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似不全退 去江化势头涌现

据亚洲时报报道,虽然几乎可以肯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不会在这次中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下称“两会”)的机会退下来让胡锦涛全面接班;但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正迈向“去江泽民化”的人文思想治国时代。推动着这个“去江化”势头的,其实并不是胡锦涛,而是客观的大局。

江泽民从去年两会闭幕后,有一段时间显得颇为低调,由2003年4月到10月,江泽民只出席了10次公开活动,平均每月公开露面都不超过两次;然而,自2003年11月至2月三个半月当中,江泽民已最少10次公开露面(见图),频率明显提高。如果把官方媒体近日抄作江泽民去年8月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去年10月浙江考察工作“硬六连”官兵的旧闻,以及春节时在广东深圳考察也算在内,其曝光率更是急升五成以上。

有一种意见认为,江泽民近月曝光频频,明显是要表明他不会就此退上军委会主席一职。去年十月三中全会前,曾有政治耳语指江泽民有可能会在两会期间退下军委会主席一职。

巧合的是,江泽民亲信,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2003年9月26日会见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希尔,11月25日又会见巴西国防部长维埃加斯。当时有一种意见指出,江泽民要退出军委会主席的条件是:要提拨在军中资历不算深的曾庆红当军委副主席。之后,曾庆红既没有再和别国国防部长会面,江要全退的传闻也不了了之。

无论如何,不少中国问题专家指出,即使江泽民这次不全退,中国也在在出现“去江泽民化”的势头。若把逻辑反过来看,这也正是江泽民不愿立即退下来的其中一个考虑。

“去江泽民化”的势头,最主要表现在胡温的施政理念。作为留学前苏联的技术官僚,江泽民的思考方向明显较为重视数据,江的施政理念,包括“三个代表”中头两项,即执政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都和社会的精英阶层关系较密切。

可是,胡温却将江的理念加以修正,加入以人为本的人文色彩。胡锦涛在去年7月1日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概念,政策也明显从江泽民时代重视城市转为重视农村。中国中央领导刚在2月16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正正就是修正了江泽民时代只重视国民生产总值等数字,把现有核算制度“片面性”和“绝对化”的问题更正过来。

有意见指出,去年中国出现非典疫情时的争论,亦可谓是江和胡不同理念的交锋。当时重视经济数据的一派不愿看见中国经济受非典拖累,一定把问题淡化,但胡温最后却不惜以辞退曾任江泽民私人医生的卫生部长张文康来表明他重视人民性命的理念。

“去江化”的现象,也表现在胡锦涛和温家宝的作风上。胡锦涛简化了有关领导的报导篇幅,简他了领导出国回国的迎送礼仪。胡锦涛在广东时表示对非典感到“揪心”,正好和江泽民在众多高官簇拥下南巡广东深圳考察时吟“生意兴隆通四海”对联成强烈对比。

在外交方面,胡锦涛基本上追随江泽民时代的外交政策,但还是修正了江泽民时代的“大国外交”大方针。相对江泽民,胡锦涛是更重视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有意见指出,令中国出现“去江化”现象的,其实不是胡锦涛,也不是温家宝,而是客观形势。新华社刚在2月25日报导,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这份最近刚刚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乡之间的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 然而,调查人员认为这还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城乡之间实际收入的差距。无疑在江泽民时代中国经验了一段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但在发展观念出现偏差的问题下,不少百姓一直受苦。现时的情况已经到达一个临介点,中国政府一定要重视长期利益,把各种人文观念注入施政中。

胡锦涛虽然是由以理工科著名的清华大学毕业,但清华大学本来却是一家十分重视人文科学的学术机构,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等著名国学大师,都曾在清华大学任教。人文因素和“去江化”现象,将会是今年两会的亮点。

本文留言

作者王楚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