天窩在圖書管裡的失業

據《澎湃新聞》報導,許多被裁員的人每天都會躲在圖書館裡,假裝仍在上班。記者採訪了一些人,請他們談談自己的心聲。

40歲的莫莉透露,由於多家公司裁員,自己被迫換了很多份工作,直到目前還不能穩定下來。她表示,自己每週會花三、四天窩在圖書館裡,閱讀名人傳記,用書中的故事來療癒迷茫的自己,並獲得努力生活下去的勇氣。

她提到,自己原先在一家知名的外企工作好幾年,沒想到被裁員。隨後,她換了好幾份工作,結果卻多次被裁。目前,就算她把薪水降到人民幣6000元,還是沒有面試的消息。

莫莉說,只有丈夫知道她失業,其他人她都沒說。她表示:「家裡老人也幫不上忙,何必讓他們擔心。所以每天我依舊早出晚歸,卡著上班時間出門,第一個進去圖書館,下午5、6點走。」

易浩即使曾擔任網路大廠的產品經理,依舊逃不過無情的裁員。他也是每天窩在圖書館裡,將那裡當作失業過渡期的庇護所。在投遞無數履歷和一次次面試的過程中,他深深體驗到中國職場的不確定性。

另一名受訪者唐婷則是從一線大城市回到老家貴州,每天泡在圖書館準備考公務員,希望能從此讓職業生涯穩定下來,逃離不穩定工作的漩渦。

在這群成天泡圖書館的失業者中,也有少數翻轉成功的例子。曾在國企工作的張漾選擇脫離舒適圈,在圖書館努力鑽研專業知識,最終成為一名商業講師,重塑了個人價值。

深圳裁員潮主要集中在科技行業

日前,《聯合早報》記者走訪了位於龍華區紅山的深圳圖書館,發現即便是工作日,館內也是人滿為患,而且以年輕人居多。他們帶著一台電腦,有的在發簡歷,有的在看影片,有的則在抱頭大睡。

在社交媒體上,有不少失業的深圳網民稱,他們選擇在圖書館、咖啡廳等公共場所「偽裝」上班,以維持日常的生活節奏,避免家人擔憂。

記者了解到,深圳的許多產業,特別是金融和科技行業,在國內經濟環境不穩定的背景下,很多都以裁員或減少招聘來應對不確定性。

國際專業招聘諮詢服務公司華德士中國副總監王瑩受訪時指出,今年第一季深圳的裁員主要集中在科技行業,延續了該行業自去年以來的裁員潮。

王瑩研判,科技企業過去幾年在經濟形勢好時擴張過快,但隨著經濟下滑、新政策法規限制、技術升級與研發的挑戰等因素,科技企業的運營和發展可能受到衝擊。

儘管科技行業整體面臨裁員壓力,但不同細分領域的情況有所不同。她舉例,一些專注於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的企業仍然保持增長勢頭,而傳統的硬件製造商或軟件開發公司則面臨挑戰。

她說,許多科技公司在中國市場不佳的情況下,正尋求開拓海外市場。由於不同市場在法律、文化和市場競爭方面與中國存在差異,企業更需要這些領域的專才來應對挑戰。

薪水低工時長 競爭激烈

35歲的鄭敏(化名)是一名財務經理,去年底被一家諮詢服務公司裁退後,一直處於失業狀態。來自福建漳州的她告訴記者,過去半年她在廈門投了上百封簡歷,但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公司的條件不符合她的要求。

她說:「我已經做了10幾年的財務,薪水已達到每月平均2萬5000元的水平。但現在相同的管理崗位,很多企業只願意開出8000元到1萬2000元的薪資,而且工作時間更長,待遇比之前差很多。」

求職無果的她今年5月返回曾經離開過的深圳,希望在這座一線城市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她說:「我在三年前離開深圳到廈門工作,是為了離家鄉近一些。但那裡目前的工資水平已經不足以維持我的生活開支,我不得不回來(深圳)找工作。」

鄭敏感嘆,與2018年初她到深圳的時候相比,目前這裡的就業市場已發生明顯的變化,可選擇的崗位少了,且競爭更加激烈。

「現在的市場是雇主挑雇員,不是雇員挑雇主。企業在挑選員工時,對職業空窗期更為敏感和排斥;女性在求職過程中還面臨更多職場歧視,尤其是在婚姻狀況和生育計劃等私人問題上。」

官方數據與實際失業人數差距甚遠

根據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布的數據,深圳今年第一季新增登記失業人數同比增加40.1%,比上一季增加15%。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沒去登記或之前曾登記過的失業者,以及在失業後繼續為自己繳納社保公積金的人。其實,公開數據只佔實際規模的一小部分,而目前這組數據已從深圳當局的官網撤下。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內地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就連失業率較高的青年群體在今年4月份也只錄得14.7%,低於3月份的15.3%。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數據與現實差距甚遠。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