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国谈江泽民镇压经济导报内幕 江泽民出尔反尔随风倒 系统参与倒赵运动

1989年64事件中,《世界经济导报》因为坚持独立立场,拒绝充当“党的喉舌”,而遭到当时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的查封。一代报人钦本立郁郁以终。江泽民则靠整肃《世界经济导报》起家爬上总书记的宝座。

被江泽民封杀的《世界经济导报》,当时被认为是大陆思想最开放的报纸,甚受学术界和青年学生欢迎。89年学生运动在5月13日开始绝食之前,声援《世界经济导报》、要求新闻自由,是一个重要的中心议题,而且也史无前例的把新闻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卷入了这场民主运动,所以有评家认为,“导报事件”是八九民运从学生运动转向社会运动的一个转折点。

张伟国先生当年为世界经济导报灵魂人物钦本立的得力助手,在接受采访时,披露了江泽民镇压经济导报事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张伟国1956年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上海华东政法学院,曾在上海当律师,后为《世界经济导报》政治法律编辑、驻北京记者、编委。1989年6月9日被上海公安局收容审查,同年12月被以“反革命煽动罪”逮捕,1991年2月被以“尚未构成犯罪”为由“决定不起诉”释放。1993年来美国,在柏克莱加州大学任访问学者。1996年开始主办网络刊物《新世纪》,并担任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

以下是张伟国先生接受采访的记要,标题为编者所加。

《世界经济导报》背景

当时因为这个世界经济导报跟别的报纸不太一样,别的报纸都是官方的喉舌工具,做事情呢就是螺丝钉,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做什么好象都给限制住了,经济导报当时在改革开放当中相当活跃,它不但在思想信息这方面比较活跃,而且它本身的组织架构也很新颖。

当时这个过程主要由钦本立先生主导,那么他呢是一个老报人,49年以前曾经是香港文汇报住上海办事处的头,文革以后才平反,到上海社科院兼世界经济所的党委书记,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呢,他凭跟文汇报的老关系,去借了二万块钱,把当时在文革当中打散的,在新疆,青海---那批右派,老报人右派找回来,大家一起,当时有13人吧,在78年的时候办起来了。办起来以后呢就涉及到一个挂靠,因为在中国你如果没有一个挂靠的话,它就不允许你搞,那么钦本立由于自己的一些工作条件有点特殊行,他自己因为是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党委书记,那么就跟世界经济学会,还有经团联,经济团体联合会,当时的会长是钱京睿,还有桓相,汪道涵,就是他自己的一批老朋友,出来帮他捧场。做理事长,做名誉社长等等,他这样就把它撑起来了。

撑起来以后呢,它基本上是属于民办性质的,一直到了84年,由于报社业务上的需要,因为你民办有一个困难,你看不到中央文件,你看不到文件就没消息,搞报纸没信息是很致命的事情,所以当时汪道涵当市长的时候呢。就给他出了个主意,是不是就让世界经济导报成为一个局级单位,变成局级单位以后,它就可以享受待遇看文件,文件就可以发到你报社来了,那么当时时候所谓四报两台,解放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世界经济导报,然后电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算是这个六个局级单位,导报算挤进去了,但那个是讲好了,就是一个看文件,它的一些人事任免和经济都是一种自负盈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导报一直坚持自己是一个民办的。而且呢把这个民办也体现在报纸的风格上,基本上跟官方的报纸有比较大的一个区别,这个区别无论从言论的风格,还是从选材,焦点的扑捉,基本上是在这样一条路。那么导报就希望在推动中国的开放方面起一个相当关键的作用,至少起别的媒体起不了的作用,正因为有这样一个企图心,那么它在很多安排上面,用一个新闻界同行的说法,就是导报比一般的报纸要可能快半拍,有的时候,这个中央有一个政策还没出台,那我们这个报纸上已经在开始讨论了。用现在的话讲有一种舆论导向,但这个导向不是控制在中宣部手里,等于控制在钦本立和导报手里,正因为它有这样一种领导风气,领导舆论的作用呢,它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影响。

一个有意思的插曲

在纪念11届3中全会10周年活动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我们都知道中共党内也不是铁板一块,你一起了这种作用,那反对派也把你看成眼中钉,所以在11届3中全会10周年活动举行的时候,王忍之是当时的宣传部长,他看到记者名单里有世界经济导报,他马上就把它圈掉了,就不让我们参加,不让我们参加,等到会议最后一天的时候,苏绍智先生就请我到他办公室。当时还有他的一个学生,我们一起看他的稿子,因为这次会议不但不让导报参加,也不让当年帮助胡耀邦一起搞思想解放,参加理论务虚会的许多改革理论家参加,象王若水呀,严家祺,这些都没参加,于浩成啊,李洪凌等等,都没参加,没参加以后呢,苏绍智也是孤军奋战在会场上面,他虽然也是发言了,但这个声音很微弱,也没有让外界知道,那么就跟我们导报商量,看有没有这个可能性,那我马上把这个稿子传回到上海,请我们总编钦本立来定夺。钦本立当然很愿意发,当时他说想听听我的意见,我当时表达了这样一个意见,就是说,既然没让我们参加这个会,那所谓这个会议的纪律,我们就没有遵守的义务,第二这个稿子是苏先生在会上公开发表的,不是一个秘密文件,我们也应该可以,第三呢,如果讲有人对这个稿子有意见,我们完全欢迎,开放报纸让大家一起来讨论,批评。我印象很深,这个活动正好是在年底,报纸发表以后,我正好回到上海度假,要过年了,据说这个报纸出来以后,中宣部马上就发文件,把这期的世界经济导报给扣了,然后也通知其他各个报纸不能转载这篇文章。而薄一波呢就拿了这篇文章到邓小平那里去告状,苏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是为胡耀邦鸣不平,认为党的组织生活纪律不正常,这个问题是很触神经啦,当时高层里面已经酝酿了一些实际上烦躁的风潮,那么在这个气候上保守派是很紧张的,这也反映出导报作为一张报纸,它做了当时其他媒体所不能,不敢做的。

钦本立未料江泽民出尔反尔

六四还没有开枪之前,我印象就很深,当时这个国务院的一些专家,一些政策研究人员,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就已经在讲了。当时绝食之前,5月13日绝食之前,整个中国89民运的一个核心,一个中心点,实际上是导报事件。那么导报事件为什么成为一个事件呢?这个跟49年共产党统治以后,新闻界的一些反抗不同,是因为它跟学生运动联系起来了。走到社会上去了,走出导报了。当时导报因为受到江泽民的压迫以后,实际上引起了海内外的同情支持,变成中国要新闻自由的 ,不管是学生还是记者,他们喊的口号倒是要新闻自由,要新闻讲真话。那中国在49年以后共产党统治的情况下从来没有发生过。从这个角度来讲呢,就是导报事件在89年,这个风波当中也好,这场运动当中也好,我认为它是一个转折点。就是知识分子的校园运动,学生的校园运动怎么样变成一个社会运动。这是一个转折点,所以从历史学到角度讲,它具备了一个历史事件所有的要素,所以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导报事件,这个是在开枪之前专家已经有这样一个评论了。

这个事件实际上很有意思,从外界来看好象有一定的偶然性。江泽民也是很善于伪装的一个人,刚才提到的苏先生的那篇文章惹出来的风波,薄一波到邓小平那里告状以后,中宣部就给了很多压力,那个钦本立作为我们总编了讲,日子也很不好过,就在这一年的春季团拜会上是上海的春季团拜会,江泽民看到钦本立的时候,还拍拍钦本力的肩膀,意思是这个事情你不要紧张,上海市委呢是做减压器不会做加压器,不会升温,只会降温,你放心好了。所以这个钦本立呢当时吃了一点定心丸。那么这个事情我想跟后面的事情有很大的关系,就是钦本立在看江泽民的问题上面,这个导致了他的一个误判没有料到江泽民在关键的时候会出卖他,会出尔反尔翻脸不认人。

严家祺、戴晴的言论

所以这个导报事件的引起呢,是4月19日我们有一期报纸,叫439号,这一期报纸的内容是我和新观察的编辑戈扬,我们在文化部的会议室支持了一个研讨会,当时呢外面的学生已经上广场了,讨论会参加的人都是胡耀邦原来的一些旧部和一些体制内体制外倡导改革开放的一些青年学子,那么在这个会上呢也有比较尖锐的言论。这里以二个人的言论为标志,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是严家祺的,他认为这个共产党的权力更替都是在非程序化,讲白了就是宫廷政变,它没有按照一个正常的程序在进行。那么另外一个讲的比较激烈的是戴晴,她认为这个共产党的总书记从陈独秀到胡耀邦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你去算,每一个下场都不行,这个呢她就从另外一面印证了严家祺提出的中国没有确实的权力更替程序,所以这样一种悲剧不断的在重演,胡耀邦的去世不单单是胡耀邦本人的一个悲剧,实际上是中共的一个悲剧,也是中国的一个悲剧。

会议结束以后,我也向我们的总编钦本立汇报,他听了以后就很振奋,当时希望能够把整个会议能够报导出来,所以我也花了将近一天一夜的时间整理了大概14万多字,这也是导报有史以来没有过的,我们大概分了5个版面,就是把这个座谈会的内容,这个发言的大部分内容全部登,用这期报纸登出来。

江泽民智囊刘吉告密

当时参加会议的人里面有一个跟江泽民关系很近的人叫刘吉,当时是上海有一个新科技,搞什么所谓---,后来就是做上海宣传部副部长,做体改委的主任,在海外号称也是江泽民的智囊。这个会议他参加以后就在上海打报告,那么在报纸已经开印的情况下面,钦本立接到了陈至立--上海宣传部长的电话,要求他到市委去谈话,同时呢也要把这个报纸带去,让他们审一审。那天钦本立一边在印刷场看好报纸打样--报纸开机印刷,一边呢就到市委办公室,上海康平路去谈话。谈话的要求呢,当时他们谈了一个尺寸,就是说这篇文章里有几百个字要删,就是戴晴啊,严家祺讲的最激烈的,其他的都无所谓,可以登。

那钦本立说这个报纸都已经印了,怎么可以呢?他说不行,这个是关系到一个大局,讲了很多理由,钦本立还是坚持他的原则,不能撤。从7点多钟一直谈到晚上12点多钟,那个时候实在谈不下去了,他们就搬救兵把江泽民和曾庆红一起搬出来D歉鍪焙蚪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