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3日电 据文汇报报道,前不久,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只露一半--中国枪手生存实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其中披露某些出版单位“创造”的3个月内翻译100部“世界名著”的“记录”,更是震动了翻译界。
重译文学名著本无可厚非,但屡屡发生在文学翻译领域的抄袭、剽窃、粗制滥造,词不达意,南辕北辙,笑话百出,每每令人尴尬。现在,翻译居然也有了枪手,翻译的现状的确到了不得不大声疾呼的时候,所以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间隙,商务印书馆杨德炎、译林出版社章祖德、译文出版社叶路、人民文学出版社潘凯雄、《人与自然》杂志刘硕良、自由撰稿人止庵、法国文学翻译家胡小跃等一批出版界、文化界的专业人士召集起一个研讨会,在此他们呼唤建立翻译资质准入制。
《中国枪手生存实录》里,一位名叫鲁大生的枪手现身说法地回忆起一次翻译文学名著的经历。书商找他去,要求一页上只改10个字,改一个字给3分钱。于是鲁大生就在巴尔扎克的《幻灭》、雨果的《悲惨世界》、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格拉斯的《铁皮鼓》等世界名著上干起了“活儿”。比如,拿来一部正版的世界文学名著,翻开某一页,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哦,亲爱的,你知道吗,我太爱你了!”枪手就把它改成:“哦,宝贝儿,你知道吗,我太爱你了!”或“哦,亲爱的,你知道不知道,我太爱你了!”这样一来就改了3个字。别看改一个字只有3分钱,积少成多,一个星期后,鲁大生交稿10部,赚2.5万元,比翻译家多得多。听说,现在不少地方都有翻译枪手,甚至还有人专门租房子给他们进行流水线操作。
译林出版社社长章祖德告诉记者,一本经典外国文学作品从拿到原着到变成中文与读者见面,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100多部外国文学作品,这对于一个正规的出版社则需花上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但现在有好多出版社,凭着“剪刀+浆糊”,剪剪贴贴,拼拼凑凑,3个月就可以弄出一本来。名著复译贵在超越。如果一个新推出的译本与前人的译本相比不能有所超越,那可以说是一种遗憾;而如果新的译本粗制滥造、译笔粗陋、品位低下,那么这样的译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海天出版社海外部主任认为,中文译着质量问题一定程度也与缺乏必要的社会奖惩监督制度有关。现在国家图书奖评奖没有翻译作品这个奖项。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潘凯雄提出,出版外国文学名著应该建立资质准入制。无论是对出版社,还是从事翻译工作的个体,有一些最起码的资质门槛,应该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净化翻译出版市场起到作用。
- 关键字搜索:
- 翻译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