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24-09-05 00:00:59作者:初新
我們會說以「明日黃花」形容事情已過去了,已失去價值。(圖片來源:Pexels)
當我們在比喻為過時事物,或是形容事情已經過去、已經失去價值的時候,會採用「明日黃花」這一個成語。可是,為甚麼要說「明日黃花」,而不說「昨日黃花」呢?其實,「明日黃花」出自於宋朝詩人蘇軾的七言律詩〈九日次韻王鞏〉一詩。
試想,使用「昨日黃花」不是比「明日黃花」更能貼切形容過時之物嗎?畢竟,明日尚未可知,是充滿希望的,況且我們怎會說明日的黃花已經失去了價值呢?邏輯上似乎說不通。蘇軾當初又是怎麼想的呢?
蘇軾在〈九日次韻王鞏〉中寫道:
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從事到青州。
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
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明日黃花」正是出自於「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喋也愁」。當中的「黃花」即是指擁有長壽、長久等美好喻意的菊花。
這兩句的本意是說,既然相聚在一起了,就不要著急離去,應當在菊花盛開的重陽節裡,好好的賞花才好。若等到「明日」,重陽節過去了,再去賞花可就失去趣味了,屆時只怕連飛舞的彩蝶看見了過時的菊花,也會感到發愁。
蘇軾這麼說,主要是因為九月正是秋季菊花盛開時期,而「九九」又跟「久久」、「菊酒」同音,而人們也習慣在九月九日喝菊花酒來慶祝一番。
至於說這話的重點,在於今天賞花是再恰當不過了,明天再去欣賞黃花可就沒有看頭、沒有意義了。蘇軾留下友人的方式甚是有趣、極富詩意。
後人便將「明日黃花」拿來形容事物過了時效性,要再去做已經沒有價值了。
至於「昨日黃花」,從字面上看,雖然跟「明日黃花」的差別不大,只有一字不同,且都有「黃花」二字,但因為「昨日黃花」這個成語本就不存在,是後人誤用了,當然也就沒有古代典可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