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富、農夫山泉創辦人鍾睒睒。(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4年9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日前,摩根士丹利前全球策略長、洛克菲勒國際主席魯奇爾‧夏爾馬指出,由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推動「共同富裕」政策,嚴打過高的財富,有錢會帶來極大的危險,因此如今沒有人想成為中國首富。
魯奇爾‧夏爾馬(Ruchir Sharma)是洛克菲勒國際主席(Rockefeller International)主席,同時也是《經濟時報》的撰稿人。他的專欄文章曾刊登在《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和《外交事務》上。
夏爾馬:沒人想成為中國首富
《自由時報》報導,23日夏爾馬在英國《金融時報》投書指出,由於習近平推動「共同富裕」政策,嚴打過高的財富,在中國變得有錢不再是光榮之事,反而會帶來極大的危險,因此如今沒有人想成為中國首富。
他舉例,中國電商巨擘拚多多創辦人黃崢今年8月晉身中國首富,躍上了媒體頭版,但不久後拚多多卻發布了令人驚訝的悲觀財測。隔天該公司股價閃崩,黃崢個人財富蒸發140億美元,並將首富寶座讓給農夫山泉創辦人鍾睒睒。但在24小時內,農夫山泉即發布令市場失望的展望,鍾睒睒又從首富寶座跌落。
針對以上的反常現象,網友猜測這些大老闆可能都在爭相降低自己公司的股價,以免被當局藉「共同富裕」之名拿來開刀。
鄧小平在1970年代末執政時,除去了舊毛澤東主義對創造財富的敵意。當時的中國日益傾向資本主義,致富是光榮的。雖然如此,但也不能太富。即使在2000年代的繁榮時期,中國似乎仍存在一個不成文的上限:個人財富不能超過10億美元。
到了2010年代初,至少有2位大亨的淨資產接近數十億美元,但隨後他們都因腐敗指控而鋃鐺入獄。在中國過於富裕是有風險的,會成為當局打擊的目標。
習近平在2012年上任後,發起了一場反腐敗運動,深入了精英階層,早期的目標是公共部門的大人物,如太子黨等。但隨着中國經濟放緩,政府似乎放鬆了打擊力度。因此,不少富豪累積的財富超過了100億美元,率先突破這個門檻的是以阿里巴巴的馬雲為首的科技公司創辦人。
在此市場繁榮期間,中國增加了近240名億萬富豪,比美國多1倍,但2020年馬雲的一場演說使這種情況出現了變化。他質疑共產黨統治的方向,並警告過度監管可能會減緩技術創新,並說中國銀行業仍停留在「當鋪思維」等,隨即招來中共的報復行動。阿里巴巴的股價暴跌,馬雲跌落富豪排行榜,並退出公衆視野。
「共同富裕」運動令中國富豪跑路
2021年,習近平以縮小貧富差距為名發起了一場所謂的「共同富裕」運動。然而,據觀察人士看來,中國的窮人沒有變富,過去的富人卻變窮了。
自「共同富裕」運動推展以來,許多商業大亨與金融家被調查,年輕人紛紛遠離投資銀行等利潤豐厚的行業,中國股市也一路下滑。
在過去3年裡,中國的個人財富大幅縮水,億萬富翁數量下降了35%,離開中國的百萬富豪人數直線上升,去年達到了15000人的高峰,而在國內的超級富豪則表現得很低調。
在美國,成爲最富有的大亨可能會啓動自己的太空計劃;在印度,最富有的大亨可能會為孩子舉辦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婚禮;但在中國,最富有的大亨可能會想方設法來去掉「首富」的頭銜。
金融業工作者:年終獎沒了
《彭博社》報導提及,3年前習近平發起了一場解決中國巨大而持續的貧富差距運動。如今,在規模達66萬億美元的金融業中,許多人開始意識到,所謂的共同富裕可能意味著他們的財富被侵蝕。此外,他們的奢侈生活方式也受到了當局的詆毀,加上減薪的打擊,一些人正在逃離這個行業。
多位中國金融業工作者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效益好的時候,年終獎金一般4月份就到手,可是今年已經到8月了還分文未見,這意味著他們在無形中少了10%-20%的年收入。許多人將這一切歸咎於習近平所發起的「共同富裕」運動。
這場運動已持續了三年,中國人怨聲載道。在廣州一家券商擔任投資顧問的吳慧介紹,算上2023年的年終獎沒發,在新冠(COVID-19)疫情封控結束後,她相當於經歷了兩次大幅度減薪,年收入從40多萬人民幣跌到了30多萬。她說:「年終獎佔到我收入的15%,現在少了這一塊,感覺生活質量下降了不少。」
吳慧提到金融監管是導致行業降薪的重要原因,她不禁埋怨:「大領導(暗指習近平)是不是搞錯了,應該去抓貪官污吏,抓一個,幾億人民幣就出來了,金融業要降薪,也應該主要是領導降,怎麼盯著我們這些小角色呢?」
仍等待2023年年終獎的劉女士表示,之所以還有念想是因為她入職券商以來第一次遭遇這種情況。她說:「現在都立秋了,我也知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心有不甘。廣州房價這一年降得厲害,我也沒心思再買一套。現金為王,把錢攥在手裡,心裡踏實不少。」
根據中國經濟觀察網的報導,2024年上半年,發放了2023年年終獎的券商寥寥無幾。在標志性的頭部券商「三中一華」(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證券和華泰證券)中,僅有中金公司在5月份發放了2023年的年終獎。
除了未見年終獎,薪水方面也不樂觀。上海第一財經匯總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券商員工整體薪酬水平延續了2023年的下滑態勢。在券商板塊,57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合計付職工薪酬120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388億元下滑約13%。
共同富裕變成了共同貧窮
透過減少高收入群體的薪水來實現共同富裕,引發了普遍質疑。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政大法學博士、龍華科大助理教授賴榮偉認為,金融業工作者特別是中低層人員長期承壓,或會產生連鎖負效應。他說:「共同富裕已經快變成共同貧窮了。降薪其實就是打擊、掠奪富人,已經變成掠奪性的資本主義。」
賴榮偉認為:「金融業的薪水被砍了之後,從業者要維持相對應該有的支出,有可能鋌而走險,比如出賣手中的機密資料,或者是客戶的資料,這是有可能的。這是整個社會結構出了問題,逼從業者鋌而走險。」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國臣也持相同觀點:「如果是共同富裕,應該是後段的人薪水提升,前段的至少不減薪,那就是一起富裕。可是如果消減前段的薪水來配合後段的薪水,那實際上叫做共同貧窮。所以我覺得,金融業降薪的主要目的不是共同富裕。」
他認為,習近平可能另有考慮:「他強調脫虛向實,關注金融安全,那金融業的發展不是他的最終目標。習近平並不希望金融業往金融創新或金融媒合發展,他只要做最單純、傳統的金融借貸就好,所以金融業的薪水也就相應要下降。」
王國臣分析:「習近平希望壓抑金融業的薪水,鼓勵更多的中國大陸民眾看到薪資這個訊號,驅使他們往政府鼓勵的行業走,比如說半導體。所以可以看到,這幾年高考,所謂傳統的金融跟法政,事實上志願量是有下來的,而半導體或理工科是有上升的,所以我覺得這才是習近平政府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