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彤:一元领导和多元市场的矛盾 ──评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市场的决定


一、共产党领导的市场有“完善”之可能吗?
二、“诸多制度性障碍”没有一条不是党的领导搞出来的
三、一元领导和多元市场能水火相容吗?
四、恐怕需要建立“现代党权制度”
五、这个《决定》的优点和缺点
六、余论:对一党专政的知足和知不足

一、共产党领导的市场有“完善”之可能吗?

中国共产党喜欢把它所占有的一切东西,不管是甚么东西,统统取个名字叫“社会主义”。

它的第一代核心以为:用国家的名义,叫几亿劳动力按照共产党制定的计划干活,就能大跃进,就能压倒苏联,就能超英赶美,就能天下第一;因此之故,它宣布:社会主义就是国有化加计划经济,这个东西能够救中国,中国经济应该叫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种体制,搞了二十多年,非常听话,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想大干快上,它向农民伸手,要人要钱要粮;想甩掉包袱下马,它冻结工资,叫城里人上山下乡;想以粮为纲,它不惜毁掉草原;想大炼钢铁,它忍心把稻谷撂在地里霉烂;想“放卫星”创造奇迹,它能把牛皮吹上天,能不顾人死活把农民的口粮夺过来交“公粮”;毛主席想缴甚么“学费”,它总能叫老百姓出多少学费。总而言之,这个以国家为主体、以计划为手段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棒极了,能够虽然保证但毛主席永远能够随心所欲,直到发动全国停产停课,开辟继续革命的新纪元。这个种体制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完善,完善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对领导总是百依百顺;第二个特点是无能,使全社会麻木瘫痪,奄奄一息。还有一个好处,尽管老百姓倒在崩溃的边缘呻吟,喇叭里唱的依然是感激涕零的赞歌:“毛泽东,爱人民,它是人民的大救星……”

共产党的第二代核心认为,毛泽东很伟大,必须肯定,否定不得;主要的问题出在计划上,也许还有一些问题出在国有制上。因此,可以不搞,计划经济可以改为搞市场经济,一部份国有企业也可以变成私有企业。毛泽东的门徒们问他道:这算社会主义吗?他高挂免战牌,宣布不争论。邓小平有个基本估计:把中国经济从毛泽东的枷锁下解放出来,生产一提高,全国就稳定。他有一条必须死守的底线:中国的市场必须永远归共产党领导,也就是永远贴“社会主义”的商标签。不需要说出来的因果关系是:只要市场捏在党的手里,党就永远是最大的受益者,全党就能凝聚为同生共死的利益共同体;只要党内不出问题,党的地位就固若金汤,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三代核心继承的就是这个衣钵。没有料到的是:党的领导代替了市场规则和价值规律;想发大财的资本家纷纷向党“寻租”;“寻租”的机制不是优胜劣败而是劣胜优败;每日每时都在刺激和诱惑越来越多的人向腐败和黑暗倒退;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贫富之间的鸿沟迅速形成,疯狂扩大;弱势群体的愤怒无法平息;随着党内暴发户雨后春笋般推陈出新;和分赃不均,勾心斗角,权力内部的裂痕和斗争与时俱进。于是,不能不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任务。

刚刚结束的中共中央三中全会作了一个“完善市场”的决定,其中指出“党的领导是顺利推进改革的根本保证”。问题在于,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完善”之可能吗?这种体制,是党的领导所能“完善”得了的吗?我现在提出问题,下面作些粗略的分析。

二、“诸多制度性障碍”没有一条不是党的领导搞出来的

三中全会《决定》的第一章第一节明确指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把“障碍”提到“体制性”的高度,是有勇气的表现。到底存在着有多少体制性障碍?它没有统计,不过,可想而知,这个《决定》后文所列举的各种老大难--包括:腐败,不透明,市场主体法律地位不平等,法律不起作用,权力机构没有制衡机制,职工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行政壁垒,行业垄断,地区封锁等等--不可能不在其内。

不过《决定》不肯明说这些体制性障碍到底寄生在甚么体制之上,从而成为“体制性障碍”的。我想应该实话实说,所有这些障碍它们统统都是一党专政的产物。市场的领导权在共产党手里,“寻租”就是寻权,说到底就得寻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现为权力和利益的普遍联系和全面依存。一人有权得道,鸡犬发财升天,是明摆着的证据。在全国各地高高低低各种层次上,这是每日每时都在重复亿万次的现象形态。别的国家也有腐败,但中国的一切大腐败分子,个个都是由久经考验的特殊材料制成的,统统经由中共各级党委组织部特别是中央组织部审查合格。中国以外别的国家也有黑箱作业,但中国的黑箱是由大小领导党国亲手贴上封条、永远不准彻底揭开的的党国机密。中国的权力没有制衡,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为党的核心个个第一名害怕制衡、,反对制衡的人,正是党的核心自己。既然实行一党专政,法律的地位只可能存在于党的领导的鞋子子底底下。领导的利益、立场和感情,决定了市场主体不可能平等。三个代表是工人农民命中注定的代表,要是别人胆敢为工农请命,想必是篡党、夺权、危害国家的颠覆分子。天天坚持共产党领导市场的制度,一切制度性障碍就天天有恃无恐,天天盘踞在“社会主义市场”头上。

至于所谓行政壁垒,行业垄断,地区封锁,更是党的领导的合法职特权和拿手好戏。除了党,谁都没有资格、没有本事搞那些庞然大物。每一座行政壁垒,都是党用政府的名义建立起来的。每一种行业垄断,都是党组或党委作出决定通过决议建立起来的。每一处地区封锁,都是靠省委、市委、县委、乡党委当后台的。这是公开的,不是秘密的,只有傻瓜才以为能把别人蒙在鼓里。

中国通过改革建立起来的市场,是只改经济、不改政治的产物,存在着“诸多体制性障碍”不足为怪。奇怪的是《决定》中有三句非常精彩的话。一句话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令人真不知道是赞美还是讽刺。另一句是早已念破了嘴皮的空话:“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令人叫人弄不清楚知道是愿意想痛改前非还是下决心搪塞到底。最有意思的一句话:“党的领导是顺利推进改革的根本保证”,这是第十二章第四十节的标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清楚了:原来中共中央决心依靠一党领导的保证,去顺利解决一党领导的顽症,以达到去完善一党领导的市场之目的!真不知道这算缘木求鱼还是火上加油。

三、一元领导和多元市场能水火相容吗?

毛泽东喜欢研究矛盾。请允许我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重大课题发点议论。

市场不同于军队。军队需要一元化,万众一心,一个目标,一面旗帜,一个统帅,一呼百应,“团结如一人”。市场则不然。市场天生是多元的。自买自卖的“一元市场”,是异想天开的荒诞,不知道千年神话滑稽小说里有没有这种记录。要做买卖,做交易,非但少不了买方和卖方,甲方和乙方,而且各方都必须有可供自由选择的对象。多元是市场的本质属性。市场的主体是多元的,必须各有各的权力,只能各谋各的利益。市场各个主体之间的一切合同和协定,以及市场运行的一切规矩和准则,都只能在买卖双方之间、以及卖者中间之间、买者中间之间,在平等而且自愿的竞争和协商中间,才能形成,才能实现。谈得拢,成交;谈不拢,拉倒。强迫和掠夺是战场行为,领导和服从是官场行为,只有平等自愿的协商和竞争才是市场行为。

这些常识,古今中外做过生意的人个个都懂,可惜中国“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的总设计师不大懂。他带过千军万马打过仗,做过至高无上的官,领导过反右派之类的大斗争,唯独好像没有做过生意,他的市场实践恐怕几乎经验等于零。他按照军队模式和官场模式设计了一个市场,在市场头上加了一个绝对权力,即共产党领导,把这样的市场命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他信心十足:四个坚持,继承了毛泽东的力量;允许人们下海发财,又补救了毛泽东的致命伤。在他眼里,共产党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应该是最好的一对一对。没有料到的是遇到了一元领导和多元市场这个水火不相容的矛盾。

毛泽东年轻的时候,在长沙郊外玩耍,看到老鹰在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万类霜天竞自由”,心里油然泛起无限的失落感:“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后来,毛泽东承袭并大大扩展了蒋介石一党专政的事业,达到掌握了“党主沉浮”的绝对权力境界,他的心情舒畅了,但只要有“党主沉浮”在,“万类霜天”就“竞”不了“自由”。这一对生死矛盾,别说第二代、第三代,恐怕十八代也无可奈何。

“难道价值规律不在主沉浮吗?难道法律不能主沉浮吗?为甚么党的领导不能主沉浮?!”恕我直言,道理很简单:因为规律和法律是“无生物”,是死的,这些死东西,会失效,但不会腐烂;而党的领导不是死的,不是“无生物”,它是“生物”,会腐烂,何况它还有无敌于天下世无双的绝对权力,与时俱进的雄心和美梦,不可决不动摇的立场遏制的七情六欲举。世界各国的市场,都不在政党领导之下。共和党,民主党,保守党,工党,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哪一个政党有过领导市场的记录?把政党强加到市场头上,是邓小平的大发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大特色。中国的市场之所以不“完善”,与其说少了甚么东西,不如说多了一个东西--多了一个“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四、恐怕需要建立“现代党权制度”

市场一旦没有共产党领导,会不会天下大乱?我想不必杞人忧天,恰恰相反,中共中央在《决定》中所列举的"诸多体制性障碍",即中国市场的一切老大难,都可以紧跟一党专政,一个一个退出中国市场。到了那个时候,"完善"中国市场的条件就成熟了。

无权领导市场的共产党,会不会"下岗"?我看不会。美国的政党,英国的政党,日本的政党,都不领导市场,都没有"下岗"。中国共产党自己,姑不说它1953年到1978年如何一股劲儿消灭市场;就拿1921年到1949年来说,整整二十八年,无权领导市场,它"下岗"了没有?难道它当初发动革命的目的,就在于创造条件把市场抓到自己手中?

那么,共产党是不是应该像中共中央毒龆ā分兴(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作者:鲍彤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