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南时报》18日报导,由苏沪浙三省地质矿产调查部门共同完成的“长三角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指出,地面沉降已给长三角中心地区造成损失近3150亿元。
据报导,研究主要考察了长三角江南地区的地质和地下水状况,考察结果显示长江以南区域内1/3范围累积沉降超过20cm,面积近10000平方公里,目前全区域内已形成了上海、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为中心的三个区域性沉降中心,且地面沉降在长三角地区有连成一片的趋势。其中比较严重的上海市区、江苏苏锡常、浙江嘉兴等地的最大地面累积沉降幅度分别达到2.63、1.80、0.82米。江苏省苏、锡、常地区因不均匀沉降,目前已发生22处地裂缝地质灾害。
经经济损失评估,长江三角洲地区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共计为3150亿元。其中上海地区直接经济损失为144.53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753.69亿元;江苏省苏、锡、常地区直接经济损失为25.7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77.24亿元。
研究报告同时指出,中国仅16个省(区、市)中就有46个大中型城市发生了地面沉降,累计总沉降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其中。上海、天津、西安、苏州、嘉兴、无锡、常州及太原等地,地面沉降已超过1米。其中上海是中国国发生地面沉降现象最早、影响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城市。
有资料显示,从1921年明显出现地面沉降现象以来,上海市区地面累计沉降量已经超过2米,最大年均沉降量达110毫米。上海平均标高才4米,人民公园附近甚至才2米多,而黄浦江涨一次潮就高达5米多。所以,“上海如果一旦再下沉2米,立刻就陷入汪洋了”。而全球变暖使得上海沿岸的海平面正在不断升高,到 2050年前可能升高5至7厘米,这将令陆沉问题雪上加霜,上海变“下海”并非杞人忧天。
中国首都北京同样是地面沉降灾区,资料显示,截至 1999年,北京平原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50毫米的地区达到2815平方公里,大于100毫米的达到了1826平方公里,最大沉降量有722毫米,且有加快发展之势。到2003年年底,北京平原已经形成5个地面沉降区,北京市的东郊八里庄一大郊亭、东北郊来广营、昌平沙河一八仙庄、大兴榆一礼贤、顺义平各庄等地,已经形成了5个较大的地面沉降区,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722毫米、565毫米、688毫米、661毫米和250毫米。
中国多个地区城市都出现地面沉降现象,有专家指地下水资源的盲目开采是导致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北京平原区曾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全市2/3的供水都来源于此。近年来,北京市每年开采地下水量为26亿~27亿立方米,平均每年超采1亿立方米,导致地面沉降现象的发生。
造成城市地面沉降除了地下水开采过度之外,近年中国各地房地产一片大热也是其中诱因。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的研究表明,仅就上海而言,地面沉降的原因70%归因于城市地下水的过分开采,30%则来自高层建筑和重大工程项目本身的影响。
据《环球时报》报导,自1965年起,上海就开始治理过度开采地下水,因此地面下沉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而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的高楼越盖越多,地表不堪负荷,陆地沉降现象日益严重,平均每年下沉1厘米,已经影响到地铁和高楼建筑的结构。
较早之前有报导指,造价12亿美元的上海磁悬浮高速铁路也许正面临着一场新的考验--轨道正在发生沉降。而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公司专家办主任林国斌就表示,近些年,由于上海市地下水采用过量,高层建筑又不断建设,这已经使上海地面每年都会沉降一两厘米,所以“在预料和控制之中”。
由于近年房地产的蓬勃发展,上海的高层建筑数量迅速膨胀。目前,上海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达100多幢,18层以上的建筑有3000多幢,另有3000幢正在兴建或规划中。有报导表示,过去10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城市像上海这样建起这么多高楼,浦东的陆家嘴更是聚集了包括世界第三高楼金茂大厦和世界第二高塔东方明珠塔在内的大批摩天大楼,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政府显然也注意到房地产过热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病,有意给高涨的房地产降温。在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也首次对外发出中国房地产价格存在泡沫的警告,指出,目前不少地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一定要注意到投资性购房的情况,警惕出现房地产泡沫,政府高层已经发出强烈的房地产降温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早前决定,从2005年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人士指央行此举正是希望各家商业银行要更加警惕有些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通过适当提高个人住房贷款门槛来降温。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较早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谓的“和谐社会”,就包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条。
- 关键字搜索:
- 上海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