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外迁移民返回故乡的权利——重庆打造世界大都市的计划和三峡移民外迁安置
前言到2003年底,三峡工程外迁移民达17万。预计至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以及完工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三峡移民要外迁。外迁安置三峡移民自1999年起。虽然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的结论是∶三峡地区有足够的人口环境容量可以安置移民。但是国务院一方面坚持可行性论证的结论,另一方面却以“三峡地区人口环境容量不足”,无法安置失去土地的农村
移民,要农民离开三峡地区。
但是依照betway体育手机网
的重庆市发展计划,到2012年,重庆市要新增加城市人口600万!按照这个计划,占三峡工程移民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重庆市有足够的人口环境容量,可以在近十年的时间内新增600万城市人口和新增加600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如果政府采取优先将三峡农村移民转化为城市人口,三峡地区完全可以安置三峡工程的移民,数十万移民也不
必离乡背井,17万已经到外地安置的农民,也可以按照自愿的原则,返回三峡故乡。
一、三峡工程,三峡省和重庆成为中央直辖市
1982年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谈到三峡工程说,我赞成150米方案。看准了就要下决心,不要动摇。邓小平的这句话为工程上马开了绿灯。三峡工程有不同的方案,最主要的有1958年中共中央成都会议决定的200米方案。自有三峡工程设想以来,湖北省是最坚决的支持者,而受三峡水库淹没损失重大的四川省一直不支持这个工程。邓小平的老家在四川,150米方案与200米方案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在于水库淹没区主要在湖北,而对四川和重庆的淹没影响很小。1983年国务院为了执行邓小平的指示,成立了“三峡省”筹备小组(省级),省会就定在湖北的宜昌市,行政范围主要是湖北省的宜昌和恩施两个地区和四川省的一小部分
,三峡省筹备小组的组长由原水利部副部长李伯宁出任。当时在所谓的省会宜昌市大动土木,盖起了省委、省政府大楼和公、检、法、商业、财政、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的办公大楼,从北京、武汉和宜昌来的大批处级干部,都调到“三峡省”筹备小组担任“庭级”领导干部的工作。1987年春赵紫阳出任中央总书记之后,就把“三峡省”筹备小组砍掉,理由是紧缩国家财政开支。“三峡省”筹备小组和李伯宁也只留下一个“不三(峡)不四(川)”的名份。
1992年4月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国务院兴建三峡工程的提案,正常蓄水位175米。这样三峡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又在四川省,官方公布的113万移民中,有85%是来自四川,移民任务十分艰巨。但是四川省的领导对完成三峡工程的移民任务根本没有积极性,对行政干部来说,既不长工资也不升级。这时人们又想到了 “三峡省”的主意,这次是把原来四川的省辖市重庆,提升为中央直辖市。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通过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凡是被三峡工程淹没涉及的原属四川省的市县,全部划归重庆市,由于行政级别的提升,重庆市属干部全部官升一级,皆大欢喜。
二、重庆市委的雄心勃勃的计划
重庆又称渝州,简称渝,因为嘉陵江的下游在古代被称为渝水。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三千多年以前,它曾是巴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隋朝时设渝州治。北宋期间渝州地方官员造皇帝反,最后被杀,渝州亦被改名为恭州,意思让渝州的官员和百姓恭顺皇上。南宋恭王赵先封王后称帝,“双喜临门”,所以恭州又改称为重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民政府首都迁到重庆,成为当时政治文化中心。抗战胜利之后,首都迁回南京,重庆的地位下降,但仍为中央直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庆只是四川省的一个直辖市。在三线建设时,重庆是建设的中心之一。
1997年,重庆上升为中央直辖市后,成为中国全国面积最大、行政管辖范围最广阔、人口最多的中央直辖市。全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14个区、26个县(市),人口3072万,其中城镇人口占三分之一,农村人口占三分之二。
现在重庆市委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三六”的计划∶到2012年,花六千亿元投资,新建城区面积六百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六百万,把重庆
打造成现代化的国际化大都市,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交通通信枢纽。
根据这一计划,重庆将建设以主城区为核心的五个层次的城市群:最核心的主城区将建成500万人口以上的国际级大都市(即原重庆市区和新发展区);第二层是涪陵、万州、江津、合川,建成70-100万人口的国内大城市;第三层是把永川、开县、长寿、南川、黔江等发展成20-30万人左右的区域中心城市;第四层就是发展20多个10-15万人的县城和城关镇;第五层即发展上百个1-3万人左右的中心镇。
到2012年,新增加城镇人口六百万,计划平均每年增加城市人口六十万;以劳动人口与抚养人口比例1∶1.5计算,十年期间共需增加二百四十万非农业工作位置,平均每年二十四万。到2012年,重庆市将形成一个世界级的都市群,到那时整个城市的建成面积将达到1500平方公里,全市的城市化人口预计达到1600万,城市化率达到50%。
三、实现计划的依据重庆市委提出的这个“三六”发展计划,有它的理论依据∶
第一,重庆的资源优势.这包括了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自然风光秀丽壮美,山城夜景极具特色,人文景观丰富多彩,长江三峡、大足石刻驰名中外。
第二,工业基础好。重庆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并举,配套能力强,已经形成了汽车、摩托车等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支柱产业、优势行业和拳头产品。
第三,市场优势。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商业中心,一个服务于西部,联系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市场网络体系正在形成。
第四,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重庆是长江上游的水陆交通中心,已形成水陆空运输方式完备的综合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
第五,科技教育力量雄厚,科技开发能力较强。重庆有25所高等院校,近千家科研开发机构。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高科技中心。特别是中国政府作出建设三峡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给重庆带来了最大的机遇。当然最重要的保证是,重庆市准备在这十年时间内投入6千亿元资金来保证计划的实现。同时准备把城市建成面积也要扩大到建成面积将达到1500平方公里,远远超过中国山区城市的用地标准,达到了平原城市的用地标准,可见重庆市有足够的土地资源来支持这个计划的实施。最后,重庆市委决定,为了加快城市化的过程,将解除农民进城的各种限制,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四、十多万三峡外迁安置移民要求返回故乡重庆、宜昌正当重庆市朝着这个世界大都市这个宏伟目标阔步迈进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不少报导∶外迁安置的三峡工程移民要求返回故乡,特别是返回重庆。
据BBC中文网2002年7月20日报道,安置在山东省胶州市的三峡移民对安置不满,要求返回重庆,派40名代表向青岛市政府请愿,却遭到警察的逮捕。设在香港的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说,被捕的40名示威抗议者代表1000多名三峡工程移民,他们的远驻地是重庆忠县,现被安置在胶州。他们抱怨从四川重庆忠县的老家被重新安置到青岛胶州市之后生活面临的困难。他们说,青岛的物价比老家贵,他们听不懂也不会说山东的方言,他们也没有农耕设备,而且经常遭受到当地人的歧视与欺负。政府给这些被迫离开故乡的移民每人1.2亩农地,但是农地离他们住的地方距离太远。当地政府给这些移民每个月100人民币的补助,但
是这些钱光是买米就用掉一半,目前生活非常困难。移民坚决要求返回重庆。
自由亚洲电台报导2001年8月报导,近千名三峡移民包围湖南永州市火车站,要求返回三峡库区家乡。被安置在湖南省永州市的近千名三峡移民堵住永州市火车站和公路大桥,要求返回三峡库区原居住地,并与政府派出的大批警察发生冲突。
被安置在江苏大丰县的三峡移民认为他们被骗了,被骗到了大丰县。新移民不懂江苏的地方方言,一旦说出四川口音,买什么东西都比当地人贵,对安置工作不满。
被安置在上海崇明岛的一千多移民中,已经有200多人离开安置地,成为“流民”,到大城市中去找工作。
被安置在福建的三峡移民以为,过去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才知道学闽南话是真正难。没有语言基础,三峡移民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已经迁移到湖北的300多名农民返回重庆,指责当地迁徙部门官员挪用给他们建新房子的金钱。
已经迁居到江苏的300多名农民返回三峡坝区,因为他们每户只有九千元人民币给他们建房子,而不是当时答应的每人4万元。
德国电视二台记者在采伐三峡库区的行程中,采访了两位移民,他们已经签订了外迁合同,装作外迁,而又悄悄留在故乡的山林中。他们对三峡工程的安置工作表示极大的不满,认为移民安置费被一些人装进了私人的腰包。
在自由亚洲电台的一次电话热线广播中,一位中国大陆的听众告诉笔者,许多外迁的三峡移民并没有到安置地落户,而是到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中去做民工,等待三峡工程建成后再返回故乡。
根据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办公室官员在2002年春季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几乎全部的三峡外迁安置移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都不在安置地就业,而是到大城市去“打工”。就是有安置任务的当地居民,也不欢迎三峡移民。以往中国水库移民均以集中形式向人口稀少的边远落后地区迁移。这次三峡水库移民,是向东南省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行分散迁移。在三峡工程决策上马之前,中央政府邀请各省市主要领导人到三峡工地,举办了一个鸿门宴,考验地方领导人对中央政府的忠诚程度。当时各省市都表示一定会大力支持三峡工程。三峡工程上马之后,中央开征三峡工程的特别税,地方政府也不敢表示反对。此外各地政府还争相出钱,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当时各∈姓(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