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牛:一个卑鄙者的艳遇

杨振宁品格低下,对权势的依附和献媚人尽皆知,因此他也得到一个人权纪录劣迹斑斑的政权的格外优待,老少恋不过是其捞得的世俗利益之一。

八十二岁高龄的杨振宁要和二十八岁的女研究生翁帆结婚,这条娱乐性极强的新闻连日来占据了各大媒体的版面,任凭中文网络论坛上一片讨伐声也阻止不了“爷孙配”的男欢女爱,杨振宁认为这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迄今为止,至少从官方的报导看,无论是翁帆的父母还是她的乡人都为此叫好,并引以为荣。其父母认为这是自己女儿的美德,是为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作牺牲,更让人惊讶的或许还是翁帆的潮州老乡告诉记者的这番话:“杨教授毕竟是国际知名人物啊,与潮州的女孩结婚,这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潮州的城市知名度。”在这个“美女经济”时代追求的是轰动效应、知名度经济,既然二十八岁嫁给八十二岁的大明星可以给一个地方带来实际好处,那又何乐而不为!这当然不仅是个别潮州市民的逻辑。

戴着镣铐跳舞的媒体炒作老少配

媒体的无聊和鲜廉寡耻更是我们早就领教过的,在马家爵杀人案发生后,媒体几乎陷入了不夜的狂欢之中,楞是把这样一条严肃的新闻炒作成了大众娱乐的大餐。这个责任诚然不能光是由媒体和记者来承担,由于新闻自由的缺席,那些层出不穷的人间灾难、征用土地、强制拆迁、贪污腐败、上访、静坐 ...... 大凡一切触及社会矛盾的新闻都不许报导,都要被温情地包裹起来、遮蔽在暗无天日的黑箱里,官家的禁令据说多达二十九条,在密密麻麻的禁令之下,“戴着镣铐跳舞”的媒体确实难以找到多少可以报道的新闻,既要吸引大众的眼球,又不能越出官家设置的藩篱,除了饮食男女和茶余饭后的娱乐,还能有甚么?垂暮之年的杨振宁在亡妻尸骨未寒之时另结新欢,而且对象又是年近二十八岁的青春女子,如此具有爆炸性娱乐性的新闻注定要被举国媒体所争相追逐。

杨振宁的成就在物理学方面,至于他品格的低下,他对权势的依附、献媚,这些也早已不是甚么秘密。一九九五年是“联合国宽容年”,中文版《爱因斯坦文集》编译者许良英等四十五位知识分子发起呼吁,“呼唤实现国内宽容”,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有许多诺贝尔奖得主签名支持。与此同时,官方也开始向呼吁书上领衔签名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施加压力,杨振宁就在其中扮演了为虎作伥的不光彩角色。为此,许良英曾发表《王淦昌先生是受杨振宁愚弄了!》一文予以揭露和驳斥。从这件事不难看出杨站在权势集团一边,为权势效劳的嘴场?br>
杨振宁与李政道的恩怨

这样的杨振宁被大陆官方奉为上宾不是偶然的,如果说这是他的政治立场所致,不足以论定他的人品,那么他和李政道之争中的表现就将他丑恶的一面暴露无遗。二○○四年四月,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论解谜》,主要内容就是李政道先生回答《科学时报》记者杨虚杰的提问以及相关证据数据。由于印数只有二千册,加上杨振宁受到官方高规格的庇护,此书几乎没有产生甚么影响。众所周知,李政道与杨振宁因为宇称不守恒发现的论文而共同获得了一九五七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之间的合作于一九六二年破裂,有关其中的是非曲直数十年来李政道一直保持了沉默,直到二○○三年台湾出版《杨振宁传》有许多对李的“贬低”、“歪曲”和“诬蔑”,迫使李政道打破沉默。

杨振宁宣说宇称不守恒的思想的突破是他首先提出来的,言下之意就是李政道沾了他的光,而李列举的大量证据表明事实正好相反,是他一个人先有了突破后,杨才参加进来做系统性的理论分析工作,共同完成了那篇获奖的论文。李认为,正是杨试图贪天功为己有的“过度贪欲”导致了他们合作的破裂。杨还宣称他们从一九四八年到一九六二年的十四年合作中的文章,有百分之九十是他本人起的头,做了主要突破。对此,李愤怒地对记者说:“简直是一派狂言”。早在一九五一年,他们合作完成一篇论文之后,杨就以自己比李年长四岁为由,要求署名时排在李的前面,李认为这不符合物理学界合作的习惯,以后杨还多次以年龄的借口恳求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前面。在一九五七年诺贝尔奖授奖典礼举行前,杨又提出这样的请求。在他看来排名在前表示贡献大、名誉大,所以非常害怕按姓氏字母的次序排名。一九七二年,杨振宁的父亲、数学家杨武之在病榻上握着前来探视的李政道的手,反复地说:“很清楚振宁和你六二年破裂的经过,振宁对不起你,请你原谅。”“你们是天下的奇才,为了中国下一代的学子,虽然振宁对不起你,请你原谅振宁。”

有人会说李政道的一家之言不足为凭,但我们可以把两个人说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同时参考李政道所举美国物理学界的同代人的文章,孰是孰非,还是不难分清楚的。就是与跟大陆政权的关系来看,李政道基本上保持了一个科学家的独立性,并无甚么令人不齿的献媚之举,两人的人格高下还是容易分出来的。

著名物理学家不乏人格卑劣者

当然,我无意因此而否定杨振宁在物理学上曾取得的成就,但我也深知人品肟蒲С删屯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