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一「大項目爛尾」千億投資化為泡影(圖)


人民幣。(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2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2014年,在特斯拉的帶動下,中國掀起了一波「造車新勢力」熱潮。中共政府通過巨額補貼和優惠政策,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但十年後的今天,這場轟轟烈烈的「造車運動」留下了大量爛尾項目,千億投資化為泡影。

造車新勢力」紛紛破產

第一財經報導,2014年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元年。蔚來、理想、小鵬、奇點等車企紛紛創立,許多傳統汽車高管也投身創業。到了2019年,市場上共有超過60家造車新勢力。

這些年來,中共政府通過一系列政策和市場保護措施,積極扶植電動車(新能源汽車)產業。這些政策涵蓋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監管等多個方面,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

然而,十年後的今天,大部分電動車企業已不復存在。據中汽研數據顯示,目前仍有銷量的新勢力車企僅剩8家,包括理想、零跑、蔚來、小鵬、小米、哪吒、極石和合創。但其中一些企業狀況堪憂,例如:哪吒汽車深陷虧損泥潭,過去三年累計虧損183.8億元;合創汽車大量員工,僅留少數人員維持運營。

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過去十年,中國「造車新勢力」已建成和規劃的產能合計達1355萬輛,規劃產能投資高達6853億元。其中,已明確停擺的新勢力規劃產能達1030萬輛,規劃總投資6065.8億元;落地產能僅389萬輛,累計融資額1070億元。

浙江省累計規劃年產能超200萬輛,實際落地的企業僅剩零跑汽車,而威馬、天際、寶能等企業均已退出市場。

在江蘇省八個地級市引進的造車新勢力中,僅理想汽車一枝獨秀,其餘如拜騰、賽麟、高合等均已紛紛破產。

江西省累計規劃年產能90萬輛,但實際落地僅45萬輛,愛馳、綠馳、國機智駿等項目均已宣告失敗。

內需不足外銷受阻 中國電動車產能過剩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資深財經評論人士蔡慎坤受訪時表示,這幾年來,中國各地政府鼓勵發展電動車,但內需不足、外銷受阻,最終導致產能過剩。

蔡慎坤指出:「比如恆大集團在廣州南沙圈了大量的土地就是造電動車。中國政府鼓勵造車,企業都是一窩蜂地造車,各地政府都想搶這碗飯,因為汽車產業能拉動GDP,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都有大量的優惠政策、補貼,把這些企業套進去。」

他分析,新能源汽車不同於傳統汽車,對入門者的技術要求較低,因此許多非汽車企業也轉向這一新領域,導致遍地開花的局面。「很多車企收到補貼的錢已經夠其制造成本,所以他們就增加產能。現在到處是新能源車,連擺都沒地方擺。」

湖北的一名汽車銷售業內人士高先生受訪時表示,過去十年,許多企業為爭取政府補貼,紛紛投身新能源汽車企業,但大部分因產品質量問題及技術缺陷,最終破產。

他指出:「有些廠連車輛還沒造出來就破產了,一個是為了補貼,再一個是即使造出車子,後續也跟不上等原因。有的是投機,到處圈錢,其後資金跟不上就完了,好多啊!我們早就知道國家補貼幾千億元,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它怎麼生存。」

高先生提到,早年各地政府為鼓勵企業造車,免費提供土地或廠房:「當地政府也虧了錢,比如土地、政策等,對它們(車企)都非常優惠。它們沒錢,還給它們建廠,配套資金到位等。現在這類廠家還有兩、三百個。經過今年、明年,剩下的整車廠也就十幾家,其餘都會被淘汰,燒錢的廠家都會淘汰。」

2025年中國電動車過剩產能近2000萬輛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中國電動車產能遠大於國內需求,但仍以驚人速度擴張,預估2025年會有近2000萬輛過剩產能。這種情況加劇了全球各國對中國電動車出口海外,大打價格戰的擔憂。

報導指出,汽車業產能利用率通常要達到80%左右才能損益平衡,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利用率僅約50%。由於產能過剩,中國多家新興電動車商已宣告破產。

陸媒稱,綜合車商和地方政府的規劃,預計中國新能源車產能將在2025年超過3600萬輛,而全年銷量預估約1700萬輛,因此將有近2000萬輛的過剩產能。

部分中國車企認為,增加對歐洲及東南亞的出口,可解決產能過剩危機。一項汽車產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23年新能源車出口量大增78%,達到了120萬輛,預估明年將達到350萬輛。

報導稱,這將對日本及歐美汽車製造商造成衝擊,各國心生警惕。比亞迪和其他中國電動車商正進軍泰國和其他東南亞市場,而日本汽車製造商在這些地區有著高達80%的市佔率。

法新社報導,美國於9月13日宣布對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多項新稅率將於9月27日生效。其中包括課徵中國電動車100%、電動車電池25%的關稅。

BBC報導,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從去年10月4日啓動,歷時超過一年,最終出爐了278頁的調查報告。今年10月30日,歐盟委員會稱,結束反補貼調查,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徵收為期5年的反補貼稅,10月31日起正式生效。他們對願意配合調查的比亞迪施加較低額外關稅17%、吉利18.8%;對不配合的上汽則施加35.3%關稅;其他企業則按照配合程度分別徵收20.7%至35.3%不等的關稅。

綜上所述,中國電動車從2014年的轟轟烈烈到2024年的大面積爛尾,「造車新勢力」浪潮已走向尾聲。業內人士認為,這場「造車夢」不僅暴露了中共政府的短視和盲目,也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給予深刻警示。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