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他们确实也算不作"人"!因为梦想、尊严、感情、权利和义务这些作为一个人该拥有的一切,对他们而言都不存在。城里小姐太太们牵在手里赏玩的宠物犬,不论其买价和生活费用,单是每年交给城市公安部门的宠物管理费就达几千上万元之巨。而他们呢,即便是非病即残、非老即幼的惨烈状况也难以让人掏出几角一元的硬币来,反而让人心生厌恶。他们不知道那个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没人与之交谈,不识字,没有电视,他们已经被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抛弃、完全隔绝。
孙志刚一案后,在一片争议声中,政府将收容站改头换面,变成了救助站。这对生活无着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可实施以来,效果并不理想,流浪者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愿进去。对流浪乞讨者的宣传不到位可能是一个原因,可更主要的还是我们的救助措施不完备,有缺陷。救助期限为10天,然后送回原籍,或者离开救助站继续流浪,贫困依旧,乞丐仍是乞丐。
笔者以为,既然政府的福利救济不能救助所有的贫困无助者,那政府就应该正视他们的存在,不要遮遮掩掩,积极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切实保障流浪乞讨者的生存权,打击针对乞丐这一弱势群体的犯罪行为。前些时候新闻报道过社会青年殴打乞丐致死事件,也报道过针对乞丐的投毒事件,这些虽是鲜有发生,却足以令人心惊胆战:对弱者竟能下这样的毒手。这也证明了一个事实,即流浪乞丐者的生命是不被人尊重的。
近来,中国的几个 "窗口"城市的政府正在考虑着为乞讨者设立"禁讨区",以维护其作为大都市的形象。城市的形象与人的生存孰轻孰重?流浪乞讨者们是没有辩驳的可能的。在寒冷彻骨的冬夜里,这样一群被遗忘的人就卷着几张破棉絮躺在立交桥下,有的忍受着饥寒,有的饱尝着疾病的折磨,有的等待着死神的召唤。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血凝成的诗句不仅是千年前历史的写照,还是当今繁华与文明背后的阴影。不知我们的政府、社会能否把他们当"人"看待。
- 关键字搜索:
- BB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