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中心的“9.11”事件67岁老太封阻2800亿港元
67岁的老太太卢少兰扳倒了号称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上市计划。20日,香港领汇基金(2382.HK)的一纸公告,让51万香港散户的圣诞礼物泡汤。此次认购领汇基金的散户人数占到香港总人口十分之一,他们本来预期在领汇的上市中能获取约20%的利润。领汇的上市资产包括香港特区政府机构房委会旗下151个商场、178个停车场。按香港特区政府的说法是“还富于民”。领汇基金本次的IPO募集资金233亿港元,加上计划中的超额发售部分,总募集金额可以达到300亿港元。由于每年约有7%的高息,公开招股在香港受到了散户狂热的追捧,公开发售部分有130倍的超额认购,冻结资金约2800亿港元。不仅仅是散户,香港富豪“四叔”李兆基也投资70多亿元参与认购。认购的最终结果是皆大欢喜,参与认购的散户每人获得1手,李兆基也获配47.2万股。然而,就在大家等着收取来自香港特区政府的“圣诞红包”时,67岁的香港老太太卢少兰打碎了所有人的梦。
12月初,卢少兰和另一名老人马基召(78岁)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司法复核,要禁止房委会将资产注入领汇。理由是“房委会贱卖政府资产,杀鸡取卵”。在被高等法院驳回后,卢少兰于13日向上诉法庭提出司法复核,上诉法庭在15日再度驳回。根据香港法律程序,原诉人将可以在28天内向香港高等法院终审法院提出司法复核。为了避免给上市后的领汇基金带来诉讼风险。香港房委会提请希望高等法院终审法庭能迅速作出审定,在12月20日早上8点前判定出结果,但被驳回。12月19日9点,香港房委会与政府开会,至深夜最终决定领汇基金“搁置上市”。
卢少兰之谜
本次领汇事件的核心人物卢少兰,是香港公屋居民。平时依靠领取香港特区政府的综合援助为生。此次,文化水平不高的卢少兰能阻止香港领汇基金上市有不少疑点。诉讼中采取的法律知识与谋略相当高明。首先,两位提出司法复核的公屋居民,恰巧是综合援助户,没什么资产。即使失败,面临巨额索赔和需要承担政府律师费用,卢马两人申请破产便可了事,成本极为有限。其二,卢少兰在截止公开认购前一天上诉法院,给司法裁定的时间极为有限。在突然袭击下,领汇上市搁浅。尽管香港高等法院上诉法庭应房委会要求,加快聆讯,宣布原诉人败诉。但卢少兰仍有上诉终审法院的一招,可以说是卢拖死了领汇基金。
作为领汇的承销商之一,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因小失大,非常不幸,非常意料不到。这反映出香港特区政府资产民营化进程中遭受到了一部分社会特殊利益集团的阻力,遇到一定挫折。”
香港媒体普遍认为在卢的背后有其他人的支持,其中包括香港立法会议员郑经翰的支持。12月7日,郑经翰入禀法院,提出司法复核,禁止政府房屋委员会分拆旗下的商场和停车场上市。郑经翰提出,他按照《房屋条例》第四条,代表一位受影响的公屋租户。该诉讼得到资深大律师戴启思和潘熙以“人情价”相助。郑经翰申请禁止令,延迟领汇基金上市日期。而在卢少兰和马基召的上诉过程中,郑也不止一次表示要在财政上给予支持。
香港特区政府高官也纷纷公开表示遗憾。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批评:“某些人利用香港人尊重法治的精神。”唐英年表示领汇基金上市计划已经通过18个月的商讨,广大市民、各阶层人士对该计划本身有充分的讨论,但不应该在“最后一分钟”才提出反对,令上市计划搁浅。
香港金融中心的"9.11"事件
无论卢背后的故事如何,香港受到的冲击不容小视。京华山一首席顾问刘梦熊介绍,在申购领汇基金的51万散户投资者中,由于中签率太低,中产阶层、富豪群体并不十分积极,主要是普通大众的市民投资阶层。领汇基金每份招股价10.83港元,一手500份,而市场上流行的暗盘买卖中,每份已经卖到13.5港元,一手可赚上1000多港元。领汇基金上市原来是许多市民投资者的圣诞礼物,可如今全都泡汤了。刘梦熊认为,领汇基金遭受诉讼而上市受挫,完全是意外事件,防不胜防,并不能说香港相关专业人士危机公关能力有欠缺。异议方在政府的18个月咨询期间一直不吱声,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却突然在上市前夕这一敏感时间出来诉讼,正如媒体评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遭受“9.11”袭击。
国泰君安香港分部机构客户副总裁张鸿介绍,此次领汇基金最终被迫搁置上市计划中,香港51万散户将损失利息成本1亿港元左右。香港散户可以按照1:9比例向证券公司借贷,领汇基金公开发行时,由于市场上普遍认为其涨幅将达到20%以上,狂热追捧,曾经一度导致香港短期贷款利息急剧上涨。在申请资金的冻结期间,每个散户的利息损失在几百港元到五六万港元之间。国泰君安的机构客户有着40亿~50亿港元的申购量,最后实际中签的资金也就几个亿左右。
而领汇基金的整个承销团将损失4亿港元包销佣金收入,瑞银、汇丰银行、高盛三家是主承销商,而23家大中型券商是分销商。除包销佣金外,银行、券商的1.23亿港元的认购佣金也成泡影。香港联交所则损失了1250万元交易佣金。而香港特区政府则将损失认购印花税2130万港元、上市交易印花税1000万港元。
来自另一家著名国际证券公司的一位要求匿名的董事总经理向记者表示:“领汇的失败我认为有两个教训,一是律师没有尽职调查,专业水平值得追究;二是从承销商角度看,为什么人家老年租户都能看出来的风险问题他们就没有看出来,这个风险要是早写到招股说明书里面,今天的诉讼怎么会有?怎么会取消上市?怎么会有这么大损失?”
冲击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马时亨对香港媒体表示,一旦终审法院判决领汇上市不合法,便很难还原,即上市的风险太大,暂停领汇的上市计划对投资者是不得已的保护。不过将来领汇仍然会上市。
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说:“在我看来,领汇的承销商和律师顾问都不需要负责任,也没有必要负责任。本次领汇IPO的定价和营销都做得很周密,非常好。从美国的经验看,REITS是很好的金融创新。香港特区政府的资产民营化也堪称典范,这有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服务的改善和补充财政赤字。当然民营化、市场化运作也会影响一部分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他们来施加阻力。”
领汇间接的冲击还暂时无法估量,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雷鼎鸣告诉本报记者:“在香港,过去海外投资者来投资都是因为香港公平、公正、宽容的经济环境,领汇事件可以说对香港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冲击比较大。”
至于为什么要阻止领汇的上市,“香港目前存在着‘寻租活动’,某些人因为自己的私利阻止领汇基金的上市,因为一旦政府资产实现私有化后,对他们而言个人获取好处的空间将大大缩小。除了领汇外,香港特区政府正计划将机场管理局在明年上市,也在考虑水务局、邮政局的上市计划,这些都能给资产带来更合理的运用,但我预计将来这些资产上市也同样会受到阻拦。”雷鼎鸣教授义愤填膺。
而胡祖六则乐观地表示:“卢女士非常有可能败诉。因为剩下的可能只是要走完法律程序而已,而且香港政府资产民营化是阻挡不住的,对RE-ITS的市场需求也非常强劲。”
- 关键字搜索: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