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富调查:讨厌日本喜爱日货 梦想美国

由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发表的“中国新富市场与媒体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新富们关心中国经济发展,但对国内政治却不甚关注;他们患有“集体厌日症”,但却非常喜观使用日本产品;在经历了童年的文化饥渴后,他们怀上美式“中国梦”。

据国际先驱导报11月15日报导,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做的调查来看,中国新富阶层位于25岁至29岁之间的占33.4%,30岁至34岁之间的占35.4%,两者相加几乎占了总数的70%,这说明25岁到34岁这部分年轻人已经成为新富这个崛起阶层的主力。

报导指出,他们的消费需求:78%的人有自己的汽车、73.2%有自己的数码相机、67.4%有笔记本电脑、61.8%有高级音响、43.6%有数码摄像机、33.4%有等离子或者背投电视。他们在购物时是狂热的品牌主义分子,有84%的人表示在消费时非常注意品牌。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基本能为新富人群勾勒出一幅素描:30岁左右、从事管理工作、有房有车、热爱休闲生活、追求名牌、喜欢享受。

热财经冷时政

研究显示,新富认为,经济与他们生活的息息相关。目前有40.4%的新富投资股票,同时有31.3%的新富进行定期储蓄,还有12.4%的新富进行国债、基金投资。在公家机关工作的吴群辉表示,经济当然最需要关心了。因为它跟你的生活是最紧密相关的。他说,比如油价,我那辆车的支出已经在节节上升,我当然希望油价能快点降下来。你看看香港的中产阶级,房地产泡沫一破,一个个被整得灰头土脸。所以我们当然要关心经济。

但是新富们却不太关心大时政,北京拥有一家贸易公司的王先生指着一份报纸的头条新闻说,这写的是派出所长有向民众述职的业务,但是大家都知道,在很多东西没有健全的情况下,要真正做到还是很难。我们生意人平常更关心的是一些实在的新闻,像北京每度电涨4分,这就很真实,和许多人都有关系。

另一在中粮上班的李先生说,平常和朋友讨论问题很少讨论到大时政的东西,比如反腐,我们大家对新出台什么政策并不是太感兴趣,因为中国这个国家政策法规很多,但执行起来并不让人满意。我们只有在哪个贪官被抓了以后才会叫好。因为这样才比较实在。

讨厌日本喜欢日货

研究报告还显示出,中国新富对于日货并不抵制。他们都说,他们讨厌日本,但是喜欢日货。目前在一家日资公司工作的盛亮说,虽然我在日本的公司上班。在他的印象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都看抗日影片,从小就认为日本人是中国的仇人,这样的印象很难改变。虽然我后来去了东京、福冈等地,我也有一些日本朋友,但是和日本人接触的时候总觉得心里有一层隔阂。

中粮上班的李先生现场观看了今年8月份的中日亚洲杯决赛,他说,本来想好只是帮中国队加油,但是一进场大家就不行了,日本国歌一奏响,全场一片嘘声,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起哄。后来我回来一想,原来自己心底还是那么讨厌日本,只是因为那段中国人都难以忘记的历史。可是我觉得我们也必须走出那段历史,要不这两个邻邦的关系永远都不可能好,这样对双方都不好。

但是,李先生却是日货的最忠实拥护者,我们家买的电器基本上是日本的,因为日本的东西确实好,我觉得好东西就要为我所用,没有必要考虑你是否喜欢这个国家。我们也想支持国货,但质量实在是不好,给自己添堵。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新富的消费理念比较注重品质和品牌。特别是在数码产品方面,日货更是占据了新富购买比例的前几位。在等离子电视和背投电视方面,索尼和松下占据了前两位;数码相机方面,索尼、佳能、奥林巴斯、尼康和富士占据了排行的前五位;而数码摄像机的前四位也都被日本品牌占据,分别是索尼、松下、JVC和佳能。

怀上美式“中国梦”

美国仍然是新富的一个梦想,一家媒体担任中层的许先生说,这些新富中,最多的就是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在大学里面,很多男生最喜欢的是美国的NBA篮球赛,约会经常去的地方是麦当劳和肯德基。最令人着迷的出国留学目的地是美国。好不容易熬到毕业找工作,大家一讨论,最羡慕的是那些去了外企的同学,而外企的同学里面最风光的一定是在美国企业工作的,因爲待遇最高,福利最好,知名度最大。

中粮的李先生说,这无可厚非,因爲美国代表了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物质文明,而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本身无可厚非。这跟是否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关系,因为一个好的文化就必须是开放的。北京贸□公司的王老板说,很多新富都是生意人,现在做生意的国际化越来越高,当你和美国生意人接触以后,你会发现,人家确实比较规范,很多方面都值得你学习,于是你自然而然就会对他们的方式比较欣赏。

一位社会学家表示,这好比大家喜欢欧洲一样,其实是喜欢欧洲国家对于传统文化和环境的保护政策。如果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环境也保护得跟人家一样好,那中国对中国人自己的吸引力要比现在大得多。

在一家媒体担任中层的许先生说,新富阶层与其他中国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梦想,只不过是把梦想往一个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模子里套。事实上,所谓新富喜欢美国更多的是喜欢有一个美国式的“中国梦”。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