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7日至23日,第三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在香港隆重举行。全球华人数学家群贤毕至,丘成桐、谷超豪、杨乐、王元、刘克峰、辛周平、侯一钊等700多位数学家探讨了数学研究的betway体育手机网 发展。
会上,9位华人分别获得了华人数学最高奖“晨兴数学奖”、“应用数学奖”和“陈省身奖”。“他们的成果都是世界一流的。”大会主席、迄今华人中惟一的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说。
专为香港中学生设立的首届“恒隆数学奖”亦同时开奖。丘成桐欣喜地说 “获奖中学生的论文水平比美国名牌大学的一些学生论文要好 ”
“国际一流”、获奖中学生的论文水平“比美国名牌大学的一些学生好”,是否意味着中国已跻身世界数学强国行列丘成桐说 “中国距数学强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艰难的崛起
中国近现代数学在恶劣的环境中起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华罗庚、苏步青、陈建功等一批老一辈数学家毅然回国,开创了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先河。华罗庚创立了中国数学的数论传统,并与陈景润、王元、潘承洞等共同形成了中国数论学派。陈建功、苏步青回国后先后担任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在微分几何领域,形成了国际公认的“陈苏学派”。“陈苏学派”培养的弟子遍布海内外,王元1952年浙大毕业,1956年就取得“歌德巴赫猜想”的卓越成果。中国的数学研究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文革”浩劫,虽然其间陈景润解决了“歌德巴赫猜想”,但此时中国的数学研究其实几乎中断。
而在国外,华人数学家在国际数学舞台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代宗师陈省身创立了“陈类”和“陈-西蒙斯理论”,丘成桐创立了“卡拉比-丘流形”,他们以自己的卓越成就登上了世界数学研究的宝塔尖顶。
“陈省身猜想”
“中国必将成为数学大国!”这是陈省身的预言,被华人数学界称为“陈省身猜想”。这是炎黄子孙对振兴中华民族科技事业的渴望。
有人说,陈省身猜想已经被证明,中国已经成为数学大国。2000年,在英国召开一个概率统计的学术会议上,10多位中国数学家聚在一起讨论,一位外国数学家跑过来打趣:“怎么,中国会议开始啦!”
第一届世界数学家大会到上世纪末已开了23届,却没有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原因是,只有数学大国或强国才有条件举办这样的会议。
到21世纪初,情况发生变化。
1993年5月,丘成桐和他的老师陈省身向中央进言,希望中国申办世界数学家大会。经过努力,2002年第24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终于在中国召开,这是世界数学家大会历时100多年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这是中国数学界的骄傲和光荣。
改革开放后,我国一大批年轻学子走出国门求学,已有一批人成为优秀数学家。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1小时报告”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田刚,是南京大学数学系的本科生,北京大学读的硕士,后来成为丘成桐的博士生,在几何分析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也是中国大陆出国留学并保留中国国籍的数学家中,第一个作“1小时报告”的人。
同在这次大会上,有3位华人数学家受邀请作“1小时报告”,有11位海外华人及港澳台数学家作“45分钟报告”,中国内地有3位数学家作了“45分钟报告”,而此前仅有冯康、吴文俊、张恭庆、马志明4位数学家作过这样的报告。
这些是否能说明中国已经成为数学大国?著名数学家杨乐的回答很肯定:中国可以说已经是数学大国。
但数学大国不等于数学强国。“中国离数学强国还有相当的距离。”丘成桐直言不讳。
缺乏原创性成果
中国数学的致命伤是缺乏原创性成果。与会数学家认为,国内外数学的差距主要在创新,中国像陈省身、丘成桐等大师的原创性成果太少,中国数学家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还不够多。
数学是科学之母,数学落后必然导致基础研究落后,从而影响国家竞争力。我国国家发明一等奖连续6年空缺,国内至今没有人问鼎“菲尔茨奖”,继华罗庚、陈景润之后没有出现大师级数学家。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预言 中国科技未来三、四十年内可能冲到世界最前沿,取得诺贝尔奖级的成果,这个领域很可能就是数学。
“很可能”是一种猜想。要证明这一猜想还需要众多数学家的努力,需要更多原创性成果。
丘成桐直陈中国数学落后的原因时谈锋直砭教育 “与发达国家比,中国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可中国的中学生频频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获奖,难道这些国际奖不够水平?
丘成桐说,这正暴露了中国教育的一个弊端。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就不了数学大国梦,数学不等于奥数,前者是做研究,后者是做题目,奥数做的是别人的题目,奥数班培养出来的只有应试能力,没有创新能力。”他说,岸喽良覆靠蒲Ъ掖
- 关键字搜索:
- 个个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