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天价车,他们为何不选在世界上最富有的美国、瑞士、中东推出,却一而再地选择了中国,是不是在他们眼里,中国的富人比美国商界巨擘、中东王室更富有、更高贵?
我曾两度参观过劳斯来斯工厂,仔细听过技术人员的讲解,亲眼看过他们造车的过程,对照他们在中国车展上的介绍,没有听出造这几辆天价车多出了什么工序,选用了何种更好的原料。可能他们觉得中国的富人更要面子,更不把钱当钱,因为中国的富人来钱太容易,他们看准了中国富人的特殊需求。
外国公司比我们精明,就是能很好地把握市场需求,适时适度地提供有效供应。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过,只要会说“供给”与“需求”,鹦鹉也可以成为经济学家。而中国汽车这些年的许多失误,就是没有把握好“供给”与“需求”。
就说轿车价格吧,大家总是去和国外比,觉得国内价格太高,不合理,而不是从供需角度去分析。事情明摆着,市场供应不足,想买的人买不着,有路子的人转手加钱,车价怎么能够降下来?轿车价高利厚,谁不想染指?90年代初期,我曾撰文提出汽车“散乱在于欠发展”,有权威人士还很不赞成,总想依靠行政力量搞调控。
再说入世后,进口轿车价格不降反升,大家都觉得奇怪,其实还是供求不平衡嘛。汽车厂家都看好经济型轿车,能力不断增加,扎堆推出新车,一下子这个档次的车不仅价格下来了,而且车子也越造越好。但中国还有很多富人,他们的钱多得很,他们要得就是舒适,就是体面。你给他讲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少占土地,他们根本就不想听。不让他花钱就烧得慌,你看131.5万元买10颗荔枝,55万元吃一桌饭还说“很值”,这样的人不让他们坐高档车能行吗?
我们的确小看了这个市场,我们轿车工业起步时,只确定了一个3万辆奥迪项目“挡住进口”,目标是满足公务用车的需求,没有考虑富人用车。后来决定在上海通用上别克,许多专家联名上书表示反对。正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别克排量由3.5升降到了2.98升和2.4升。奥迪100淘汰换型上A6,最高配置售价56万元,我们曾担心这么贵的车卖给谁?接着广州本田出了雅阁,上海大众出了帕萨特,这一下可真算是“重复建设”了。
谁能想到,2000年奥迪A6排产1.2万辆,结果生产了1.4万辆还供不应求,购车人张口就要“最贵的”,配置越高越好卖。29.8万元的雅阁,竟要加价8万元才能买到手,而30多万元的别克投产当年就销售了1.5万辆,赢利6亿多元。据了解,这些车子60%到90%都出售给了私人。这几年,风神、普利马、威驰、中华、索纳塔、马自达6等中高档车,出一款火一款,哪个都比经济型轿车好卖。
我们曾经认为北京吉普陷入困境,是因为切诺基2.4排量太大,16.4万元的价格太贵,四轮驱动太超前,推出了12万多元的两轮驱动,结果并没有挽救了企业,倒是50多万元的大切诺基,一上市就火了大江南北。宝来和POLO上市时,我和厂家争论,批评他们定价太高,结果是配置最高、价格最贵的卖得最好。说什么“骂贵的,买贵的”的,其实骂的人不买,买的人不骂,骂的和买的压根就不是同一拨人。
我们小看了这块市场,是因为小看了中国富人的购买力。尽管中国现在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但是贫富差距巨大,中国的富人相当富裕。据报载,2002年全国储蓄存款8.69万亿元,其中50%的现金和存款为不足10%的人所有。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这10%的人数可不能小瞧。世界名酒XO最大的市场是中国。据国家旅游局官员介绍,去年一个音乐旅游团在维也纳,仅1小时40分钟就花掉了30万美元,商家都给吓坏了。在巴黎,中国旅游团进了门,老佛爷店就关门,专门为中国游客服务。
我们一直认为造轿车只要规模上去了,成本自然会降下来,厂家就会赢利。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天津夏利规模曾经达到11万辆,在全国最大,结果呢?连续亏损,终于出售给一汽。而中高档车无论产量是几千,还是过万辆,都赚的锅满盆满。一汽接手天汽,立即着手和丰田合资再建个中高档轿车厂,最近签约生产皇冠、花冠、霸道和陆地巡洋舰,那个档次都不低。那些中高档车的4S店,一出手就投资1000万元,1年、最多两年就收回投资,凭什么?据说卖1辆宾利就能赚回1辆奥迪,可能还不止,而生产1辆售价4.18万元的夏利,总共能赚多少?
中高档车为什么特别能赚钱?就是供不应求,市场竞争不充分。
我们曾说过,奔驰降价,波及奥拓,一档一档往下压,中高档车价格下来了,经济型轿车就挺不住。而夏利、奥拓降价,对奔驰则毫发无损。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型轿车的同时,不要忘了掏中国富人的钱兜,别让他们只给外国厂商做贡献。南京菲亚特的意方总代表洽巴告诉我,他们也有意进入中高档车市场,我支持他们的决定,让中高档车的竞争更激烈些吧。
sina
- 关键字搜索:
- 天价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