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代表一个时代的终结,随之而来的悲情,却可能酝酿或导致更大悲情的爆发。周恩来、胡耀邦去世引发的事件,都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这毕竟不是常态,也不是一个成熟社会的表征。一人兴邦、一丧毁国,都是人治社会、集权体系的产物。以此观之,中国政府小心翼翼的态度又可以理解。
但是,人们仍有理由审视中国如何给予一个为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领导人应有的尊重,而不是唯政治化的轻描淡写。官方新华社以短短54字的简讯,就向世人宣告了曾经担任七年总理、两年中共总书记的重要政治人物的去世,连新闻联播都“挤”不进去,区区“同志”两字,何以担当得起其中的岁月蹉跎?
对于共产党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用共产党理论中的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功过两分,不要一笔抹杀,或者为尊者讳。更何况,政治分歧、功过是非不应该抹杀对职位制度化的尊重,相反,对赵紫阳开始制度化的尊重,亦有利于化解政治分歧,桥归桥,路归路,回归制度的根本。
当然,中国是个高度政治化的国家,任何的本性行为,都会引起政治解读。就像探望病中的老人、参加追悼会,很多政治人物会当作避之不及的政治毒药。但是,为什么不能当成是对人的基本尊重呢?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谁能确保自己以后不会殊途同归?
政治是一时的,历史是永远的。谁都会有老去的一日,权只能倾一时。为不论结局如何的国家领导人建立制度化的尊重,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早报网
- 关键字搜索:
- 制度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