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药托儿”

所谓“药托儿”,虽然同样身穿白大褂,也会望闻问切,但他们的最终目的不是治病救人,而是推销产品。上海不久前举行的一次大型肿瘤咨询会上,数千名患者和家属慕名而来,可是现场十几位“医药界专家”对于患者的病情毫无兴趣,他们津津乐道的只是某种抗癌药品的神奇疗效。一些特地前来求诊的患者愤愤不平地表示:“我们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记者从上海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上海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使原先以医药商店“坐堂医生咨询”面目出现的“药托儿”得到有效遏制;但如今在一些报纸、电台、电视台的健康医药类节目中却冒出了新的“药托儿”。

这一类健康、医药节目大多采用互动的形式,如由电台主持人和“名医”、“专家”接听听众电话,进行公开交流。一旦当听众反映了自己的病情症状之后,“名医”、“专家”便会竭力吹嘘某种药品、医疗器械或保健品的神奇功效,千方百计地诱导听众购买。这类医药节目还常常有服用药品后康复的“听众”来电,“读者”来信,表示感谢。

上海市消协的有关专家表示,在媒体节目中频频露面的“专家”和医药商店里的“坐堂名医”没什么两样。他们往往利用患者信赖专家名医、缺乏专业知识等特点,刻意夸大产品疗效,糊弄消费者;而一些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态也给“药托儿”提供了可趁之机。专家指出,这类节目中一些“听众”、“读者”的真实身份同样值得怀疑。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