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市場:在華外企汽車廠商的金礦成虧損黑洞

 2024-09-02 15: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24年9月2日訊】中國造的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近年來異軍突起,嚴重擠壓了曾經主導中國市場的外國車,不僅奪走了市場份額,更讓中國這個曾經賺錢的汽車市場「金礦」成為外國廠商虧損的「黑洞」。

觀察人士稱,導致外國汽車廠商逐漸丟掉市場份額並虧損的原因,除了他們未能在汽車的研發創新方面迎合中國消費者不斷追求的低價和高配置需求外,更重要的是中國當局強迫外商「以市場換技術」的產業政策、本土消費者的民族主義情緒、外企知識產權被竊取、以及地緣政治等因素。

根據全球汽車行業趨勢諮詢公司「鄧恩洞察」(dunneinsights.com)網站提供的數據,在中國製造和銷售的外國汽車廠商最近幾年的銷量大幅下跌,其中美國通用汽車(GM)2017年銷售410萬輛,2024年預計銷售180萬輛;韓國現代(Hyundai/Kia)從2016年的120萬輛,預計2014年減少到22萬輛;德國大眾從2017年的400萬輛,預計到2024年減少到250萬輛。而相比之下,中國產量最多的比亞迪(BYD)則從2017年的42萬輛,猛增到2024年的360萬輛。

在市場佔有份額方面,外國汽車的佔有率也在不斷下降。以2020年到2024年的市場份額為例,日本車從16%下降到12%;德國車19%到16%;美國車12%到7%;韓國車7%到2%;法國車3%到0.4%。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乘聯會,CPCA)的數據顯示,非中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的銷量份額從2022年7月佔50%,下降到2024年7月的33%。

也有分析認為,到2030年,中國本土汽車企業的市場份額將從59%增至72%。

汽車銷量減少,市場份額佔有率下降,直接導致外國汽車廠商由盈利轉為虧損。「鄧恩洞察」稱,通用(GM)今年以來已虧損超過2億美元。這是通用進入中國40年來首次虧損。通用首席執行官博拉(Mary Barra)稱,在中國,幾乎沒有幾家車廠賺錢,這種情況「不可持續」。

福特2020年以來已經累計虧損50多億美元,銷量也從曾經的峰值下降了70%。福特首席執行官法利(Jim Farley)說,「我們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競爭。」

本月初,在中國市場經營近40年的德國大眾稱,第一季度出現虧損。這是至少過去15年來首次虧損。

曾經遠遠落後的中國汽車業是怎麼趕上來的?

中國汽車工業起步的歷史遠遠落後於美國等西方國家,與西方先進的汽車製造商接軌,始於1978年改革開放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提供的天賜良機。1984年1月,第一個中外合資企業——北京汽車製造廠與美國汽車公司(AMC)合資經營的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開業。同年10月,中德雙方簽署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合營合同。此後,中國汽車工業迎來了逐漸快速大發展的時期,中日、中法、中美、中德、中韓等合資、合營公司相繼成立,中國汽車工業在外國公司設備、技術、管理、銷售渠道等加持下逐步形成。

近些年來,由於製造內燃機汽車在中國被認為比製造電動汽車困難10倍,中國政府為了發展自己的汽車工業,從2010年開始出臺了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2022年底終止)和扶持政策,因此,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家呈現井噴式的增長,湧現出比亞迪、奇瑞、理想、蔚來、小鵬、極氪、小米等多家車廠。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有100多個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的燃油汽車品牌,其數量比哪怕是發達國家通常6-7個品牌超出十數倍,其中比亞迪更是其中的領軍企業。

乘聯會上個月發布的中國2024年上半年汽車市場銷量顯示,比亞迪以160多萬輛名列第一,奇瑞以105萬多輛排名第二。比亞迪去年銷售量超過302萬輛。

美國華盛頓的智庫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國際經濟政策研究員克拉克·帕卡德(Clark Packard)對美國之音說,傳統的美國等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市場所面臨的困境,主要是因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趨勢從油車向電車的轉變。

「許多中國公司,尤其是比亞迪,在全球競爭力很強,產品質量很好。因此,隨著世界市場轉向青睞電動汽車,像中國這樣在電動汽車技術上投入巨資的國家逐漸佔據市場頂端,其參與者不斷增加,這並不奇怪。美國在電動汽車市場上落後了。」

美國的汽車創新和管理諮詢公司「中國汽車洞察」(Sino Auto Insights)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塗樂(Tu Le)說,在中國的汽車市場上,虧損的並不只是GM、福特、大眾等傳統汽車製造商,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其他所有汽車製造商都在虧損。

塗樂對美國之音說:「傳統上賺錢的油車,由於需求放緩,而且他們的新能源車與中國同行相比競爭能力不夠,才導致了目前這種局面。」

他還表示,即使對新能源汽車需求不斷增長,但是由於當前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各家公司競相削價,大打價格戰,導致目前中國汽車行業很少有公司在賺錢。

全球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負責汽車與工業領域的全球聯席領導人、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安德魯·伯格鮑姆(Andrew Bergbaum)認為,外國公司在華運營的利潤和市場份額方面損失慘重,失去競爭優勢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在國內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並因此做出了一致努力。隨著質量的快速提高(就像之前的韓國和日本汽車公司一樣),產品變得更具吸引力。

因此,他認為,美國/外國汽車公司首次進入中國市場時的優勢或強項,被快速發展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所取代。

伯格鮑姆在回覆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說:「外國汽車製造商將技術帶入市場,並通過合資企業(其中一些是國有企業)開發了強大的市場。本土製造商現在已經趕上,並(在某些情況下)超越了他們。」

章家敦:只要共產黨政府還在,外國車企就沒有生存空間

美國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章家敦(Gordon Chang)認為,造成這種現狀的最重要因素是中共政府希望將中國汽車市場留給中國公司。

章家敦對美國之音說:「他們邀請外國公司進入中國,因為他們需要技術、資金和專業知識。但現在他們擁有了這些,他們認為不再需要我們了。所以現在他們正在盡一切努力將外國公司趕出去。還有其他因素。外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犯過錯誤,當然中國人自然希望購買中國汽車。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共)政權的態度。」

此外,章家敦表示,很顯然,中國公司最終迎頭趕上,當然是北京的態度幫了他們。此外,美國知識產權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盜竊。所有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意味著中國公司的發展速度比人們預期的要快。

帕卡德也指出,為了進入中國市場,美國公司以技術、設備、管理來做交換,這雖然有「被迫」的意涵,但畢竟還是個企業行為,其嚴重程度與中國竊取商業機密和中國政府主導的對美國商業網路的黑客攻擊不能相提並論。後者的嚴重程度和邪惡程度更甚。不過,他認為,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部分增長是由於非邪惡因素驅使的,例如,比亞迪等中國公司從中國各級政府和各政府機構獲得了大量補貼,這對美國公司來說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我確實認為,中國對汽車的補貼確實比美國補貼更多、更持久。但同樣,比亞迪他們生產汽車的成本比其他全球知名競爭對手低 25%,這部分是由於市場力量,部分是由於補貼。」

塗樂指出,2009年以來,中國政府推動了清潔能源汽車的發展,一些統計數據顯示,多年來,政府已投資了數千億美元,包括補貼、減稅和研發。不過,他強調,儘管有這麼多補貼,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表現仍然不佳。他認為,中國電動車快速發展的催化劑之一是特斯拉2014年進入市場,然後於2019年建廠。

「如果你看看電動汽車銷售的曲棍球效應在哪裡,那就是2020年。那一年恰好也是第一輛 Model 3在上海超級工廠下線的一年。所以你可以投入大量資金,但需要外國汽車製造商來催化這些行業。在我看來,不幸的是,它創造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龐然大物。」

除了中國政府強迫西方車廠技術轉讓,政府大量補貼新能源汽車以外,地緣政治的因素,以及民族主義情緒也越來越主導消費者的行為,這也被認為是在華西方傳統汽車廠商失去市場份額,出現虧損的原因。

帕卡德認為,近年來當中國的民眾不斷聽到美國和歐洲,以及韓國和日本等西方友好國家的政府試圖遏制中國的增長,並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中國的增長時,如果你經常聽到這種說法,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就會高漲,消費者就會偏愛中國品牌。因此,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偏好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民族主義驅動的,即中國生產商購買中國產品,中國消費者購買中國產品。

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尤其是像汽車製造商這樣大的跨國企業,失去原有的市場份額,出現巨大虧損,而不能重展雄風,經營是難以繼續的,企業必須要開源節流,創新,裁員。

有分析認為,中國作為全球汽車製造商的增長和利潤天堂已經消失,並且它永遠不會回來。曾經在這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的外國車廠可能在5年內或者更早要退出中國市場。

塗樂說,面對中國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銷售的曲棍球效應,西方傳統汽車的CEO們面前要做出的抉擇是:「我們在中國還能有競爭力嗎?然後他們要弄清楚需要多長時間,投入多少資金。第二點是,我們是要在中國製造汽車,並將其作為出口中心嗎?第三點,我們徹底要退場嗎?」

帕卡德認為,中國是生產汽車的理想之地,不僅服務於中國市場,還能服務於其他市場,「這裡還是一個向世界其他地區出口的平臺」。他還期待看到美國汽車繼續嘗試在中國市場競爭,但規模可能會更小。

伯格鮑姆在回覆「美國(和其他外國)公司將如何應對或適應中國民族汽車業的這種市場主導地位」的問題時說,「這正是所有非中國汽車製造商都在問自己的問題。這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問題。一些公司在合作經營,另一些公司(比如一些歐洲公司)則恐怕要整體退出。

章家敦也認為,最終,美國汽車公司必須意識到,只要共產黨政府還在,福特、通用甚至特斯拉就沒有生存空間,這最終是美國公司很難接受的事情。但他相信,這是唯一現實的解決方案,他們離開中國,將損失降到最低。

「美國公司離開中國有很多原因,但顯然競爭環境不利於它們,最終它們將被擠出中國。習近平明確表示,他不僅在打擊外國公司,也在打擊中國私營企業家。這只是他的一貫姿態。他信奉國家主導的經濟,他將盡一切可能削弱外國公司的競爭地位。」

曾經讓中國人仰望,中國汽車行業趨之若鶩的外國傳統汽車,以及電動車的領軍企業特斯拉,在中國政府主導的補貼和扶持政策下,在知識產權被竊取,以及在地緣政治導致的中國民族主義情緒等因素的左右下,面對中國汽車品牌的激烈競爭,付出了市場份額被奪走,銷量顯著下降,出現巨額虧損的代價,教訓是慘痛的。

伯格鮑姆認為,西方國家和公司從中吸取的教訓是,技術進步的速度非常快(甚至比過去更快)。它確實讓很多人措手不及。

帕卡德說,地緣政治很重要。中國人對西方國家的民族主義和懷疑主義就是一個例子,但他認為,這並不是很多人、華盛頓的政策分析師和西方各國政府的政策分析師所認為的全部。全球汽車製造商只是尋求接觸儘可能多客戶的公司,它們並不總是會 100% 地遵循政府官員關於需要「降低來自中國的風險」的指示和責罵。他們會考慮到這種風險,但這不會決定一切。他們仍然必須為股東服務,他們仍然試圖接觸儘可能多的消費者,因為中國有 14 億人口。

塗樂則認為,在華的外國車企認識到,如果你的公司、你的產品和服務不以客戶為中心,你就會失敗。他們還認識到,無論你認為你的品牌有多重要、多有意義,中國消費者都不會買賬。

章家敦則一言以蔽之地說,「永遠不要相信中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