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呼吁重建四大传统节日民俗
刚刚在深圳结束的“国际化语境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全国40多位从事民俗文化研究、城市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文化旅游实践者呼吁重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民俗。有专家指出,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这些传统节日受到西方节日越来越大的冲击,比如端午节,很多人知道吃粽子,但并不知道吃粽子、赛龙舟最初是为了纪念屈原;又比如过中秋,人们知道吃月饼、赏佳月、庆团圆,但是却不知道中秋还有嫦娥奔月、祭月、拜月和庆祝丰收的含义;人们越来越多地把春节当作一个休息和外出旅游的好机会,却忽略了在“年”背后所蕴涵的民族及民俗文化内涵……
尤其是城市中的人们,受西方节日的“诱惑”越来越鲜明,如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人们对这些西洋节日更熟悉,更热衷,但是却不知道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包括什么,更不用说了解其起源、内涵了。
几个月前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又发生了中韩“端午之争”,这更引起了人们对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间文学室主任、研究员吕微也认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对于老百姓而言,是具有特殊民俗象征意义的,西方节日不能够代替本土节日,民俗学学者已经进行了多年努力,但可惜的是,政府和普通百姓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中山大学中文系叶春生教授对这个问题感触更深,前不久他到韩国,发现韩国从政府到市民对 “端午节”都非常重视,已经创造了一系列相当完善的端午风俗,所以申报“端午节”为“世遗”,是很有希望成功的。叶春生指出,现在的文化是共享的文化,很多东南亚国家都有与中国相同的传统节日,虽然起源、节日象征意义等与中国并不完全一样,但是经过发展,都很有声有色,所以并不排除中秋也可能会被别的国家申报的可能。
那么该如何传承与改造呢?深圳市文联副主席、研究员杨宏海表示,首先应该倡导政府通过立法把传统节日作为法定节日固定下来,然后应与假日经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加以发展和改造,比如清明节举办放风筝比赛、拔河比赛;端午节举办“赛龙舟”大赛;中秋举办各种灯会、游园会;春节更是可以“春节系列”。这些节日不但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与认同,而且对于促进假日经济、节日经济也有所帮助。
(羊城晚报)
- 关键字搜索:
-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