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的千古绝唱都江堰将遭毁灭

举世闻名的水利奇迹都江堰,将因紫坪铺水库建成而不复存在。这一已运行了二千多年的水利工程,不该消逝,而应有更壮丽的前景。希望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劝阻停止这一愚蠢工程。

■水利工程的千古绝唱

公元前二五六年,即二二五七年前,战国时期的巴蜀人民为了纪念李冰父子,每年都江堰放水时都要举行隆重祭祀仪式,岁岁不绝。历代帝王顺应民心,对李冰父子的功绩十分重视,宋、元时封李冰父子为王,建二王庙,供人民祭拜。

到宋代,都江堰已总结出较系统的治水原则和经验。如:“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弯截角,逢正抽心”,“深淘滩,低作堰”……等等,有些已成为保留至今的治河经典准则。研究水利史的学者称都江堰是水利工程的“千古绝唱”,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实物见证,是中国科学史上的辉煌篇章,更多人认为是国家之瑰宝。

■建水库,消灭都江堰

都江堰的悠久历史、灌溉规模和综合效益,都是传颂世界的辉煌成就。至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与国家元首前来参观,无不极口称赞。展望未来,理应有更美丽的前景。可是按四川省急功近利的规划,在都江堰上游九公里处修建一座紫坪铺水库,给都江堰带来末日。此水库建成后,都江堰渠首三大工程:鱼咀、飞沙堰、宝瓶口全部失去原有作用。不需要鱼咀分水分沙,不需要飞沙堰排沙排洪,不需要宝瓶口控制过多洪水入渠了。于是三大工程不复存在,都江堰将成为历史传说,都江堰灌区将变成紫坪铺水库灌区。

但紫坪铺水库本身尚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和不可预知的后果。例如:第一、岷江上游森林破坏严重,经常发生泥石流,泥沙和推移质很多很大,不宜建水库。因为水库淤积严重,寿命很短,不过数十年就会被泥沙淤满。成都平原上头顶着一个百余米高十亿多立方米的大沙库,当地人民能安枕吗?一旦洪水带沙从百余米高的水库下泻,成都市和富饶的川西平原,将遭灭顶之灾,首当其冲的都江堰市(原灌县)将荡然无存。后代子孙难道不怨恨我们这一代人太无远见吗?

第二,紫坪铺水库库尾的严重淤积会向上游翘尾巴,一定会影响或淹没上游的渔子溪一级电站的尾水,从而影响其正常运转。

第三、建库后都江堰不复存在,将会大大影响旅游业,谁会千里迢迢来参观这座紫坪铺水库呢?更不用说,几十年后看到的将是一座严重破坏周边环境的沙库!

■应发挥都江堰之所长

根据笔者对都江堰的了解和研究(笔者曾主编过《都江堰》和《都江堰灌区工程》两书。约六十万字,并曾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系列有关都江堰的论文),为了都江堰未来更壮丽的图景,笔者认为,首先要总结和掌握都江堰的正确改造原则。

解放后改造都江堰的经验表明,正确的改造原则应当是,不违背都江堰经过几千年考验的治河原则和正确运用泥沙运行规律,进一步发挥三大工程的原有作用。例如:外江闸的兴建,代替古杩槎,一样挡水,管理却方便多了,而且增大了内江分水流量。又如建了工业引水闸,不影响飞沙堰排洪排沙作用,却保证了内江河系岁修时的工业引水和增加了宝瓶口在枯水期的流量。所以只要能发挥工程的原有作用,不废弃鱼咀、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新建一些工程替代旧的是可取的。应该考虑到都江堰既是一个古迹,又是一个工程。是古迹就不能轻易废弃,是工程就可以改造,扩大其效益。

■使前景更壮丽的工程措施其次是采取如下工程措施,使都江堰前景更为壮丽。

一,植树造林,增加岷江上游植被。岷江上游过去植被很好,就是新中国成立时,森林覆盖率还有百分之三十二。过去都江堰上游森林密布,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茂汶一带世称美女谷。由于近几十年滥伐森林,森林覆盖率降到百分之十四?四,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美女谷变成风沙谷,美女消失了,国宝大熊猫也急剧减少了。更可悲的是,一九九二年泥石流瞬间使七十四名筑路工人葬身河底。

岷江上游植被减少,导致江水含沙量增大,来水量减小。按近四十年递减率估算,本世纪中,岷江来水量将减少一半,所以造林增加上游植被面积已刻不容缓。

二,上游修建调蓄水库。为了增加水源,在岷江上游很有必要修建调蓄水库,但是要遵循河流开发常规,先支流后干流,先上游后下游,这样做好处多。尤其像岷江这种推移质多的河流,为了有效拦截泥石流和推移质,更应按此常规修建水库。笔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参加岷江上游规划时,查明许多支流上可兴建水库,如:杂谷脑河、白沙河、鱼子溪、寿溪河等支流上都有合适的坝址。此外还可在流入平原的其它河流(如湔江、斜江、石亭江……等)上游修建水库,以增加水源。

三,宝瓶口设闸门。宝瓶口的作用是引水和控制过多洪水入渠。设闸门能更好发挥此作用,一方面可准确调控进水流量,一方面可完全防止洪水入渠。这样更好地发挥宝瓶口的原有作用不是更好吗?宝瓶口可用单孔叠梁式闸门,平时把闸门安放在旁边闸室中,宝瓶口如同原先一样过水,只是上面多了一座启闭桥,以前周恩来总理就建议过在宝瓶口修座桥以利交通。所以在宝瓶口设闸门有利无害。

四,。除了岷江上游和支流修水库可以增加约五十亿立方米岷江引水量以外,都江堰灌区内还有许多其它水源可以利用。例如:成都平原地下水储量有五十多亿立方米,丘陵区地表和地下水有四十五亿立方米,共计尚可增加水源约一百五十亿立方米。如能开发一半,也能使都江堰灌区扩大到二千万亩左右。

如采用渠道防渗、喷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湿润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使灌溉定额大幅度降低(由目前有的地区每亩一千立方米降到二百立方米),水的利用率也可大幅度提高(由○?四提高到○?八以上)。节水工程费用一般比建水库省一半左右。都江堰灌区节水潜力很大,节水工程有事半功倍之效。

■都江堰不能消失

当然增加的水源不一定都用来发展灌溉,也可以用于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总之,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我们为李冰父子的功绩自豪,也要为都江堰壮丽的未来作些贡献,千万不能让都江堰消逝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希望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共同起来阻止紫坪铺这一愚蠢工程上马!

(本文作者为原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Zheng Yi:为何要修紫萍铺水库而废弃都江堰?

全世界修了十几万座大小水库,中国就占了一半。五十年代,为了“根治海河”,在白洋淀流域兴建了百余座大小水库,入淀的河道基本断流,包括海河在内的全部河流成为季节河。结果是白洋淀反复干涸,被“根治”了的海河出现了缺水和无水的危机,华北平原开始荒漠化。同时干的另一件蠢事是“治淮”。治淮半世纪,淮河流域建成大中小水库5 300多座。算下来,平均每50平方公里建水库1座,每条支流建水库近10座。形象地说,淮河已被水库切割成5 300多段。但水灾没有根除,仍为祸甚烈。1991年淮河大水,被迫实行紧急分洪,分洪区从上游一气儿炸到入海口,近1亿人被迫紧急迁移,1 460万人家园被毁,50万人在堤坝上过冬,全流域惨遭蹂躏。尤其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旧患未除,新灾又生:在近万座水库闸坝的控制下,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改变,水体稀释自净能力急剧下降。枯水季节,整条淮河基本不流动,成了死水,不仅“五毒俱全”,而且浓度极高。丰水季节,尤其上中游泄洪时,高浓度污染团便顺流而下,形成令人难以置信的恶性污染。

我们总是急功近利,总是企图以工程措施来解决生态问题,又总是造成新问题;然后,再以工程措施来解决工程措施造成的新问题。治理再治理,还要怎样“治理”下去呢?

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库群在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按照田纳西河流域每一万平方公里3.5座水库的密度,中国应建水库0.336万座,而事实上却建了8.5万座,为前者密度的25倍以上。真不知这计划经济是如何计划的?黄河已经年年断流,快成内陆河了,上游还要建13座大中型水库。长江流域已建了4万多座水库,还要建。新近的消息是,将在长江的主要支流汉江上兴建16座水库,而长江正源雅砻江上还要建20座。看起来,不把中国所有江河毁尽是不会罢手的。

又有消息说,四川省要在都江堰上游的岷江上兴建一座名叫紫萍铺的水库,都江堰将因此而不复存在。也不知道是什幺人出的主意?这人是够蠢的了,这胆子也实在是够大的了,简直是“佛头着粪”。

都江堰兴建于两千二百多年前,那个时候是公元前也就是耶稣诞生之前二百五十多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兴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不是水坝,而是“堰”--一种看起来很不起眼的水利工程。它的指导思想也与水坝迥然有异。水坝讲的是硬堵,把水堵起来,“人定胜天”。都江堰讲的是“乘势利导”、“深淘滩,低作堰”,顺应河流的自然水文特点。过去,雄伟的大坝被视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象征,现在发现弊多于利,而且自然是不可能真正为人所征服的。由于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岷江已不是几十年前的岷江,沙石含量极高。紫萍铺水库必然淤积,寿命不过几十年;都江堰却不会淤积,它已经存在了两千二百多年,只要定期维修,它还可以继续存在几千年。如果调度错误,紫萍铺水库可能在洪峰到来之际开闸放水,给下游带来人造洪灾,都江堰无论如何也不会加重洪水灾害。至于说到扩大灌溉面积,有专家认为,这并不是非修紫萍铺水库不可的理由。如果采取一些增辟水源和节约用水措施,“到本世纪中叶,都江堰灌区按水量计,可扩大到四千万亩以上,从而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灌区面积最大、综合效益最高的水利工程。真正符合逻辑的理由,看来只能是“上大工程,捞大油水”。维修都江堰能有几个钱?而且这种日常性的经费,一个萝卜一个坑,捞起来既费事儿,还烫手,如何比得了上工程、大工程!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