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宋美龄原来不姓宋?

2003年10月23日,赫赫有名的宋氏三姐妹中的“权力夫人”宋美龄在纽约辞世。她生于19世纪的1897年3月,故于21世纪的2003年10月,享年106岁,跨越了三个世纪。

  宋美龄在变幻无常的历史风云际会中,以其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手腕、魅力和特殊身份,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争议与影响的女性之一。当这位当年的 “第一夫人”平静地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的时候,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当日即给宋美龄亲属发唁电,对她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发表谈话,称宋美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兴盛”。

  这位跨越三个世纪的不平凡女性,有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这里仅撷取几个精彩的或鲜为人知的片断,以飨读者。

  宋美龄本不姓宋,而姓韩

  宋美龄1897年在上海呱呱坠地,祖籍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县)。鲜为人知的是,宋美龄本不姓宋,而姓韩。她的祖父韩鸿翼是当地一位颇有文化的儒商,她的父亲韩教准,乳名阿虎,1863年生,七八岁时,父母不幸患病,久治不愈,家境渐衰。1875年,阿虎的舅舅(其婶婶宋氏之弟)、侨居美国波士顿经营丝茶的商人返乡,收养了阿虎做嗣子,并把他带到了美国,在宋氏商号“北美华商先锋号”里当学徒,从此改姓为宋,名高升。1878年,因与养父闹矛盾,阿虎离家出走,四处流浪,被美国老人查理·琼斯收养。后又转交由牧师汤姆斯·佩奇·里考收养,并于1880年在这位牧师主持下接受洗礼,正式皈依基督教,教名查理·琼斯·宋。后来,他入了神学院学习,1886年被美国监理会派遣回中国上海传教。在上海,《万国公报》主笔、中西学院掌教沈毓桂为他重新拟名拟字:名耀如,字嘉树。“耀如者,如日月之明辉也”。名字虽好,却受美国传教士的排挤,并不得志,遂转而经商,于1890年在上海筹建了印书馆,印刷《圣经》和西方书籍,很快便发迹。接着又经营面粉、烟草和纺织业,并兼做进口机械的代理商,成为中国较早的买办商人,聚积起大量财富,一跃而为上海滩的豪族。 1887年,宋耀如与倪桂珍结婚,先后生育了三儿三女:长女蔼龄、次女庆龄、长子子文、三女美龄、次子子良、三子子安。

  宋美龄从小即在十分优裕的环境中生活,又是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备受宠爱,养成极端自负、任性的性格。幼年时,宋美龄并不美,矮胖胖、圆乎乎,一步三摇,显得很笨拙,那模样既可笑又可爱,外号“小灯笼”。

  1907年,年仅10岁的宋美龄到美国与姐姐哥哥一起读书。1913到1917年,她在韦尔斯科学院度过了在美国的四年大学生活,主修英国文学,副修哲学。从1907到1917年,宋美龄在美国受到了系统和正规化的美式教育,从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乃至生活完全西方化了。她自我解剖的名言是:“唯一还能认出我是东方人,就只剩我的脸孔。”

“非英雄不嫁”

  1917年,20岁的宋美龄从美国返上海,此时已是婷婷玉立的美女了。她很快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上海社交界的名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青睐,参加了基督教女青年会,经常发表演说,并被上海市议会聘请为童工委员会成员。

  她回国前,大姐蔼龄、二姐庆龄已先后与孔祥熙、孙中山结合,成为社会上备受瞩目的风云人物。对于二姐与孙中山的婚事,她与全家均持的反对意见相反,表示了极大的羡慕和支持,她曾多次向二姐庆龄表白:“非英雄不嫁!”

  关于宋美龄的爱情历程得从头说起。早在美国韦尔斯科学院就读时,个性极强的她担心日后被家里包办婚姻,便先下手为强,与一名来自江苏省的哈佛大学学生李彼得宣布订立婚约,但只持续了几个星期即告解除。临毕业前,她又与哈佛大学的另一位高材生刘纪文确定了恋爱关系,此后10年缠绵,直至1927年由于蒋介石的介入,才被迫“拜拜”。

  蒋介石结识宋美龄,最早是在1922年。这年12月初,蒋介石在上海参加由宋子文主持的社区基督晚会,地点是在孙中山的寓所。在晚会上,蒋见到年轻漂亮、气度非凡的宋美龄,立刻为之倾倒,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要娶宋美龄为妻,并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追求。

  这年12月底,蒋介石应孙中山急召前往广州,他见到孙中山即向孙求情,请孙中山将妻妹宋美龄介绍给他,并说他已休掉发妻毛福梅,与侧室姚冶诚也脱离了关系。孙中山听后未置可否,回家后把蒋的意思告诉了妻子。宋庆龄立即回绝,坚决地说:宁可看到妹妹死去,也不愿意让她嫁给一个已有妻妾且喜在外沾花惹草的荒唐男人。但孙中山没有把此话告诉蒋,只劝他“等一等吧”。蒋答应耐心等待,一有机会即向宋家表明心迹。

  1927年机会来了。蒋介石此时已是统帅千军万马、号令天下的北伐军总司令。3月,当他抵达南京、上海时,俨然英雄凯旋,万众瞩目。他在宋美龄心目中的地位发生了急剧变化。3月26 日,蒋赴宋宅登门拜访,重申求婚之意。对此,宋家反应不一。母亲倪氏认为蒋性残嗜血,名声不佳,又有妻妾,更主要的是他不是基督教徒,信仰有异,坚决反对。宋子文则认为蒋是守旧人物,与完全西方化的妹妹没有任何共同点,根本就不存在爱情。宋庆龄的反对态度一如既往。但大姐宋蔼龄则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接受蒋的求婚。她认为,自古美女配英雄,而未来的中国领袖非蒋莫属,与蒋联姻,必能加强宋氏家族的地位和影响。在她的精心安排下,蒋介石利用休假之机,邀宋美龄同游气势雄伟的镇江焦山。此游,宋蒋情投意合,关系得以正式确立。据有关史料称,两人分手时曾有一君子协定,各自清理历史陈账:宋美龄割舍情人刘纪文,而蒋介石与妻妾毛福梅、姚冶诚、陈洁如彻底脱离关系。而经宋蔼龄做工作,宋子文也改变了态度,同意小妹与蒋介石的婚事。

  1927年9 月29日,蒋介石与宋子文从上海赴日,向正在东瀛养病的宋母求婚。倪氏见事已至此,且娇女心意已定,自己亦回天乏力,便提出要蒋以改变宗教信仰为条件。 “你是否愿成为基督教徒?”蒋本从小信奉佛教,但此时却痛快答道:“我可以试试,我将努力研究《圣经》,但我不能未经体察就随便允诺接受基督教。”宋母对此回答很满意,终于点头,同意了这桩婚事。第二天,蒋介石便兴冲冲地给倪氏送上了宋美龄的订婚戒指。

宋美龄与蒋介石的两次婚礼

  宋美龄与蒋介石结为伉俪,时间是1927年12月1日。与众不同的是,婚礼举行了两次:一是西式的,在宋家楼下客厅举行;一是中式的,在大华饭店举行。更意想不到的是,伴郎由宋的前男友刘纪文担任。婚礼盛极一时。

  宋宅位于上海西摩路,客厅虽不很大,但布置异常华丽,正中悬挂宋耀如的油画遗像,两旁扎以青翠的竹枝,下陈芭蕉小树,庭柱上绕凤尾草,两侧摆满花篮,下铺红色地毯。下午3时,婚礼开始,由中华基督教青年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主持。证婚人谭延闿、蔡元培、何香凝、王正廷、李德全,主婚人蒋介卿夫妇、孔祥熙夫妇。外宾有美国驻上海总领事等。蒋介石由刘纪文陪同先进入礼堂,其后宋美龄挽着宋子文的手臂在女傧相郭宝珠等人前导下步入礼堂。蒋介石先为宋美龄戴戒指,并宣读誓词。接着是宋美龄宣读同样的誓词:“我宋美龄情愿遵守上帝的意旨,嫁你蒋介石,从你为夫。从今以后,无论安乐患难康健疾病,一切与你相共,我必尽心竭力爱敬你、保护你,终身不渝。上帝实临鉴之,这是我诚诚实实应许你的,如今特将此戒指授予你,以坚此盟。”宣誓后给蒋戴上戒指。西式婚礼一结束,两人又立刻赴戈登路大华饭店出席中式婚礼。

  礼堂设在大华饭店跳舞厅,四周缀满鲜花,中间悬挂孙中山遗像,两旁是国旗党旗,台前陈列着许多花篮。左侧设亲族席、记者席,右侧设女宾席。出席的有证婚人蔡元培、谭延闿、王正廷、余日章、何香凝、李德全,来宾有汪精卫、吴稚晖、邵力子、陈果夫等,外宾有日本、美国、比利时、挪威等国的总领事。参加婚礼者达1300多人,来宾凭请柬入场,并发给结婚纪念章悬挂胸前。婚礼极其隆重、排场。

  下午4时,蒋、宋等乘坐花车到来,先在花园洋房憩息片刻。4时25分,乐队奏起结婚进行曲,蒋介石身穿大礼服,胸挂彩花,由刘纪文、孔祥熙陪同走出。五分钟后,身着银色旗袍的宋美龄挽着宋子文的手臂走出,前有郭、王、孔、倪四位小姐作女傧相。婚礼由邵力子任司仪,先请证婚人、主婚人入席,全体向孙中山遗像三鞠躬,由蔡元培宣读证婚书。接着由证婚人、主婚人、结婚人依次用章,再是新郎新娘相对一鞠躬,向证婚人、主婚人及来宾一鞠躬。婚礼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结束,两人到花园摄影后返回宋宅。

  有史料载:宋美龄与蒋介石举行婚礼前曾提出三个条件作为双方共同遵守的“信约”:一、蒋必须信奉上帝,受洗礼成为基督徒(因宋是虔诚的教徒,两人必须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二、宋美龄不生孩子,以保持体型;三、宋美龄以蒋介石私人秘书身份对外从事政治活动,不担任政府公职,不参加正式的高层决策会议。第一、二条是宋提出的,蒋慨然允诺;第三条为蒋所提,宋亦欣然接受。

“第一夫人”只身赴西安,营救蒋介石

  婚后,蒋介石在上海拉都路311号设置了新居,宋美龄住进了新居。新婚后的第三天(12月3日),蒋召开国民党中央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拉开了蒋复职再出的序幕。翌年2月2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蒋被“推举”为中央执委会常委、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2月23日,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3月7日又被委任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党政军大权又重新集于蒋氏一身。宋美龄此时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一夫人”。作为妻子,她对蒋的影响力远远不限于婚姻生活,名义上虽未在国民党政权中任职,但以“第一夫人”和蒋的私人秘书身份成为蒋处理内政外交的助手和高参,直接介入国民党统治的最高决策层。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震惊中外。蒋介石被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古城西安实行 “兵谏”,张、杨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主张。事变发生后,国内外一片哗然,南京国民党政权中的亲日派何应钦等人力主武力讨伐,蓄意扩大事态,并电邀亲日派领袖汪精卫从意大利返国主政,全国内战一触即发。此时宋美龄正在上海治病,得悉蒋被软禁后,追悔莫及,连声叹道:“年内,委员长出巡各省,余必相随,此次独因病未果,深觉怅然。盖余每自信,倘余在西安,局势不致恶化至此。”为了确保丈夫的安全,她速返南京,周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