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至死不渝 但财务分开?(图)





北京婚纱秀

当小俩口欢欣地立下“从今起,无论境遇顺遂或乖逆, 富贵或赤贫, 康泰或罹疾, 当与汝长相厮守, 相爱相惜, 至死不渝。”结婚誓言后,有多少夫妻真能谨守誓言,相偕相惜地共同走完人生旅途?

纽约时报3月1日专栏报导,现代夫妻拥有各自的存款帐户已不足爲奇,大约50%的夫妻拥有多个银行帐户,多半是因爲高龄结婚或是再婚时,要夫妻二人共管财务已显得有点复杂,某些夫妻则是在长期且痛苦的经验中学到双方在用钱哲学上有很大的不同,爲了避免对抗,爲对方保留空间是很较容易的解决办法。

家庭中有多本各别帐户的风气成爲社会定律之前,可能应先思考一下,倡议在家庭中拥有个人财产,是否会破坏原本应是以自我牺牲、忠诚及爱为基石的家庭特质,尤其是,是否会助长私己主义,而逐渐忘却无私无我的利他思想。

作家里欧托尔斯泰(Leo Tolstoy)在其爱情小说“快乐家庭”中传神地表达其对伴侣之间的相处以及家庭的社会价值的透彻观察,小说中的女主角叙述她和爱慕的人散步时谈了许多一般的事物,但彼此眉目传情,她说:“他向往常一样的和我道别并且没有任何暗示,但我知道,自那天起他就是我的,我不能失去他。”

小说继续以动人的文句表达女主角的心境转变,他们后来结婚了,但最后以离婚收场,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喜好,有一天当他们坐在家里时,她的心突然明亮趋来,她环顾四周并了解到,虽然他们之间的配偶关系已经终止,但取而代之的是更和善且更深入的关系。“在结束我们婚姻关系的当天,以往的爱恋成爲珍贵的无可挽回的回忆,但我对小孩及我孩子父亲产生的新的关怀成爲新生活的基础,并且有着一种很特别的快乐,而这样的生活及快乐也一直持续到现在。”

托尔斯泰的小说抓住了罗曼蒂克的快乐以及家庭快乐的不同,前者充满愉悦及自我满足,后者则是建立在克己及牺牲自我。小说中也描述家庭是社会的抗衡力量,公众生活是利己主义的,其目标是追求自我发展、进步及个人快乐。另一方面,家庭生活的目标并不是以个人选择爲中心,而是无条件的心灵合一。当我们结婚、生育下一代时,我们都是在学习如何和以自我爲中心的世界说再见,虽然在学习过程中有时是痛苦的,但在得失之间的权衡,却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