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管教成了放飞的“鸽子”
1999年9月,年仅16岁的高一学生王濒(化名)踏上了赴英留学的旅程。王濒父亲做小生意,母亲是研究人员,他们拿出全部积蓄送他出国,图的是儿子回国后有个好前程。
王濒在苏格兰阿伯丁就读的语言学校不大,以中国学生居多。像所有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一样,王濒和同学一道在学校附近租房住。他每天呆在房间里疯狂地打游戏机,饿了到外边买点快餐,其他同学也大多如此。以前在家被父母严管的他们,而今成了放飞的鸽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购物出手也大方。
打工上网日程里独缺“上课”
王濒在阿拉丁呆了一年,英语没有任何长进,听说其他中国同学都转到靠近伦敦的另一所里丁语言学校,他也匆匆将衣服、电视和音响装箱托运,自己坐火车来到小镇里丁。
刚到新学校上课,王濒还算刻苦。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网络游戏又勾起了他和同学们的“玩性”。几个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跑到小镇中心,办好上网手续,没日没夜地网上畅游。王濒回忆起那段生活时,用八个字概括:上网、睡觉、吃饭、打工,日程里惟独缺的就是“上课”。由于学语言没有丝毫长进,干什么都没劲,王濒只能“玩”。
回国无颜躲开父母当门童
来英国的目的是读大学,可现在语言还不知何时能通过,真正上大学更不知何年何月,王濒不敢往下想。他思索一整夜后,于2002年的7月10日,买了张机票直飞北京,到北京没出机场又登上返回武汉的客机。
王濒不敢面对花了五十多万元人民币送他出国读大学的父母。他找了个在某酒店当门童的工作。直到三个月后的一天,他在武汉天河机场为客人送行李时,被熟人看到,他的父母才知道:失踪三个月的儿子原来早早回到武汉。
王濒总结自己留学失败的原因:英语基础不好,花太多时间在语言上,又迟迟无长进;一个小孩带十几万元学费和生活费,任由自己支配,滋长了乱花钱的毛病;中国学生的扎堆现象害人不浅,加上心理上过分依赖同学,特别影响学习。编后语惨痛的“学费”
- 关键字搜索:
- 武汉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