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波:赵紫阳创造的奇迹

赵紫阳在六四那一场人性与兽性的斗争中,放弃最高的权力,自愿选择站在失败者一边,回归民间道义立场,成为有漫长强大专制传统的中国历史上一个人格奇迹。

  紫阳去世,当局不许悼念,民间自发悼念,这位知名老人的亡灵属于民间。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最红的一天,暴政露出其最野蛮的兽性,民间显出其最高贵的人性。

自愿选择站在失败者一边

  也是在那一天,时任中共党魁的紫阳先生,以中共最高决策层中唯一反对暴政的政治道义,成就了中共掌权以来的历任党魁的最大异数:他从青年时代就加入中共,从基层起步达到中共官场的权力顶点,而在那一天他却选择了与中共决裂,站在和平抗议和要求民主的民间立场,而抛弃了暴力镇压和维持专制的官权立场。

  自然地,在现实的力量对比之下,也就等于他自愿选择了与具有道义正当性的失败者站在一起,而离开了脸上沾满鲜血的实力派胜利者。六四之后,紫阳一直被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所软禁,而且对他的限制之严格,远远超过对其他异见人士。然而,失去人身自由的紫阳,不但坚守八九时的反对军管的道义立场,且公开表示出鲜明的支持自由主义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西式的议会民主道路发展得比较成熟。紫阳说:“国家领导人和议员,如不代表人民说话,人民就不选你。”

  失去十五年自由的紫阳,已经属于民间。再向前追溯,紫阳先生由中共党魁一步步走向民间道义象征的过程,清晰可见,其转择点在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七日。那一天,中共高层在邓小平家里开会,讨论军事戒严。管邓小平、李鹏、姚依林依然坚持军管,开始持反对态度的杨尚昆、乔石改变了立场,胡启立的态度也变得暧昧,只有紫阳一人坚持鲜明的反军管的立场。至此,紫阳为了推进政治改革、实现官民和解与避免民众流血,在体制内已经竭尽全力了。在太上皇“垂枪听政”的人治制度环境下,在其他常委临阵转向的力量对比中,仅凭紫阳一人的坚持,根本无力改变邓的铁血政策。但紫阳先生的高贵在于:他没有为保住乌纱帽而屈从于太上皇及其御用政治局的压力,而是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也就等于主动选择了与中共官场及其暴政的决裂,即人性与兽性的决裂。

  随即,紫阳被邓小平剥夺权力,但在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九日,他不顾高层禁令,毅然亲赴广场。那一刻的紫阳,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党魁,而是担心青年学生的生命与前途的长者,其忧心如焚的热忱,淋漓尽致地表达在他的最后一次公开讲话。他流着泪向学生们致歉,也是向参与、支持、同情八九运动的民意致歉:“同学们,我们来得太晚了。对不起同学们了。”“你们还年轻,来日方长,你们应该健康地活着,看到我们中国实现四化的那一天。你们不像我们,我们已经老了,无所谓了。”至今读来,仍然感人肺腑。

  正如当年的学生领袖之一江棋生先生在《悲情悼紫阳》一文所言:“正是在那个夜晚,我从响彻人大校园的广播声中,听到了紫阳先生反对用兵、坚持在民主和法制轨道上解决问题的理性主张,听到了反腐败先从他自家下手的真诚宣示。从那一刻起,我觉得与他的距离一下子缩近了,缩得很近很近。一个共产党的总书记,一个无党无派的学子,在做人良知和共同理念的烛照下,就这样从心灵上走到了一起。”

  曾被指控为六四“黑手”的著名异见人士王军涛先生也对记者说:“八○年代的时候,我们与赵紫阳不是一个阵营的人,”但当紫阳亲赴广场向学生们道歉时,他的感受是:“我觉得,虽然来晚了,但是从那个时刻起,赵紫阳就与我们站在一起了。”

政治经济双改革的赵紫阳模式

  如果说,八九运动之前的赵紫阳,从主政四川到主政全国,其执政方向一直符合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特别是他出任总理和总书记之后,他致力于推动的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并行不悖的改革。这种区别于“邓小平模式”的“赵紫阳模式”,是最有可能把中国引向政经协调的健康发展之路。前苏联总统、共产极权制度的掘墓人戈尔巴乔在回忆录中曾透露,一九八九年他访华时与赵紫阳会面,两人曾坦诚谈到社会主义国家能否放弃一党制、实行多党制的想法。即便如此,当时的紫阳,也至多是中共党内罕见的具有现代政治理念和宽容姿态的开明高官。

  如果说,实施军管之前的赵紫阳,从反对“四二六社论”到“亚银会议”讲话至开启官民对话,他一直以宽容和理性的姿态,保护民间的反腐败、促政改、争民主的政治热情,主张在民主与法治的轨道上,以对话和协商等和平方式解决官民冲突。但以我当时的感受,同样必须承认的是,中国的长期政治传统和中共几十年的特权地位,已经养成了执政者们居高临下“父母官”的人格,即便开明、肯倾听异见如赵紫阳者,也不习惯于放下“父母官”的架子,以平等的姿态面对民意。所以,紫阳的姿态仍然是自上而下的官权恩赐。

  那么,在实行戒严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在完全无望的现实条件下,紫阳以放弃最高权位及其巨大的既得利益来坚持自己的政治道义,从那一刻起,紫阳虽然还是中共党员,但他在政治上已经与官方决裂,回归到心向自由中国的民间。因为,在中共掌权五十年的历史上,当官民之间发生重大冲突时,紫阳作为现任党魁,居然公开抛弃官权立场而站在民间立场一边,这种为义舍利的决择姿态乃前所未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江棋生先生在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九日夜晚的感受,越来越代表着八九运动参与者的主流。

坚持不认错的体制内高官很少

  凡是独裁社会向自由社会的转型,在自下而上推动转型的民间反对运动中,皆有许多持不同政见者是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他们或被迫或自觉地走向民间,中国的转型当然也不例外。比如,八十年代的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吴祖光、王若水等人,他们都曾经是中共党员,在体制内的级别也都不低,但一场“反自由化运动”使他们与官方体制决裂。八九运动及其血腥屠杀,更使许多人退党、离开体制而走向民间,有的变成持不同政见者,有的变成民间知识份子,有的变成民营老板。据我有限的了解,当年与赵紫阳持相同立场且坚持“不认错”的体制内高官,少之又少,只有时任政治局秘书的中央委员鲍彤先生,时任团中央常委、工委书记的张祖桦先生,时任天津市开发区主任的张炜先生(欢迎知情者提供更多的名字)。

  所以,对紫阳先生之去世,官方的禁锢亡灵和民间的自发悼念,恰好从正反面凸现了紫阳精神及其事业的归属。

赢得了民间道义上的胜利

  在后毛时代的中国,从六四冤魂到紫阳亡灵,一个不准公开悼念的政权是冷血的、虚弱的、可耻的,而一个敢于公开悼念的民间是热血的、坚韧的、尊严的。

  现政权如此惊恐地对待紫阳亡灵,非但不能证明其强大,反而凸现了现行制度的内在贫血,也凸现了唯利是图的权贵们的内在虚弱。贫血的政权及其虚弱的权贵,可以掩盖和歪曲历史事实,不给紫阳以公正的评价;也可以逞政治强权的野蛮,压制民间的自发悼念;曾经是紫阳部下的现任高官们,也可以为了官位及其既得利益,而出卖为官之德和起码人性。但,紫阳先生在中共官场上的失败,却赢得了民间道义上的胜利,即便在强权高压的恐怖之下,发自民间声音仍然以其勇气和良知表达着心底哀悼:

  天安门母亲的悼文象征着草根民间的哀思,鲍彤先生对中共现政权的抗议代表了紫阳的忠诚部下的悲悼;

  即便在极为狭窄的网路缝隙中,网民们也要想方设法地突破官方的封锁,发表了数不清的诗文、跟贴和献歌,为紫阳先生祈祷;

  网上设立了多个紫阳纪念堂,为悼念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紫阳亡灵;更有民间的勇士把悼念的花圈带到公共场所,也有人举行了小型追思会。

  从一月十八日开始,紫阳的家人宣布:北京灯市口西街富强胡同六号设置的灵堂向公众开放,尽管当局戒备森严,但当天就有六十多批人次前往悼念。据赵紫阳的女儿王雁南一月十九日说:已经有数千人前来吊唁,“前来吊唁的人中没有政府官员,很多是不相识的,很多邻居,很多普通的市民,我们很感动。”

  在中共的恐怖政治失去效力的境外,对紫阳先生,一些国家的政要加入悼念,美国政府发言人更赞誉紫阳“在道义上英勇无畏”;民主派议员在议会内向紫阳致哀,港支联在维园举行悼念紫阳的烛光晚会,世界各地的华人也纷纷集会追思紫阳;港台媒体给予高度评价,西方国家的媒体给予连续关注和报导评论,表达的是世界性的正义之声对紫阳先生的尊敬。

  在此意义上,国内民意的民心所向和世界潮流的大势所趋,正在使中共的独裁统治逐渐失效,官方无论采取多么严厉的措施,制造多么恐怖的气氛,万马齐□的沉默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所以,官权的压制和禁锢越要遗忘和抹杀紫阳,国内外的自由力量就越要记住和凸现紫阳。

  在六四后的中国,紫阳精神及其事业,活在大陆民意的由衷怀念中,也活在国际舆论的高度尊敬里,活在中国民间和世界性的争取自由的伟大事业中。这一事业的正义性,早已经把属于紫阳的历史地位和政治荣誉还给了紫阳先生,而根本无需中共官方的恩赐性平反来给予。在民间自发力量的持续推动下,中国的改革也终将抛弃邓小平的跛足模式而走上赵紫阳的双足模式。

  在紫阳先生的遗像前,民间燃起的点点烛火照亮漫漫黑暗,民间献上的朵朵鲜花点缀祭奠的荒野。

中国专制传统的漫长和强大

  必须承认,六四后很少以公开发言来积极抗争的紫阳,会让敬重他的民意感到些许遗憾:身居党魁高位的紫阳无法成就中国的戈巴契夫,下台后被软禁的紫阳也无力成为中国的叶利钦,而只能在禁锢中消极抗争到黯然离世。然而,在我看来,这样的悲剧,并不能全部归之于紫阳本人,而主要是中国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所限。

  就历史而言,中国独裁传统的漫长、深厚和强大,超过世界上的所有处于转型时期的国家,而且中国也没有能够足以抗衡世俗皇权的宗教信仰及其教会组织。在这样的历史传统中,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道路之曲折多难,也可以用著名改革派领袖的不断夭折来表征,从血洒菜市口的谭嗣同到遭到暗杀的宋教仁,中国在通向宪政民主之路上迈出的每一小步,皆伴有大曲折和杰出领袖的喋血。再看中共八十年多年的历史,凡是在晚年与中共体制决裂且转向自由民主的党魁,也都是现实政治中的失败者,从在孤独中谢世的陈独秀到在软禁中离开的赵紫阳。这个令人扼腕惋惜的名单,甚至还可以加上为民请命的彭德怀和开明清廉的胡耀邦。

  就现实而言,中国本来就欠发达的民间社会,在毛时代被绝对极权体制彻底扫荡,“组织人”成为国人的第一身份。虽然,改革以来,经济的市场化私有化和观念的多元化个人化,使民间社会有所恢复并逐渐壮大,但时至今日仍然只能算“半吊子民间社会”。加之中国没有能够凝聚民间的价值共识的宗教信仰,民间社会的发育就更为艰难。所以,在无法造就伟大的改革领袖的现实局限中,民间社会的不发达无疑是重要的局限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个能够造就萨哈罗夫或索尔仁尼琴的民间,相应地也会在体制内产生戈巴乔夫和叶利钦;而无法造就中国的萨哈罗夫或索尔仁尼琴的民间,也相应地很难产生体制内的中国的戈巴乔夫或叶利钦。

  在此意义上,鉴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所限,中共党内能够出现紫阳这样的政治领袖,在我看来已经属于人格奇迹了。

  紫阳先生生前,他的自由被囚禁在六四大屠杀那一刻,自此以后的十五年来,他已经成为大陆民间所追求的自由中国的道义象征;紫阳先生身后,赵公家人让时钟停摆在二○○五年一月十七日七时零一分,这一刻,已经铭记在大陆民间的悼念中,载入中国人争取自由的漫长历史中。

  紫阳精神及其事业在未来中国的实现,也只能在民间的努力之中。

二○○五年一月十九日于北京家中

(原载开放杂志2005年2月号)(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