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某大酒店当保安的湖南籍打工仔陈生和他的一位老乡说:“我在深圳打工,再苦再累都不怕,惟一害怕的事情就是生病去医院,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我们真的治不起病了。”
半个月前,陈生感冒发烧,去医院看病。没想到医生马上开单让他验血、验大便、做心电图、拍胸片,折腾了两个小时后才诊断说他是“喉部发炎”。医生问他说:“如果你想快点好,就用进口的消炎药吧。”谁生病不想快点好呢?陈生自然说可以。可交款的时候他才知道这“想快点好”的代价有多大:3天点滴加口服药的费用竟达500多元!于是,他找到医生说:“我身体好,一个感冒还是用点便宜药吧,用一下青霉素行吗?”医生一脸的不高兴:“当时你说行,现在又说不行,你以为这是在玩吗?”见换药无望,陈生只好咬咬牙认了。
就这一趟医院,陈生连开药带化验、检查,全部花销竟高达743元。可3天点滴过后,他的喉部还是没好。犹豫再三,他没敢再去医院,去药店花二十多元买些消炎药应付了过去。
有钱能使鬼推磨?
张女士一家近来麻烦不少,家婆患脑血栓刚刚出院,家公又患肾结石住进了医院。谈起这两次老人住院的经历,她和丈夫都一脸的愁楚。那一天晚上8点多钟,家婆突发脑血栓被送入了某家大医院。那位值班的男医生看了看处在晕迷状态下的老太太后对家属说:“我们这里没有病床,你们去人民医院吧。”说完,就准备处理下一个病人。家属急了:“不行啊,病人脑出血,再折腾到人民医院,她怎么受得了呢?”看着急诊室里满屋的病人,那位男医生走出了门外,张女士忙同丈夫一起跟了出来,塞上了1000元钱,男医生的态度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好吧,我就照顾你们一下,马上就进行抢救,家属快去办理入院手续吧。”
张女士和丈夫满心感激地住进了病房后,一股难奈的气愤涌上了心头:到处都是空床的住院病房里,病人只住了一半!张女士气得要去向那黑心医生要回1000元钱,丈夫拦着不让:“你这一闹,老人的病在这里还能治下去了么?”
好在老太太的病在那家医院治得还算及时,张女士和老公对于入院时的那一幕也就不再追究了。可谁知,没多久,家公因肾结石住院留医,遇到的事比这一桩更令他们气愤。老爷子肾里的结石不小,再加上引起炎症,无法正常排尿,入院后整天插着排尿管,痛苦不堪。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病例,医院竟先后让病人做了2次 B超、2次 C T才算了。
入院4天确诊后,主治医生答应说争取两天后手术。可不知为什么,后来又说要求手术的人多,要等到一周以后。过了一周后,又说再等几天吧。老人躺在病床上难受得整天大叫,家属也急得团团转。同病房一位住进来3天就做了手术的患者看不下去了,悄悄地对他们说:“要想早些手术,哪有不送红包的,我们如果不是送了红包,也不会这么快就手术的。”这两公婆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家医院和那家医院一样,不送红包就寸步难行啊!”他们马上掏出1000元钱送到了主刀医生手里。这一招果然见效,那医生接过红包后马上表了态:“我尽量给你们往前安排,争取明天就做手术吧。”
这老实的两公婆以为送出了1000元的红包,老人的手术就万事大吉了,可事实还远非如此。手术的那天早晨,老人要进麻醉室前,麻醉师找到张女士说:“你家老人这个手术,我这麻醉是第一关,非常重要,如果搞不好,病人就会痛苦不堪,如果搞好了,才会保证手术的成功。”见家属没太明白,那麻醉师索性开导起来:“人家好多家属都很会做人,做事大方些,总不会吃亏的。”张女士明白了,马上又掏出500元钱递了过去,那麻醉师脸上有了一点笑意,马上下保证般地说:“放心吧,保证没事的。”刚走出门去,他又想起了什么,突然返了回来:“对了,我是处于好心,再提示你们一下,手术室的护士这一关也很重要的,你们最好也重视一下。”无奈,张女士又掏出了200元。
拼命检查为哪般
医生的收入与所开出的检查单、所开出的昂贵药挂钩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这无疑会促使一些赚钱心切的医生为了多捞钱而不择手段,从而加速了医德医风的滑坡。
李小姐前不久因吃了不太新鲜的花生而呕吐不止,她来到某家区级医院就医。医生问了她的情况后竟这样说:“你先做胃镜检查吧。”本来就呕吐,再去做胃镜,那岂不是更难受?李小姐不同意。对方严肃地说:“你的胃有问题,万一长了什么东西,不查一下怎么行呢?”听他这样一说,李小姐没了主意,就同意了。
一个因患胆结石而被医生给做了2次 C T的老人生气地说:“我在医院做检查的钱都快赶上我治病的钱多了,我单位里的一些同事和我的情况也大同小异,我们大家对这种做法都很有意见。我想,这些医院可不可以换个给医生创收的办法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此,医生无疑是众多职业中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之一。绝望的人在医生那里重获希望,痛苦的人在医生那里获得幸福。然而,由于受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医生忘记了自己的神圣天职,而把一己私利置于病人的痛苦之上,不惜以各种手段逼迫病人,从而在病人身上捞到各种好处。应该说,这是医生的悲哀,也是广大中国人民的悲哀。
- 关键字搜索:
- 别在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